如何改變幼兒的壞脾氣
幼兒上了大班,老師有時覺得輕松了,因為幼兒長大了,一些生活方面可以自理,如洗手、吃飯、睡覺,都不用老師操太多的心思了;但有時卻覺得更累了,他們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不管自己做得對不對,都會堅持下去,而且有時還不聽老師的勸阻,亂發脾氣,擾亂班級的秩序。
一個班級總有幾個壞脾氣的幼兒,對他們的壞脾氣,老師如果不問是非,一味縱容,幼兒一發脾氣我們就滿足他的所有要求;或者只是一味指責、訓斥,引起幼兒對老師的排斥,這些都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壞脾氣的幼兒,就需要老師盡量了解幼兒的想法,著手分析幼兒為什么會發脾氣,然后再對癥下“藥”,通過處理不同的方法,巧妙的安撫他們的情緒,慢慢改變幼兒的壞脾氣。
1.讓幼兒學會寬容
幼兒在園時,有時會出現走路碰撞、玩具爭搶的情景,但有些幼兒只要對方稍不順他的意,就會和其他幼兒起爭執,發脾氣,向老師和家長告狀,因此,讓幼兒認識壞脾氣的危害非常重要:對幼兒來說,與同齡小朋友們的互動,伙伴們一起帶來的快樂,是老師、家長不能替代的,對幼兒的成長,也有數不完的好處,如果心偏性狹、貪圖小利,就會失去伙伴,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會使自己將來的道路上吃大虧。幼兒認識到壞脾氣的危害,便可從內心產生改掉壞脾氣的要求。
可通過故事(比如:愛發脾氣的月亮公主),游戲(比如:合演童話劇)等方法來教育幼兒力求寬容謙虛,讓他們明白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同其他人進行接觸和交往,讓幼兒邀請小朋友來家里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增強之間的友誼,得到他人的好感、友情、合作。
2.對不合理要求置之不理
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我的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盡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當幼兒如果提出不合理要求得不到老師的同意,而發脾氣時,這最見效的方法就是表現得平靜和冷淡,任由他哭鬧,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再過來玩。”。如果幼兒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幼兒如果是亂發脾氣,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他,幼兒最終會放棄這個行為。這樣幼兒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就會不斷的調整自己,也不容易養成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3.及時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要想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一定要學會和善用表揚、鼓勵,尤其是對容易發脾氣的幼兒。有時,幼兒發脾氣時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或是因為他的心情不好或者遇到困難了。為此應教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來獲得老師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因此要特別不要冷落幼兒,當幼兒表現出沮喪的神情時,更要關注他,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并及時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不僅可以在園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還可以與家長溝通,如果這一次不鬧或不發脾氣,獲得老師的夸獎,家長就用實際行動獎勵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感覺到發脾氣不能得到好處,控制情緒卻能收獲更多的意識,從而改變幼兒的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