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活動:橘子寶寶要旅行
設計思路:一、 活動背景:《指南》中提到:“3歲左右的兒童能表達的圖形很少,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繪畫、構造活動中,喜歡嘗試用各種繪畫材料,表達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征。”“小班孩子經常涂涂畫畫并樂在其中。”因此在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時尤其要關注活動的表現形式是否適宜,是否支持了小班孩子進行自主繪畫表現的需求。選擇《蘋果和橘子》主題中的“橘子”這一內容作為表現載體,考慮到橘子的色彩鮮艷、飽和,是小班孩子的偏愛;另外,橘子的外形特征簡單、明顯,易表現。橘子也是秋天特有的常見水果,孩子們經常食用橘子,對橘子的外形特征非常熟悉,因此,孩子的首次敲印活動內容就選擇了“橘子”。二、 幼兒分析:小班孩子在繪畫活動中喜歡嘗試用各種繪畫材料表達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征。因此,玩色、敲印活動是最適合小班孩子操作的。本次敲印活動是初次嘗試,孩子之前嘗試過黏貼活動,對圓形在紙上的定位、布局有初步的經驗,而本次活動是繼這一經驗的敲印的嘗試。敲印是小班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形式,孩子利用手臂力量控制材料來表現橘子,方便他們完成,喜歡參與這一活動。預期效果:通過本次活動,孩子了解了敲印活動的方法,知道玩法,今后嘗試其它的敲印活動,簡單添畫,表現其它的物體。三、 環節分析:四個環節以橘子寶寶要旅行來貫穿。第一環節回憶經驗,回顧橘子的外形特征,引出故事《橘子寶寶要旅行》。第二環節以情景表現《橘子寶寶要旅行》的過程,也是老師的示范和講解。通過兒歌講解和個別演示,幫助孩子了解敲印的方法。第三環節是幼兒操作,過程中關注幼兒敲印的方法,適當用兒歌提醒,并關注孩子的操作習慣、衛生習慣,初步形成敲印活動的常規。第四環節教師帶著孩子開火車欣賞作品,感受創作成功的樂趣。內容與要求:大膽嘗試用印章敲印的方式表現橘子的外形特征,體驗敲印的樂趣。活動重點:大膽用印章敲印的方式表現橘子的外形特征。活動難點:體驗敲印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貨車繪畫紙30份、橙色顏料若干、海綿若干、海綿印章、小抹布。活動流程:激趣欣賞——講解演示——創作表現——分享交流活動過程:一、激趣欣賞(回顧橘子特征)1、 實物引出。(出示橘子樹)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橘子都成熟了,工人們忙著摘橘子。我們也摘一個下來瞧瞧。提問:橘子寶寶長什么樣子?小結:原來橘子寶寶是圓圓的,橘色的,頭上有頂小帽子。2、播放課件。提問:橘子寶寶要去哪里旅行?怎樣的橘子寶寶可以去旅行?小結:原來橘子寶寶成熟了,圓圓的、橘黃橘黃的,就可以裝上大貨車運到水果店里去。二、講解演示(了解敲印方法)1、 過渡語:果園里還有好多橘子寶寶也想去旅行呢。2、 找到圓圓的、橘黃橘黃的橘子,我有好辦法。出示一輛空的貨車及繪畫材料。重點講解:①把橘子裝在貨車的車廂上。②小海綿,站站直,顏料里面吸一吸,貨車上面站站直,壓一壓,放回小海綿,筆寶寶,點一點,戴帽子。3、個別演示過渡語:誰來試試,請橘子寶寶去旅行。三、創作表現(體驗敲印樂趣)過渡語:橘子樹媽媽身上還有很多的橘子寶寶,它們都想去旅行,誰可以來幫忙?觀察指導:①是否能夠讓海綿直直的蘸顏料。②關注幼兒個體差異,不強求每位幼兒在橘子上點帽子。四、分享交流(感受勞動成果)過渡語:果園里的阿姨要謝謝我們班的小朋友們,因為你們幫忙裝了好多橘子,你們開心嗎?我們一起開著車子帶著橘子寶寶旅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