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精選10篇)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88頁“你學會了什么”教學內容;課本第89頁至90頁“你會做嗎?”第1題至第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將圖形變換、除法、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負數這四個單元知識進行歸納、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想化。
2、通過練習,鞏固圖形變換、除法、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負數等這四個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過程:指導復習與整理
1、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圖形的變換、除法、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負數這四個單元,在這四個單元的`學習中,你學會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圖形變換
●認識簡單圖形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復雜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了解圖形變換的操作過程
●欣賞簡單圖形旋轉中形成的美麗圖案。
除法
●三位數除以整十數
●三位數除以二位數的除法
●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
●體會萬、億的實際意義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方向與位置
●用數對表示位置
●用方向和距離表示位置
生活中的負數
●了解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
●了解生活中常見負數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回憶以上內容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已還學習了哪些數學思考方法。
三、指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8頁至90頁“你會做嗎”第1題至第7題。
四、全課小結
四、布置作業。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2
授課日期:
教學內容:整理復習課(教材第58及第5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口算、估算和筆算,
教學難點: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情景交際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PPT課件
課型:復習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思。
口算乘法。
計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全班一起訂正,并讓學生選題說一說口算的方法。教師總結。為了簡便計算整十數和整百數相乘,兩位數乘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二、互動生成。
讓學生看教材第教材練習題練習1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認真看懂題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學生說出題意、計算過程和結果,集體訂正。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么,根據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數據信息,再列式解答。
三、學以致用。
1、直接寫出得數。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筆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四、拓展提升。
(1)學校要為校隊隊員買36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售價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個同學在運動場接力賽跑,平均每個同學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個果園,收了500千克桃,運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個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兩位數,使算式成立。
3×□=1□ 6×□=3□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布置。第59頁練習十三。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1、記成功之舉。
2、記敗筆之處。
3、記教學機智。
4、記學生見解。
5、記再教設計。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復習內容: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整理和復習第1~3題,練習三十一第1~3題。)
復習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
2.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并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敘述題。
復習重點: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填空。
(1)排球隊共有隊員a人,女隊員有7人,男隊員有人。
(2)1千克大米的價錢是1。50元,買x千克大米應付元。
(3)甲數比乙數的3倍還多a,甲數是x,乙數是;如果乙數是x,那么甲數是。
2.省略乘號,寫出下面的式子。
3a9xa4y5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12+x=13
(2)2。5-0。5=2
(3)5x>3
(4)14。6-7x=0。6
(5)x=0
(6)9=3x
4.在1、2、3、4、5各數中,哪個數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復習指導
1.揭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板書)。
2.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字母表示數。
①舉例說明用字母表示數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數,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如小明比小紅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體重,那么小紅的體重就是a2。)
②讓學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怎樣簡寫、略寫?
③讓學生做P。133頁第1題的第(1)小題,說說一星期跑步的米數為什么用7x表示,現在每天跑的米數為什么用x+200表示。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師說明: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當字母所代表的數值一確定,這個式子的值也就確定了。如上面的例子,當小明的體重是30千克時,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學生做P。133頁第1題的第(2)小題:說一說x=500表示什么意思,求出的7x和x+200的值各代表什么。
3。復習簡易方程。
(1)舉例說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樣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樣檢驗求出的未知數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點,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必須是等式。檢驗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數的值代人原方程檢驗,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說明求出的未知數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復習簡易方程的解法、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教師板書出①、②、③三個方程,讓學生口述解法,使學生明確這幾個方程可以直接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出來。如6x=30,可以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把6x看作因數,30看作積,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x=306,求得x=5。
①x-5=30②x+12=42③6x=30⑧5x+x
④x-5+12=42⑤6x+12=42
⑥6x+62=42
⑦6(x+2)=42
然后出示④,讓學生看看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④是由①、②兩個方程復合而成的,⑤是由②、③兩個方程復合而成的。等號左邊有兩步運算,引導學生說出先把哪一部分看作什么數,分兩步解。然后由⑤導出⑥,再由⑥導出⑦,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方程的聯系和解法。最后由③導出⑧,引導學生說出⑧和③的聯系及解法。
(4)學生獨立做P。133頁第3題,做完后,集體檢查訂正。
三、課堂練習
練習三十一第13題。
第二課時
復習內容:用方程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整理和復習的第4、5題,練習三十一第4~10題和思考題。)
復習要求: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明確列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區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兩種解法解應用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分析應用題中數量關系的特點,恰當地選擇解題方法。
復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解方程。
(1)952+7x=253(2)0。58-10x=3。5
(3)4x+5x6=94(4)90-3x=21
2.師徒合做180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做18個,徒弟每小時做12個,幾小時做完?(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3.某機械廠今年每月生產機床150臺,比去年每月產量的3倍少30臺,去年每月生產機床多少臺?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指名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并說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找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
(2)出示P。133頁第4題的第(1)小題,說說設哪個量為x,數量間有幾種等量關系,看看哪一種列方程比較簡便。方程是:8x+80=224或224-8x=800
然后出示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原題是怎樣解答的?題目改編后,又是怎樣解答的?
