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在孩子耳邊輕輕說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說:“表揚!”然后孩子們接“棒棒棒!”有時甚至會說:“批評!”我從來沒有覺得在教學過程中這樣當眾表揚或批評孩子有什么不妥。直到我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附耳細說》,讓我對這習以為常的“表揚”多了一些思考。這是一個韓國古代的小故事,當微服私訪的相國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卻沒有立即回答看,而是等牛耕完地到旁邊吃草時,農夫才在他耳邊,低聲說:“邊上那頭更好一些!”相國很奇怪農夫為什么要用那么小的聲音說話。農夫說:“牛雖然是畜類,心和人是一樣的,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里會難過……”農夫對牛都如此,有心,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的孩子,人比牛更敏感,我們又怎么能去傷了孩子的心?當我們大聲表揚某個孩子時,可曾想到過那些沒有被表揚到的孩子?在讓一個人呢開心時可能讓許多人傷心。當然,我們的目的是好的,是想讓好的行為得到認可,通過表揚讓大家都學習好的行為,想讓孩子在表揚中進步。那我們何不學學這個農夫,在孩子的耳邊輕輕說出對他的表揚和稱贊呢?而批評就更應該輕輕說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