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要學會欣賞幼兒的小聰明
有一天午餐的時候,大多數的幼兒都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飯菜。這時候一個小朋友走過來對我說:“老師我吐出來了。”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你哪里不舒服?” 他說:“我今天早飯、餐點都吃得很多,飯飯菜菜再吃下去,實在太飽了,飽得我都吐了。”我又問:“你吐在哪里了呀,老師幫你打掃干凈。”他回答到:“我吐在了自己的飯碗里,老師我把碗里的飯菜一起倒掉好嗎?”我說:“那你去倒了吧!”他聽了后,高高興興地把飯菜倒進了空的菜桶里,愉快地去玩了。
午睡之前,我又關心地問他:“你現在感覺怎么樣?有沒有哪里不舒服啊!”他爽快地回答說:“現在舒服了。”午睡后的游戲活動中,我特別留意他的一舉一動,我發現他玩得一直很開心,我也就放心了。
過了幾天午餐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又走了過來對我說:“老師,我又惡心了,吐在飯碗里了,我把臟的飯菜倒掉了好嗎?”我說:“那好吧,你吃這么少會肚子餓的,要不老師再給你盛一點干凈的飯菜好嗎?”他急忙說:“不用了,我早上吃很多的,不會餓的。”
奇怪的事,他同組的幼兒也出現了以上的情況,我一想不對,他們一定不是因為吃多了而吐出來,更不會因為身體不舒服嘔吐,而是飯菜不對胃口,不想吃了。假裝說吐在碗里了,為的是得到我的同意把飯菜倒掉。
他們可真會耍小聰明,在以后的幾天了,一發現這種情況,我就讓他們把碗拿過來給我看,結果被我猜對了,他們碗里的飯菜干巴巴的,根本沒有吐出來過,因為真的吐出來的話,碗里應該是粘乎乎的,而不會是干巴巴的。于是我對這個小朋友說:“老師看得出來,你不是真的吐出來是嗎?是不是菜不合胃口呀?”這個小朋友聽我這么一說,害羞地把頭低了下來,輕聲地說:“是的。”于是我對他說:“說謊是不對的。每樣菜都有不同的營養,各種營養加起來才會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如果我們這樣不吃,那樣不吃的話,人也長不高,把飯菜吃完好嗎?”這個小朋友聽了我的話后,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吃了起來,很快把飯菜都吃光了。為止,我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揚了他。還特意發給了他一朵大金花,當他拿著大金花的時候,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從這以后,再沒有發生以上所說的情況了。
感言:通過這件事,我感覺到老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幼兒的小聰明行為。其實幼兒耍小聰明不見得是智商高的表現,更不是幼兒性格頑皮。幼兒從“實話實說”到“耍小聰明”,是他們在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所以,作為老師要學會欣賞幼兒的“小聰明”,我們要將幼兒的這些“小聰明”引導成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