原題的方程可列為:①383。5+3。5x=245,②(38+x)3。5=245,③245-3。5x=383。5。
改編成求多少小時相遇的應用題后,用算術方法解,其算式是:245(38+32)=3。5(小時)。
接著出示第(3)小題,讓學生說說這道題里有幾個未知量,怎么辦?使學生明確,可以先把其中一個未知量設為x,另一個未知量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據數量間的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檢驗。方程是:3x-x=9。
2.復習列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
(1)出示P。133頁第5題,先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2)解答完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有什么區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未知數用字母表示,參加列式,然后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進行解答;用算術方法解,未知數不參加列式,要根據題目中已知數和未知數間的關系,確定解答步驟,再列式計算。
(3)然后教師指出:在解答應用題時,除了題目中指定解題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據題目中數量關系的特點,選擇解題的方法。
3.練習三十一第9題。
第9題中,給出的三個方程都是對的。
第一個方程是用x表示甲數,則乙數為x3,然后根據兩數的差是8來列方程。第二個方程是用工表示乙數,則甲數為x+8。第三個方程是用x表示甲數,則乙數為x-8。后兩個方程都是根據甲數是乙數的3倍這一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
4.練習三十一第10題。
第10題,適合列方程解。設寬x厘米,根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得2(2x+x)=30,也可以列成2x+x=302。
5.思考題。
可以這樣想:兩種球的數目相等,乒乓球取完時,羽毛球還剩6個,說明乒乓球多取了6個。而每次乒乓球多取2個,可見一共取了3次。算式是6(53)。用方程解,可以設一共取了x次,同理可得(53)x=6,解方程得x=3。再求兩種球各有多少可有兩種算法:53或33+6。
三、課堂練習
練習三十一第48題。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理清各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能夠應用面積計算公式,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3、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想一想,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對第五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
二、知識梳理,形成網絡
1、復習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老師分別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讓學生說一說各個圖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老師根據學生所說,演示轉化過程,形成如教材96頁的板書。
(2)從整理圖中能看出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回答后老師簡要小結。
2、練一練:
老師出示下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核對。
選擇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面積。
3、師:剛才復習的是基本圖形的面積,而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叫什么?
出示第96頁的第2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核對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幾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下面幾種方法。
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應用拓展
1、練習十九第1題。
(1)讓學生審題,說一說解題步驟。
(2)獨立完成。
(3)小組交流,說一說你的發現。
(4)全班交流。
師小結:幾個圖形都在兩條平行線之間,說明它們的高是相等的,在高相等的條件下,面積不等,說明它們的高都不等。
2、練習十九第4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集體核對。
(2)出示第2小題,讓學生思考:能剪幾棵這樣的小樹要考慮什么因素?能不能用紙的面積除以樹的面積?
