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自選游戲有助幼兒的個性發展
目前,許多教師對于什么是游戲,幼兒的游戲特點如何,游戲的性質及其表現形式范圍等有相的游戲內涵與外涵的理解比較膚淺,有表面化、簡單化傾向等。如將游戲僅看作是幼兒感興趣的一種活動類型,來認識到其真正本質在于能夠激發幼兒自主性及發展主題的內在活動動機,促使他們自愿參與活動過程,從而促進幼兒個體健康發展。認為游戲就是學前教育學教科書上劃分的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并機械地照搬照抄,因而造成游戲分類開展形式單一,游戲的開展按固定的套路或程序,注意規模場面,流于形式而實際無多大效果等問題。 為了激發幼兒的自主性,積極能動性,改變“重上課,輕游戲”的錯誤觀念,自選游戲是不錯的選擇。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幼兒時期的行為傾向性或動力特征的好壞,表現在兒童的行為是否是主動的,其獨特的身心特點也體現在主動的活動中,因而幼兒個性培養的任務是充分發展幼兒的自主性。而自選活動是突現個別化的教育,能使幼兒在更多的自主活動中獲得個性發展的可能和機會,縮小包辦范圍,擴大幼兒自主范圍,符合npa規定的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 幼兒是活生生的,充滿活力不斷活動的,自選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自主活動表現的機會,提供豐富的玩具材料,多樣化的活動類型,幼兒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積極參與活動過程,從而其個性,智力水平,知識技能,情感社會性及體力狀況等均可以在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這也為教了解幼兒群體與個別的特點,了解每個幼兒的獨特性等提供了便利條件。自主游戲但不是放任自由,任其自然,也不是包辦代替,硬性規定,教師必須在清除教育培養目標,了解各類游戲及其材料的潛在教育功能基礎上,把握好管與放,自由與約束控制的關系,起到觀察者,引導者的作用。例如,在自選活動之前,向幼兒介紹活動的材料和環境的變化,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相關經驗,提出適當的建議,促進幼兒無拘無束地進行活動和探索,教師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以角色的身份進入游戲,促使幼兒游戲思想本質的升華。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我們應為幼兒創設一種使幼兒可以不受支配,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速度,活動時間的氣氛,在活動中不受批評、指責,各種想法和做法都能受到重視,尊重的環境。幼兒只有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才能充分發展個性,才能激發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二.因地制宜,設置不同層次性和漸進發展性的自選游戲。 我們可以根據班級的場地條件,因地制宜地設置活動區,充分提高現有條件的實際運用率,并根據需要及時調整。隨著自選游戲的進行,有計劃地逐步投放材料或更換材料,更換玩法,使一物多玩,不斷激發幼兒發展的新需要。我們不僅給幼兒選擇活動內容的自主權,還給幼兒操作探索的充裕時間,讓幼兒在探索中體驗成功與失敗,讓他們有機會糾正自己的錯誤,在積極主動地游戲過程中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三.游戲材料的投放 我們投放的材料不僅限于園里給的,還引導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創設,發動家長積極投入自選游戲環境的創設,確保幼兒園個性教育取得成功。 另外,教師應時時鼓勵幼兒,這對幼兒個性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要注意鼓勵得當,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