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亂丟垃圾的幼兒
5歲的娜娜長得干凈秀氣,乖巧伶俐,十分討人喜愛。娜娜在幼兒園里喜歡吃零食,也喜歡寫寫畫畫,她總是習慣把食品包裝紙與作業紙揉一揉,要么隨手丟在課桌抽屜里,要么趁人不注意丟在教室的地板上,讓保育員阿姨打掃清潔。娜娜在家里,吃零食剩下的包裝紙、果皮屑、果核與擦嘴巴的紙巾總是隨手一丟,走到哪丟到哪,滿屋都是垃圾,一片狼藉。爸爸媽媽批評她不講衛生,讓她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可她依然固我,說懶得跑路去丟垃圾桶,反正媽媽天天要掃地。爸爸媽媽為此很苦惱。
3-6歲是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由于家長要求不嚴格,與幼兒園教育不協調一致,不少幼兒沒有樹立講衛生的意識,沒有參與打掃清潔衛生,沒有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幼兒喜歡亂丟垃圾,不僅不能保持環境清潔美觀,也增加了清掃垃圾的負擔。那么,怎么教育亂丟垃圾的幼兒呢?
一、給幼兒講明亂丟垃圾的危害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亂丟垃圾的行為后,就要立即引導幼兒分析亂丟垃圾的危害:①亂丟垃圾,課桌、抽屜、地板上都是垃圾,很臟,不美觀;②亂丟垃圾,天氣熱,氣溫高,容易生長細菌,不衛生,易得病;③亂丟垃圾,人們不小心踩在垃圾上,腳底打滑,會摔跤,很危險;④亂丟垃圾,是缺德、沒有教養的行為,爸爸媽媽會很生氣,受父母、幼兒教師的責備,很痛苦;⑤亂丟垃圾,不保持環境清潔美觀,增加了爸爸媽媽、保育員阿姨清掃垃圾的負擔,不討人喜歡!
二、讓幼兒體驗清掃垃圾的感受
當爸爸媽媽發現幼兒喜歡亂丟垃圾的行為后,可以讓幼兒參與打掃清潔衛生,清掃垃圾,體驗情感,比如:“清掃垃圾容不容易?你有什么感受?怎樣做才能減少垃圾,不用天天打掃清潔衛生?”
三、積極獎勵幼兒講衛生的行為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幼兒亂丟垃圾的行為減少了,都是把垃圾丟到垃圾桶里,說明幼兒開始變得講衛生了,就應該積極獎勵。
幼兒喜歡亂丟垃圾并不可怕,只要爸爸媽媽為幼兒講明亂丟垃圾的危害,讓幼兒體驗參與清掃垃圾的感受,積極獎勵幼兒講衛生的行為,就一定能培養出講究文明衛生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