想一想該如何擺放小樹?讓學生在草稿本上畫一畫示意圖。
集體訂正,展示。
四、小結:說一說今天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練習十九第2、3題。
課后反思:
視覺沖擊波
隨著圣誕節的臨近,美麗的對稱圖形——圣誕樹給今天的數學課堂帶來了一絲節日的氣息。這美麗的圖案會給數學課帶來什么呢?
1、紛繁數據的視覺沖擊波
教材97頁第4題在僅僅只有12平方厘米的圖示中共出現16個數據,可謂是場數據“盛宴”。這些紛繁的數據造成的強力視覺沖擊波使學生們個個頭昏眼花。雖然大家從圖中清晰可辨圣誕樹的面積被分成就是求三角形、兩個梯形和一個長方形面積,但在實際求組合圖形面積過程中他們就是被這些數據“纏繞”,無法“解脫”。全班在規定的時間內僅5人列式計算正確。
沖擊波主要干擾到所有圖形底的'長度。無論是三角形的底,還是梯形的上下底都是學生易混易錯之處。看來下次再教時,可利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勾畫不同的圖形,這樣不僅能增強視覺效果,而且還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2、圖案“海洋”的視覺沖擊波
第4題第2小題與練習第3題要求不同。第3題只要求出“大約”結果即可,而第4題卻不能簡單地用手工紙的面積除以小樹的面積,它需要考慮實際的排列情況。教學伊始,我是通過畫簡單示意圖的方式帶領學生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大家共想到兩種剪法:一種是將圣誕樹豎著依次排列共可剪5棵;另一種是將圣誕樹橫著依次排列,每排3棵,可剪2排,所以共可以剪6棵。在此基礎再想有所突破就難了。此時,我順勢出示課前按標準尺寸剪好的“圣誕樹”與手工紙框架圖,請學生上臺邊展示并驗證剛才的發現。通過實際操作許多學生都從第二種剪法找到突破口,“見縫插針”地將樹的棵數由6提高到了8。喜悅的心情在同學們心中傳播,“還能剪出更多樹嗎?”的想法一直縈繞在大家的腦中。
學生中有人(魏紫瑞)指出按第3題的解法,這張紙大約可以剪出9棵這樣的樹。真的能行嗎?《教學用書》中指明最多只能剪8棵呀!可這群孩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多久就有一名學生(王菁)最先“插樹”成功。(如圖)
通過驗證8+8+2+3=21厘米,這種擺放正好充分利用了紙的寬度,擺放成功。班上立即掌聲雷動,這自發的掌聲不僅僅是對她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她敢于挑戰權威精神的贊揚。同學們的研究熱情此時達到沸點,一發不可收拾。9棵可行,那么10棵還能行嗎?這時,我已經是欲罷不能。多名學生上臺嘗試后發現如果按正規擺法會“缺胳膊少腿”,但他們嘗試將樹斜著放在空隙中時再次成功。這次我無法通過計算來驗證是否合理了。
欣賞著圖案“海洋”帶來的視覺沖擊,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味起同學們的精彩發現,我眼仍舊浮現出他們一張張成功后的笑臉,我深深地被這雖然色彩單調卻凝聚著學生智慧的圖案所折服。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65~6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1~6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熟悉口訣、熟記口訣。
2、通過研究口訣表的排列規律,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復習有關用口訣解決問題的內容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1~6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熟悉口訣、熟記口訣。
2、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6的乘法口訣,并且還學習了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塊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一個和復習。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使學生的學習在一開始就有明確的任務。
二、復習單元相關的知識
1、出示1~6的`乘法口訣卡我們先來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老師出示卡片學生算出得數
2、引導學生說出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訣?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訣表,老師把有關1的乘法口訣全部擺在第一列的位置。
[設計意圖]進行口算練習,鞏固1~6的乘法口算。
1)組織小組進行匯報。哪個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排列的結果?并說一說你們為什么要這樣排列?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乘法口訣表的排列規路,并體驗這一規律。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記憶口訣,加深對1~6的乘法口訣的認識。
2)引導觀察乘法口訣表的跑列規律。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張乘法口訣表,看看他有怎樣的排列規律?
