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有兩個內容,即學習畫五角星和學習制作五角星,兩部分相比較而言,學制作比較難,因為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動手能力比動筆能力明顯要差,所以本節內容既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個載體,又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剪紙藝術)教育的極好素材,除此之外,它還是今后學習比例線段(黃金分割)、正多邊形和圓等知識的基礎,其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學生學會畫五角星,會制作五角星。
2.難點
五角星制作的探究過程。
二、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會畫一個五角星,會用一張紙制作一個五角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二)數學思考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感知、觀察、試驗、操作等活動充分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在學習探討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創造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能夠尊重理解他人的意見,并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電腦演示
升國旗儀式,把圖案定格在國徽上的五角星。
2.繼續演示
閃閃發光的五角星在引導學生感知五角星的和諧、完美的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
首先讓學生再次體驗升國旗時莊嚴肅穆的氛圍,看到冉冉升起的國旗上,閃閃發光的五角星,心中便升騰起一種美好的希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創造、聯想的積極性。
(二)感知體驗
1.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五角星,讓學生用各種方法畫出形態各異的五角星。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2.提出問題,對比于演示的五角星,如何畫出完美、和諧的五角星?(學生討論3~5分鐘)
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
3.啟發學生
電腦演示(1):規則的五角星圍繞它的中心旋轉。
學生發現規則的五角星的五個頂點在以五角星的中心為圓心的圓上。
提出探究問題:五點在同一圓上的五角星是否一定是規則的五角星?
電腦演示(2):五點在同一圓上的不規則五角星。
學生動手實踐得出結論:五點均勻分布。
電腦演示(3):規則的五角星五個頂點均勻地分布在圓上。
學生討論:計算出的周角被五等分,每個角。即五等分圓周。
學生雖然不知道其中的數學道理,但可以通過圖像演示來感知。
4.師生共同小結畫五角星的步驟
(l)任意畫一個圓;
(2)以圓心為頂點,連續(即)的角,與圓相交于5點;
(3)連接每隔一點的兩個點;
(4)擦去多余的線,就得到五角星。
5.繼續啟發學生
(l)你能說出這種畫法(等分圓周的方法)的道理嗎?
(2)類似的,你能畫一個六角星、七角星、……、n角星嗎?
6.教師歸納
用較簡單的幾何知識說明。
(三)體驗探究
1.小競賽
學生動手,看誰能以最好的方法和最快的速度將所畫的五角星剪下來?
2.師生共同探究
電腦演示(l):利用畫好的五角星直接剪
(競賽過程中啟發學生)
電腦演示(2):民間藝人以很快的速度用各種彩紙剪出各種栩栩如生且具有對稱性的各種圖形……
學生動手實踐:將五角星對折一次。
在學生感知、體驗的過程中滲透幾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