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讓幼兒喝水小妙招
這段時間,我園老師就《幼兒園教師基本規程》這本書進行了拜讀和學習,此書將內容分成了四個板塊,分別是:第一板塊:班級管理;第二板塊:環境創設;第三板塊:一日活動的安排;第四板塊:家長工作。我們對第三板塊的第一章“安排一日活動”內容進行了重點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對于“怎樣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好習慣”進行了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兒年齡越小,體內所需水份比例就越高,及時的補水對幼兒身體發育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培養幼兒自覺足量的喝水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飲水量,一日活動間隙,我經常提醒孩子去喝水,可是孩子們并不領情,不是趁機“逃之夭夭‘,就是淺淺地喝下一口潤潤嗓子……每次喝水環節總是需要我們一遍又一遍地檢查、督促。學習了教師基本規程這本書后,真是如獲至寶!書里不僅有針對此類問題的小妙招,還有實際案例提供給我們借鑒學習……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學習借鑒了以下小妙招進行了實踐:
一、讓孩子明白,喝水對身體有好處
1、為孩子講述“喝水對身體有益”道理的故事,用積極形象的故事應道孩子喜歡喝水。
2、姐種植植物的機會,引導孩子觀察并比較及時澆水和不澆水對植物生長情況的影響,發現并明白: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我們人也需要水,失去誰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3、做好與家長的溝通,提醒家長在家也要培養孩子主動喝白開水的好習慣。為家長提供相關資料,知道飲料對孩子健康的危害。給家長一些便于操作的小貼士,如怎樣拒絕孩子和飲料的要求,怎樣引導孩子愛喝水的方法等,方法越具體簡便,家長就越容易執行。
二、讓孩子喜歡,覺得喝水是件有趣的事
1、把飲水機附近墻面上進行一些小裝飾,增加倒水的趣味性,創意一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直觀看到自己喝水后的變化,比如孩子每次主動喝水一次,“喉嚨里的小草”就變綠一點,如果孩子忘記了,“喉嚨里的小草”就變紅一點,以此來激發孩子喝水的興趣。
2、每次喝水時,為孩子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或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教孩子喝水的方法和每次的喝水量。
3、喝水時多用一些游戲方式,如“干杯”……讓孩子在想象中增加喝水的樂趣。
三、讓孩子習慣,能堅持主動的喝水
1、在飲水機附近,張貼提醒孩子主動喝水的圖文標志,提醒他們和水的方法、喝水的順序、喝水量。播放固定音樂來提醒孩子喝水時間到了。
2、用巧妙的方式在杯子上標注出三種喝水量,孩子可以根據當時的需要自由選擇水接到哪里為止。
3、特別關注不愛喝水的孩子。分析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遵循基本原則,根據個體情況進行個別調節,因勢利導。
通過以上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驚喜地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對于喝水這件事不再覺得是一種任務,而是自然而然的主動去喝水。在喝水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邊聊天邊用“干杯”的游戲方式和同伴愉快地喝水,這讓他們不僅學會主動喝水并愛上了喝水。現在,在課間時,我還常常能聽到小朋友之間一起相約去喝水的呢!而那幾個原來不愛喝水的小朋友,看到其他好朋友都去喝水了,自然而然也被感染著去喝水,一次兩次以后,他們漸漸地也會主動去喝水,雖然每次喝的量不多,但他們的改變還是讓我感到高興。這說明我們的方法起效了!
喝水看似簡單,可讓幼兒自覺的、正確的喝水卻非易事。要培養孩子把喝水變成一種習慣還需要我們去反思、實踐找到更好的辦法。堅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