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小皮球》反思(通用3篇)
語言活動《小皮球》反思 篇1
今天的教學活動是語言活動《兒歌:小皮球》,這首兒歌很簡單,卻隱含著皮球的一個特性,就是拍得輕皮球跳得低,拍得重皮球跳得高。原本以為這首兒歌非常簡單,只要讓幼兒熟悉一下皮球的特點,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原來設計的是讓小朋友在晨間活動時玩一玩皮球,但是由于幼兒園的皮球很少,剛好中班小朋友的晨間活動也是玩皮球,所以沒有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去玩玩皮球。在教學活動中,我只是向中班借了一個皮球,想通過自己拍皮球來讓幼兒感知拍皮球與力的關系。我讓小朋友看我輕輕地拍時,皮球怎樣,很多小朋友都說皮球會跳。看到小朋友沒有說出來,我又演示了一個重重排球的動作,讓小朋友通過比較來感知其中的關系。可惜,還是只有個別小朋友說出來。我心很急,就直接告訴小朋友理由。小朋友還是有點一知半解,以至于后來念兒歌時,有的小朋友根本不會念,我想主要是小朋友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因為,我發現班級里除了個別小朋友會拍皮球外,其他小朋友都不會拍,僅僅依靠老師的演示和語言表述,小朋友根本不太理解。
課后想想,還是應該課前讓小朋友玩玩,讓他們嘗試拍皮球。幼兒玩好后教師再進行幼兒經驗的提升,這樣效果會更好。小班小朋友的思維具體形象,教師教學的內容應建立在幼兒的原先經驗之上,否則,小朋友不但不理解兒歌內容,也會覺得教學活動沒意義。
語言活動《小皮球》反思 篇2
1、樂意與同伴玩球,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能夠較熟練的用雙手滾、接皮球。
3、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4、引導幼兒快樂的參與游戲,認真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山洞”若干(可用兩把小椅子擺成山洞狀),球筐兩個。
活動過程
1、幼兒雙人合作,自由練習滾、接球,教師觀察指導。
(1)練習不同距離內幼兒雙手滾接皮球。
師:真好玩呀,快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試一試。把小皮球推過去,用手接住再推回來。
(2)教師針對個別幼兒出現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激發幼兒玩滾、接球游戲的興趣。
2、集體玩游戲:小皮球鉆山洞。
(1)幼兒示范,教師提醒幼兒要蹲在規定的線上進行游戲。
請一名幼兒示范從劃線處滾球,將球滾過山洞后由對面的小伙伴接球,然后反復。
(2)教師小結幼兒示范情況,再次強調滾接球要領。
師:你們都想幫小皮球過山洞,是嗎?好,請你們兩人一起帶著小皮球輪流過每個山洞(活動場地上布置若干距離不等的“山洞”)。
(3)幼兒游戲,教師提醒幼兒將球帶入場地上的每個“山洞”進行游戲,體驗不同距離內雙手滾、接皮球的樂趣。
3、教師小結每組幼兒情況,糾正出現的問題,然后請幼兒自由結伴游戲。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語言活動《小皮球》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在行進中用均勻的力量踢球,聽到口令后能用腳尖馬上控制皮球,使球停下來(重難點)。
2、積極探索皮球一物多玩的方法,體驗戶外體育活動的樂趣。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哨子一個;字卡:球;幼兒人手皮球一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玩球
1、出示字卡:球。提問:你知道哪些球,他們可以怎么玩?
2、集體做各種玩球動作。
二、出示皮球,幼兒自由探索皮球的玩法
1、出示皮球,引導探究:皮球可以怎么玩,你有幾種玩法?
2、幼兒自由探究,教師指導。
3、集體交流皮球的玩法。
三、技能訓練:控制皮球
1、提活動要求:請小朋友邊踢小皮球,邊前進,當聽到老師的哨聲時,讓你的小皮球馬上停下來,比比誰的小皮球最聽話。
2、幼兒練習,教師指導。
3、集體交流操作方法
教師小結:踢小皮球時要用輕輕的力量去踢,小皮球不能離開你的腳遠,當聽到老師的哨聲時,可以用你的.腳尖馬上去點住皮球,小皮球就不會逃跑了。
4、幼兒再次練習,比比誰的小皮球最聽話。
四、放松活動:
球操。
活動反思:
1、“物”雖普通,切入點有新意
“一物多玩”中“物”和“玩”是兩個關鍵詞。在一物多玩的活動中即離不開“物”,也離不開“玩”。在選擇了“球”為本次活動的“物”后,怎么玩?引導幼兒怎么新穎的玩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分析孩子對球的原有經驗,孩子們從小班開始就能滾球、拍球、拋球等技能,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還是重復這些他們已經掌握的技能,對孩子們來說還會有興趣嗎?所以我在引導孩子們動腦筋“一球多玩”的基礎上,結合足球,讓孩子們學習“控球”的技能,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2、這個活動緊扣“球”的主題
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能緊緊圍繞“球”的主題而開展,這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和特色。
在熱身運動中,我先出示“球”的字卡,然后讓孩子們聯系生活,說出你所知道的球的名稱及它們的打法。因為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現代傳媒的多渠道影響,說出各種球的名稱已不是難事。所以,他們每說出一個,我們就來學學打這種球的姿勢。在這一個環節中,對孩子們來說是一舉三得。一是挑戰他們的智慧,要說出其他人沒有說過的球的名稱,還要做出相應的打球姿勢;二能梳理孩子們對球的經驗,三是在學練各種打球姿勢的同時,進行了合理的熱身運動。
在“一球多玩”的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究,以一個人玩、兩個人合作玩等多種形式和方式,引導幼兒積極探究,體驗一物多玩的快樂。環節設計合理,從一個人玩到兩個人合作玩,體現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環節體現層次性與遞進性。
隨后,在一物多玩的基礎上,著重突破“控球”的技能技巧的練習,通過創設、比一比誰的小皮球最聽話的情境,讓幼兒在玩一玩、比一比的情境中快樂學習,從而突破“在行進中用均勻的力量踢球,聽到口令后能用腳尖馬上控制皮球”技能技巧的學習與鞏固,突破難點。最后,還是借助人手一個的皮球,以做球操的方式結束本次活動。
不足之處:
難點突破可以更加精彩
從實際教學來看,對于“控球”這個技能技巧的掌握,孩子們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有的孩子掌握得很好,有的孩子為了一味地控制住球,而讓球處于超低速狀態。所以,我覺得在難點突破方面,可以采取逐步推進的方法。一開始可以讓兩個孩子站成一定的距離,合作控制一個球,讓孩子們對球速、控球方法有個初步的接觸與熟悉。然后再學習獨立控制一個皮球,比比誰的皮球最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