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數學《感知2以內數量的關系》
設計意圖:根據《綱要》中"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針對本班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特確定以下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感知2的數量2.幼兒手口一致點數2個物體并說出總數3.通過活動,加深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表達對媽媽的愛。讓幼兒能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的習慣。此次活動也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2的數量2.幼兒手口一致點數2個物體并說出總數3.通過活動,加深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表達對媽媽的愛二.活動準備: 1.蘋果1個、草莓、菠蘿各2個 2.兔媽媽、狗寶寶圖片各1張 3.幼兒操作材料 4.送媽媽的笑臉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兔、小狗)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小兔) 有幾只小兔?(1只小兔)你們看又有誰來了?(小狗) 有幾只小狗?(1只小狗)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狗在一起有幾只小動物?(2只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二)出示水果圖片,感知2的數量今天,小兔和小狗一起去超市買了很多水果,我們一起來看看買了什么,而且每種水果有多少1. 出示1個蘋果,數數蘋果有幾個(練習手口一致點數,并說出總數)2. 出示2顆草莓,數數草莓有幾顆3. 出示2個菠蘿,數數菠蘿有幾個(三)給媽媽送笑臉今天呀!有幾位媽媽來了,她們想請小朋友給媽媽送笑臉1. 教師出示范圖操作,一個媽媽送一個笑臉,兩個媽媽就送兩個笑臉2. 提供操作材料,幼兒給媽媽送笑臉,教師指導四.活動結束小朋友現在媽媽都收到笑臉很開心,我們一起去戶外找找還有哪些東西是2個的好嗎!活動反思: 給寶寶們上完《感知2以內數量的關系》一課后,我進行了充分的反思。 首先,在教具上,考慮到寶寶年齡較小,對抽象的數字并不是很感興趣,也不是很懂,把教具做得生動形象肯定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先是以小動物去超市買水果為題讓幼兒感知2的數量這時我發現大部分寶寶已經可以接受剛學的內容了。這時我就教寶寶用手指點水果并說出總數,并請幼兒上來學習點水果說出總數,并及時給與寶寶一些肯定、鼓勵及贊揚,寶寶們的熱情都很高漲,最后以給媽媽送笑臉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知道2以內的數量的關系。寶寶年齡較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一問一答式對話、鸚鵡學舌般呼應和猴子學樣般模仿,煞是聽話可愛。然而一旦進入思維操作和規則性的集體活動,孩子們便全然不顧老師的指令,常常出其不意地打破老師的預先安排,更多地耍著自說自話自顧自的小性子。時間一長寶寶們都坐不住了,所以在教學語言上,不斷提醒幼兒“老師喜歡做得好的小朋友噢”“誰做得最好老師最喜歡他”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對本班幼兒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寶寶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達成度還是比較高的,對個別年齡較小的幼兒,在上課時還沒有懂的寶寶,課后及時進行了一對一的輔導,爭取讓每個寶寶都均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