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幼兒間發生摩擦是常事兒
在日常一日活動中,孩子們之間發生糾紛,搞些摩擦是常有的事,有些還真讓人頭疼,可我在處理這類事情時是這樣做的。
當孩子發生摩擦時,我先不過去參與,而是不動聲色地在一旁觀察,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了,就不再過問了。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我再幫助解決。
這樣以來,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為人處事的能力,也增進了幼兒間的相老師發現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一方面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形為;另一方面,要教給孩子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學會原諒別人的錯誤等。更要本著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態度,留給孩子在自己親自處理和其他孩子發生糾紛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在與小朋友的爭執中,慢慢體會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學會面對小小的挫折。
老師還應該留心事情的發展,對于孩子間的公正處理,及時給予肯定;對受欺負沒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給予幫助,爭取到應有的理解和正義。讓孩子們明白:與人相處,要友好,友善,禮貌,平等。
跟家長一起處理孩子間的摩擦時,常會看到家長教育孩子采用極端的處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勵孩子去和別人打,教孩子“不吃虧”意識;還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許所謂的“壞孩子”交往,使孩子喪失了鍛煉交往能力的機會。我們要跟家長溝通,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