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數學活動中應變策略
最近幼兒園舉行了“主題背景下數學集體教育活動”的三優課賽教活動,老師們都認真地準備著。我也不例外,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我選擇了筷子作為孩子們的操作學具。在活動中我以筷子寶寶請小朋友幫忙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在活動開始,我把每雙筷子故意分開,分別放在左邊和右邊。第一環節就是幫筷子寶寶找朋友,要求是請小朋友到左邊的梨子組或蘋果組先取一根筷子,然后再到右邊的草莓組和櫻桃組去尋找另一根一模一樣的筷子。在我的預想中,孩子們大部分應能夠找到相同的筷子,然而卻出乎我的意料:找到相同筷子的只有少數,有的拿著筷子東找西找還是找不著。原來有些幼兒因沒聽清楚要求在草莓組和櫻桃組去先拿了一根筷子,這樣導致兩根相同的筷子分別被兩個幼兒拿著手中,他們怎么能找到另一根一模一樣的呢?本想請他們坐回位置,再解決問題,可是一些孩子還是在鍥而不舍地尋找著。于是我就指導孩子們相互之間看看有沒有相同的,這時孩子們又興奮起來,立刻去找小伙伴相互檢查了,當找到相應的筷子后,孩子們滿足地坐回了位置,接著我本想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找到的筷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發生了,孩子們不由自主地用筷子敲打起來,于是我趕緊改變策略和孩子們玩了一個“跟我學”的游戲,引導他們把筷子放到了椅子底下,這時候整個活動才得以順利地開展下去。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到:數學活動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無法預見的事情發生,這時只有教師能夠關注現場的情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及時改變教學策略,才能讓活動繼續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