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教學反思(精選3篇)
大班數學《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教學反思 篇1
在今天《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的教學活動中,主要讓幼兒感受它們的基本特征及不同點,并尋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的相似物。
在認識球體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了皮球,孩子們都一口同聲的說:“圓形。”為了區別圓形和球體的差別,我出示了圓形的紙片,并有意轉動皮球與紙片,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觀察,了解球體的一個特征:圓形紙片從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無論從什么方向都是圓的。通過讓幼兒操作圓形紙片和彈珠,感受原來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而圓形紙片不可以。幼兒還初步的感受形與體的不同。
在認識圓柱體這個環節中,我出示了圓柱體積木,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它的第一個特征:知道了圓柱體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而且圓形一樣大。圓柱體不是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并通過擺一擺、放一放,從各個角度感受在不同擺放狀態下的圓柱體。
在找一找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經驗,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班級里的地球儀是球體。”有的說:“日光燈是圓柱體的。”有的說:“大廳的柱子是圓柱體的。”還有的說:“垃圾桶也是圓柱體的。”……我結合課件還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圓柱體和球體,拓展幼兒的思維。
在幼兒操作練習鞏固的環節中,我出示一些圓錐體、正方體等形狀的常見物品,引導幼兒區別它們之前的不同,大多數的孩子可以正確的區分出來。從這個環節可以看出,幼兒大致已經掌握的圓柱體和球體的特征。在今天的活動中,整個活動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活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
1. 我總結的太多,應該嘗試讓幼兒自己總結,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活動的時間沒掌握好,有點短了,可以適當的在操作環節,躲讓幼兒玩一玩、摸一摸。
大班數學《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教學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并比較二者的不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在做做玩玩中幼兒鞏固所學。
教學準備:
1、卡紙制作的圓形一個;大小形狀不一的球體若干,圓柱體1個,薯片盒一個;
3、測量圓柱體兩頭大小的長條紙、筆1支;
5、報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新課教學導入:
1、和客人老師問好。
2、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不僅來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師,還請來了很多的神秘的'小客人,這位小客人有點害羞,請全體幼兒閉上眼睛,老師將一圓球放入個別幼兒手中觸摸,告訴幼兒:“把它的名字記在心里,待會告訴老師。”(把圓球藏起來)。
3、請小朋友睜開眼睛,觸摸過的幼兒說出立體的名稱。我們一起叫出它的名字,把它請出來吧。(球)
4、請出圓形卡片、皮球,請小朋友看一看他們兩個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幼兒:都是圓的)
5、教師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球和圓紙片,轉動圓紙片和球,請幼兒再來說一說區別(圓形有時是一條線,扁扁的,皮球怎么看都是圓的,圓鼓鼓的)
6、請幼兒坐著從各個方向推球,請幼兒說一說球會怎么樣。教師總結: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滾動的形體叫球體。
7、小朋友們見過哪些東西是球體的呢?
8、教師出示彈珠、皮球,請小朋友看一看他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不管顏色、大小是不是一樣,只要是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滾動的形體都叫球體。
(二)引出圓柱體
1、小朋友剛學會了本領,真不錯,現在又有一個小家伙閃亮登場了(出示薯片盒),請小朋友看一下它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是什么形體?請幼兒觀察圓柱體外形特征,師一邊依序觸摸各個平面,一面請幼兒說說在圓柱體上有哪些平面圖形?
2、教師出示自制圓柱體,將圓柱體的紙筒剪開,請幼兒觀察圓柱體到底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幼兒:(上下有兩個圓形面、一個長方形的面)。
3、請3位小朋友拿出長紙條、筆和形體寶寶按照老師的要求測一測,看又有什么發現。(請幼兒測一測看圓柱體上下是否一樣粗,兩個圓之間的距離這么樣?)教師總結:上下兩個圓,兩頭一樣粗的形體是圓柱體
4、小朋友,你們見過圓柱體嗎?什么東西像圓柱體?
