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寶寶”的進步
我們班的“寶寶”是一位怕“生”的孩子,無論是看到陌生的人或是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使他感到非常的害怕。本學期我們進入小班的下學期,3月1日是開學報到的日子,我們像往常報名一樣坐在班級里等待著孩子,突然聽到教室外“寶寶”傳來的哭聲,我們連忙走出去詢問,原來是他不肯進我們的新班級。正式開學那天,他拉著奶奶的手哭著在教室外面說什么都不肯進來,后來經過我們的一再勸說他慢慢的松開了奶奶的手走進了班級,進去時他奶奶還輕輕地跟我們說道孩子不敢走樓梯。又過了幾天的早晨,“寶寶”臉上是帶著笑容走進班級的,而且還會自己主動跟奶奶說再見。就是這樣一位需要我們更多關愛的孩子,他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進步。
從我看到他開始我就偷偷的關注著他,剛進入小班時他是一位從不與老師、阿姨、小朋友有交流的孩子,而且完全沒有自理能力,我們每次出去做操他總是呆呆的站在操場上看著我們;但到了小班下學期開始他漸漸的與周圍的伙伴開始說話了,學會了自己吃飯,甚至還會自己脫褲子了,也跟著老師做操了,過了兩個星期我們再將他與之前做對比,不管是從生活自理方面,還是從行為習慣方面,甚至從教學內容方面,他都有了我們所意想不到的進步。
人們都說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們是幸福的,每天都能看著不同的故事,為他們的故事所喝彩、歡呼。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他們的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因此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他們的差異,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好、更快的成長。我們班的“寶寶”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身上我們也看到了故事,一個進步的故事,他的進步只有我們這些親身陪在他身邊的人才能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