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促進幼兒間的互助行為
幼兒園里較多的情況,是孩子報告老師誰打人了,誰拿了誰的玩具,似乎鮮少聽到孩子會說誰需要幫忙了,我來幫幫他。這或許是因為在家里孩子周圍大多是成人,自然是成人做的多,孩子需要做的少,而在幼兒園里,孩子周圍的人便是以幼兒為主了,他們之間是平等、平行的,一些孩子的能力差異也是較小的,他們缺少這樣的機會。而且,在家中習慣了成人的寵愛,使得孩子在幼兒園容易與同伴發生爭執和不愉快。因為孩子幾乎沒有機會與自己同齡的幼兒交往的經驗,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遷就他人,急于滿足自己的需求,造成了孩子交往上的障礙,更不必說幼兒間的互助了! ∪欢献魇菚r代的要求,是幼兒日后生存和發展,適應、立足社會所必須的素質。《綱要》中也指出:“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币虼,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促進幼兒間的互助行為應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手段之一。如:生活上,鼓勵幼兒幫助同伴,尤其是幫助那些弱小的、困難的朋友。游戲時,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使用材料”的分享行為,學習用好聽的話與同伴進行交流協商,嘗試共同解決同伴間的矛盾沖突。因此,幼兒的互助行為的關鍵詞便是“幫助”與“謙讓”,愿意謙讓同伴,幫助同伴! ∈滓氖,要幫助幼兒樹立“互助”的意識。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可結合一些生動的兒歌、故事、情景表演等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是一件好事情,在“幫助”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高興和滿足。而且,“幫助”還可以是相互的,你來幫幫我,我也會來幫幫你。其次便是在日常活動的和過程中,關注細節,鼓勵幼兒為集體、為同伴多做好事,注意及時給予表揚,在潛移默化中鞏固幼兒的互助意識,增進互助行為。另外,家園共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仍存在著不少家長包辦一切,讓孩子養成比較自私的性格,不懂得體諒他人。因此,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是促進幼兒互助行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