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獾的禮物》案例
背景:
《獾的禮物》這一文學作品是個有關生與死的故事。通過獾的朋友對獾的回憶。引出一段美好的、對獾的懷念。同時,也能讓幼兒對“禮物”一詞有新的認識與理解。活動一開始,幼兒受故事內容的感染,沉浸在哀傷的氛圍中。
實錄:
……老師深沉地問:“獾死了,動物們怎么樣?”一名幼兒難過地說:“兔媽媽傷心地抹眼淚。”師重復了一遍這名幼兒的話。另一幼兒補充說:“兔媽媽摟著小兔子哭。”師再次重復幼兒的回答。又有人有新的發現:“特別是鼴鼠很孤獨。”老師忽然問:“死是怎么回事?”幼兒舉手說:“它覺得死會沒人玩。”老師說:“因為照顧過他們,死了獾所以特別傷心、難過。……老師環視著小朋友說:“看到了什么?”幼兒說:“看見青蛙在玩。”師追問:“和誰?在干什么?”一幼立即說:“我知道了,在溜冰。”老師急忙接著說:“你說得真不錯,可能在溜冰。”幼兒疑惑地說:“我有點搞不懂。”老師好奇地問:“搞不懂什么?”幼兒接著說:“它是那么年輕,怎么就戴著老花鏡。”聽錄音。師注視著小朋友問:“獾怎么說?”幼說:“青蛙說不敢,獾說‘我扶著你,你要保持平衡。”老師大聲說;“說得真好,平衡。”
分析: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邊看ppt邊和老師進行著一系列的對話式互動。在與幼兒的對話中,教師很關注幼兒的反應,抓住了多個互動的時機。
1、幼兒產生疑問時,教師發起互動。例:幼兒對故事中的內容產生疑惑,他問老師時,老師對于幼兒簡短的問題沒有置之不理,而是追問他,不懂的到底是什么,挖掘出幼兒想了解的知識,了解幼兒想知道什么。教師很珍惜幼兒發起的互動,教師很在乎幼兒的反應。
2、幼兒的話語中出現亮點時,教師通過互動幫助幼兒提升。在獾教青蛙溜冰這個片段中,幼兒學說獾的話,幼兒說到了“平衡”兩字,教師立即抓住這個亮點,及時提升和鞏固,以加深每位幼兒對這兩個字的印象,起到了一個提升經驗的作用。所以,幼兒話語中亮點的出現是進行互動免得好時機。
3、當幼兒完全理解一個問題時后,教師通過互動,轉移話題。每個語言活動,都有許多為目標服務的小問題,正是這些小問題,引發著幼兒的層層深入的思考。教師要掌握大局,要善于觀察幼兒的反應,當幼兒對一個問題交流快結束時,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發起新一輪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