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分類(通用4篇)
數學教案-分類 篇1
“分類”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學具準備:
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教師出示書柜,把手中的書本非常整齊的擺放在書柜中.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老師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從生活引入,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看錄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敘述,使敘述在觀察、思維、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
2.明確分類。
揭示概念:像老師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教師再出示一個書柜,比較亂,書和練習本放在一起了,讓學生談一談觀看這樣的書柜的感受.進一步明確分類的意義.
[通過學生觀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分類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時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就有數學。]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書柜,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
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分類中初步體驗分類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師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說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西紅柿的分法,及時糾正錯誤.
3.練習,練習六1—3題。
(1)第1題
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
啟發說出:前、后4輛車是同一類的。
(2)第3題
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通過學生獨立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和體驗,同時滲透集合思想。]
4、補充練習
(1)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后匯報說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請小組同學分類.然后派代表匯報.最后對容易出現錯誤的西紅柿要進行指導.
[補充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體驗分類的技巧。]
5、拓展練習
出示9張卡片,要求學生分類。學生進行匯報。(可出現兩種分類的標準)。教師小結:分析事物要從多角度去看。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回家之后自己整理書包和書柜,看誰整理的最干凈、整齊。
數學教案-分類 篇2
教學內容:
認識“>”“2,2”“
師:現在,這邊的拔河比賽開始了,這一次比賽公平嗎?
生:公平。
師:為什么?
生:每一對都是兩名。
師:對,很好,左邊一隊兩名,右邊一隊也是兩名,2等于2,我們可以寫作2=2!=”等于號
小結:我們認識了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例如:5>3,2<6,4=4
數學教案-分類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通過觀察,尋找發現數的組成規律。
3.繼續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南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球--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和要求--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南瓜出示南瓜圖片--這是什么?數一數有幾個?
2.分南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請把南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么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誰有好辦法把分南瓜的事記錄下來?--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說分后說合
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復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數學教案-分類 篇4
設計背景
在進行數學教育時,進行分類、排序、對立等學習,有助發展幼兒的思維。分類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體進行分組。幼兒可以學習按物體的某一個(或兩個)外部特征(顏色、形狀、大小)進行分類,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多角度分類及按物體內在的包含關系進行層次分類。分類、排序和對應這三項活動可以為幼兒進一步學習數的概念打基礎。
活動目標
1、能從多個角度來分類,嘗試自己說出分類的標準,在同一分類標準下能將物品分完。
2、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物體的某種特征,并進行多角度分類。
2.讓幼兒明白自己在選擇了一項分類特征時,要始終按同一標準進行。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分類娃娃”。
2、學具準備:“分類娃娃”、水果圖片、扣子、彩色積木、彩筆若干。
3、 《操作冊》。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
游戲:五只猴子蕩秋千。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十個娃娃來做客,他們各有特色,如何分類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僬堄變翰僮鲗W具“分類娃娃”,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如按性別分,按衣服樣式分,按動作分等,鼓勵幼兒從多角度進行分類,發展幼兒擴散性思維。
、谡堄變悍_《操作冊》,看圖提問:圖上有幾只雞寶寶?再請幼兒把這些小雞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類型分,出殼的雞寶寶有9只,未出殼的雞寶寶有6只等。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分“水果”。將圖片中的水果按顏色、大小、有葉無葉、單個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類,并動手擺一擺。
第二組:分積木。先將積木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特征進行分類,再用彩筆在記錄紙上記錄,并思考:是積木多,還是紅色積木多?
第三組:分扣子。將盤中的扣子分成兩類,說說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狀、顏色、材料、有眼無眼進行分類等。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幾名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的分類方法,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教學活動還可以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對玩具、文具等進行多角度分類。
2.利用日常活動中的排隊游戲,練習分類。
3.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可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滲透物體的包含關系,例如分組活動中第二組,當幼兒將積木按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后,可請幼兒點數分類后的積木數量和積木總數,說說是紅積木多還是積木多,是圓形積木多還是積木多等。
4.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操作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