5、剛剛我們了解了哪兩位形體好朋友?答(球體和有圓柱體),請這兩位形體小朋友做游戲,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呢?出示球體圓柱體,請幼兒觀察、滾一滾、疊一疊來進行搭積木,看看會怎么樣?(打不起來)
6、出示圓柱體讓幼兒搭積木,看看會是什么效果?(能打起來)教師總結:球體可一向任意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相反的方向滾動,圓柱體可以疊起來,球體不能。
(三)1、出示長方形,小朋友,現在老師要變魔術了,睜大小眼睛哦。把長方形卷成圓柱體。哈哈!老師把長方形變成了什么?小朋友想當魔術師嗎?那我們一起來用用我們神奇的手吧!
2、每人一份報紙,制作球體和圓柱體。
3、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鼓勵、評析。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找找在生活中有沒有像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好嗎?
大班數學《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教學反思 篇3
認識球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掌握球體這一名稱,感知它的特點,能找到與它相似的物體,能區分圓形和球體。
2.發展幼兒分析、比較的能力及運用感官的能力。
活動準備
每人硬紙圓片一張,小皮球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圓形紙片,啟發幼兒說出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2.發給每個幼兒一張圓紙片和一個皮球,讓幼兒自由地玩。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用手去摸摸,或在地(桌)上滾一滾,比一比,找一找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
3.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思考、討論它們的不同。
(1)教師邊轉動圓紙片和小皮球,邊啟發幼兒說說發現了什么?
(2)讓幼兒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小結:圓紙片正面看上去是圓形,轉動后成一條線,再轉動后又成了圓形,小皮球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像小皮球這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讓幼兒掌握名詞:球體。)
(3)再啟發幼兒將皮球在桌上滾滾,用手摸摸,提問:“玩的時候還發現了什么?”(讓幼兒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小結:皮球圓溜溜的,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滾動。最后念兒歌以加深印象。)
“小皮球,溜溜圓,哪邊看它都是圓。小皮球,站不穩,哪邊挨地都能滾。“
4.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時球體的,讓幼兒討論后再回到。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5頁的練習。
重點引導幼兒判斷右上圖的物體哪些不是球體,談談為什么。
活動延伸
1.到戶外玩球,加深對球體的感知。
2.學會《小皮球》兒歌。
認識圓柱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掌握圓柱體這一名稱,感知它的特點,能找到與它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圓柱體的圓紙筒一個。
2.學具:制作圓柱體的長方形、圓紙片、橡皮泥和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圓紙筒,請幼兒在盒子里找出于圓紙筒形狀相似的積木。
2.指導幼兒觀察它的上、下底面是什么形狀?用圓紙片(與底面同樣大)或用小棒量量、比比上下底面是否一樣大?再用手從上至下地摸摸有什么感覺?
3.組織幼兒討論觀察的結果,然后叫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是圓形,兩個圓一樣大,中間從上至下一樣粗的形狀叫圓柱體。(讓幼兒掌握名詞:圓柱體。)
4.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分組討論后,比比哪組舉得多,最準確。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5頁的練習。觀察后討論:中間畫面上的東西有哪些是圓柱體的?哪些不是圓柱體的?為什么?
6.分組操作。一組發給一張長方形紙,并啟發他們嘗試從許多圓紙片中找到兩個同樣大的粘貼成一個圓柱體;一組用橡皮泥塑成粗細不一的圓柱體,然后練習按粗細排序;一組從積木里找到高矮、粗細不一的圓柱體,然后按高矮或粗細排序。
7.幼兒可根據不同的水平分組。完成作用后,幼兒可去另一組交流。
活動延伸
1.在游戲中反復鞏固所學的知識。
2.游戲和兒歌:
圓柱體,長又長,兩頭看去都是圓。
圓柱體,圓又直,身子上下一樣粗。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