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剪子、布”幫你搞定幼兒爭搶問題
“石頭、剪子、布”幫你搞定幼兒爭搶問題 “相互謙讓”是幼兒學習人際交往技能的其中一種,《綱要》中也提到應“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前進、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幼兒間的謙讓是必不可少的。現在,許多家庭都只有一根獨苗,祖輩對子輩的愛常常會陷入無原則的溺愛之中,他們都形成了任性、霸道的性格,獨占意識很強。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中,孩子們經常會有爭搶玩具的現象,他們常會“告狀”,有時也有流血的事件發生。有一次。在分散活動中,&&和兩人因搶一個圈圈而發生了爭吵,我就要求他們相互謙讓,看誰能把圈圈讓出來,可是兩只拿著圈圈的手誰也不肯松開,于是我商量著讓&&先今天玩,明天再讓玩,&&拿到圈圈后開心地笑了,可是卻哭了,我連忙交換過來,這下又換&&撅著嘴巴不開心了,我真是為難極了。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我也嘗試了多種方法,如講故事“孔融讓梨”,開展討論會:“爭搶玩具對嗎?為什么?”設置評選角“誰是謙讓的孩子”等一系列活動,可是效果卻并不是很好,只能短時間內起到教育作用。偶然在一次課間活動中,我看見有些幼兒在玩民間游戲“石頭、剪子、布”,我突然設想到:能不能當孩子們爭搶玩具時用這種方法解決呢?因此,當以后再有爭搶的現象發生,我就進行了嘗試。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小a和小b又因為一本圖書搶了起來,誰也不讓,我就建議他們用“石頭、剪子、布”的方法解決,誰猜拳輸了,誰就不能玩。他們倆對這個建議都很贊成,于是兩人笑著猜起拳來,結果小b輸了,他心甘情愿地把圖書塞到了陳悅的手中,他選其它的圖書看了。
沒想到這一招辦法還真靈。現在,每當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有爭搶玩具時,他們能自己用“石頭、剪子、布”來解決,而旁邊的小朋友也提醒他們:“快!快!石頭、剪子、布”告狀的現象也徹底消失了。其實,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幼兒間的爭搶、沖突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我們可以把幼兒間的沖突視為一種教育的契機。正如英國心理學家韓普瑞所說:“人類心智最具創意的運用是有效地維系人類社會。很多人富有遠風與善解人意,難免考慮自己行動的結果,預期他人的行為,確定可能的得失,并成功地處理周圍的各種人際關系問題。”我們老師平時只要多觀察、留意、機智運用,教會幼兒利用積極的方式去應對,以鼓勵誘導為主,就會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