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賞識幼兒,讓幼兒多些自信
新《綱要》總則中所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這一點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都具有著較大差異性,而教師應更進一步對幼兒的全面了解與理解,這種了解和理解要求教師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觀察,務必是要學會賞識幼兒。
杰杰小朋友是出了名的“小淘氣”,他頑皮、好動、任性、散漫、自控能力差,上課時愛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曾多次批評過他,但是收獲不大。有一天,我們出去戶外活動,小朋友們都在操場上練習拍球,可是有一個小朋友的球不小心仍到了操場旁一米多高的花壇里去了,小朋友在哭,由于花壇有一排小樹密密麻麻擋著,我還沒來得急把球拿出來,這時杰杰小朋友對我說:“老師,你抱我到花壇上,讓我鉆進去拿吧!”看著他那雙乞求的眼神,我沒由地抱起了他,他一頭鉆進樹叢中把球拿了出來。他那股認真勁,還真讓我感動.等他出來,我連忙給他拍干凈身上的灰塵,并當著全班幼兒的面對他說:“你真棒,真是個好孩子,老師謝謝你,小朋友們也謝謝你。”也許以前難得聽到這樣的話,他感到有點不自在,紅著臉,轉身就走開了,這件事以后,我意外地注意到,杰杰小朋友上課也能認真聽講,我在給大家講故事的時候,他睜大眼睛望著我,連小動作也沒有了;有時杰杰也回管不住自己,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旁邊提醒、暗示他,事后再跟他講道理,當他做得好的時候,就及時表揚他,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充滿稚氣的臉上,看出他內心充滿著自信。
我反反復復地思考為什么短短的那幾句話,會讓一個孩子一下變得懂事了;而在以前,家長叮囑,老師的批評對他絲毫不起作用?我對他講的那一兩句感謝的話,對我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他來講卻是“價值連城,”他感受到了老師沒有嫌棄他,而是稱贊他的,認為他是一個好孩子.正因為這樣,才會有以后的這些好的表現。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回種莊稼的農民。”這是賞識教育的基本理念。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如何才能真正地賞識到孩子呢?
(一) 教師要由衷地熱愛孩子
幼兒自出生起,就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進入幼兒園后,他們把自己對家人的依戀,對于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發地轉移到老師的身上,希望教師能夠喜歡他、愛他。當幼兒的言行有誤時,教師依舊給予熱愛、給予信任,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自身的發展.此外,教師微笑著面對幼兒,用和善的目光鼓勵幼兒,或擁抱幼兒、撫摸幼兒時,幼兒感受到教師的親切,產生安全、溫暖的感受.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幼兒會更有信心接近教師,并且更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
(二) 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幼兒
在幼兒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要把幼兒看成是一個大家庭,缺一不可.這要求教師與幼兒交往時,要把自己與幼兒擺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指責幼兒,其結果往往會更傷幼兒的自尊心,使他喪失自信。
(三) 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幼兒
教師面對的孩子各不相同,有的乖巧、懂禮貌,比較招人喜歡;有的性格倔強、愛惹是生非,是老師眼里的“問題兒童.”但是不管孩子的表現怎樣,我們決不能將孩子打入另冊,我們應該相信一點: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沒有不好的孩子。我們應該用發現、期待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兒,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可圈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