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以錯攻錯
我的孩子有個壞習慣,愛把瓜皮、紙屑扔在地上。我經常教育他要講衛生,并叫他把亂扔的東西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可久而久之,他不但沒改掉壞習慣,反而回嘴說:“我撿起來就行了,你嘮叨什么嘛!”我想,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不是好兆頭,應想辦法改掉他的壞習慣。
有一天,我故意當著他的面,把廣柑皮扔在地上。瑜瑜說:“好呀!你教育我不亂扔果皮,你自己卻扔。你錯沒錯?”我馬上誠懇地說:“我錯了,我錯了,亂扔果皮不衛生,有時還要摔倒人。錯了該受批評,我馬上就改正。”說著我就撿起來廣柑皮扔進垃圾箱里。這以后,我發現他對亂扔東西的行為警覺些了。有時沒在意亂扔了,只要我略微提醒一下,他馬上就能改正。
瑜瑜的幽默感強,但用之不當就成了一個缺點。比如他愛給人取外號,把一個矮胖的同學叫“武大郎”,把一個姓蒲的同伴叫“撲爾敏”,把強強弟弟叫“強的松”,把一個姓胡的哥哥叫“胡蘿卜”等,他這樣做很不尊重人,經常因此與別人鬧矛盾。有一次,他給別人取外號時,我故意當著別人的面說:“瑜瑜總是惹是生非,嘴巴很臭,真是口臭井。”他生氣的說:“你叫我不給別人取外號,你怎么給我取外號呢?”我馬上認錯說:“我錯了,亂取外號不尊敬人,會讓人不高興。我以后再也不給別人取外號了。”我認了錯,他也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就對那個小朋友說:“我也錯了,我不給你亂取外號了。”
我用這種方法使孩子改正缺點、消除逆反心理的效果都比較有效。因為自我批評和接受孩子批評的過程,實際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過程,其效果比成人直接說服教育更容易為孩子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