3)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朗讀乘法口訣表加深記憶。
[設計意圖]從各個方向朗讀乘法口訣表,加深對乘法口訣的認識,更加熟練地掌握乘法口訣的。起到鞏固強化的目的。
4)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背誦乘法口訣表加深記憶。
4、復習用乘法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65頁第2題,引導學生明確題目的意義思,說一說主題圖的含義。
2)讓學生先獨立進行解答。
3)引導學生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組織集體校正。
[設計意圖]通過對解答過程的說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熟悉用乘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學習效果測評
1口算練習,組織完成66頁第1、2題
2補充練習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學生,每條船限坐5人,3條船能坐下嗎?
(2)公園的門票每張3元,小紅20元買5張夠嗎?
[設計意圖]結合實踐運用,達到預計效果。
四、隨堂練習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6
課模簡介
日常的新授課,我基本圍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先學和當堂訓練都體現了學生一節課的自主性,教師只需要“點”。不過我個人認為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數學有計算教學新授課、空間與圖形教學新授課、統計與概率新授課等,不同的課型有時模式也是靈活多變的,這樣才能把一節課上實、上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呈現為“五個環節”。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環節。一般是開門見山進入新課并板書課題,也經常采用設問激疑法起動新課,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
2.揭示目標,明確任務環節。一般采用投影或小黑板方式呈現。要求簡明扼要,具體明確,實實在在。
3.先學環節。一般包括學生看書和動態檢測兩個小環節。學生需要是小組合作先學,要手腦并用,積極思考。動態檢測是對看書自學效果進行檢查測驗的手段,一般有提問、板演、書面練習等形式。動態檢測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錯誤,并積極思考備課,為進入“后教”環節做好準備。
4.后教環節。一般包括訂正、討論、補充、總結幾個小環節。方式上通過訂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教不會的,必要時教師出面幫助學生補充、訂正、歸納、總結、完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最終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當堂訓練環節。這一環節通過訓練鞏固當堂所學內容,并把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堂堂清”。在訓練設計上要特別講究,如低起點、小坡度、多層次、多類型,有必做題目、選做題目、思考題目等等,讓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
本節復習課我主要采用“揭示課題、明確目標——回顧整理、形成體系——基本訓練、查漏補缺——綜合應用、融會貫通——評價小結、提升學力”的復習課課堂教學模式。
圓的整理和復習說課材料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熟練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進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學會分類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難點】:
重點:整體把握有關圓的知識,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熟練運用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進一步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并能靈活運用圓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指著圓形圖片)這是什么圖形?
生:圓。
師:圓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多姿多彩圓的世界,對圓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圓形圖片,加上簡潔的語言使學生的注意力,從關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內在聯系上,水到渠成的進入數學知識的'復習。)
二、回顧整理,形成體系。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圓這一單元我們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識點?
生: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
1、學生自主整理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圓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但有點亂,怎樣是這些知識更有條理呢?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下面就請同學們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據這些知識要點和它們之間的聯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結果一定要簡潔,清晰,一目了然。(學生整理。教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自主地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分類,整合,使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2、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完善整理結果,取長補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對自己的整理的結果進行取長補短。)
3、全班交流,指名匯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補充。
要求:在別的同學進行匯報時,要注意傾聽;評價時要看知識點是否完整,是否有條理;不要重復匯報。
(設計意圖:面向全班同學匯報交流,目的是創生更多的學習資源,讓不一樣的整理方式、不一樣的思維模式進行碰撞,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矯正、相互補充、相互借鑒,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4、根據整理結果,讓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消化、吸收。
師:通過整理圖表,對于本單元你又有哪些收獲?
圓有哪些特征。
圓的周長的意義,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
圓的面積的意義,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
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聯系和區別。
相同點:計算時需要的條件一樣。
不同點:意義、計算公式、計量單位不一樣。
(設計意圖:整理交流完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自我內化吸收、自我完善,以達到對知識熟練掌握的目的。)
三、重點練習、強化提高
師:剛才,我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全面、系統、有條理的整理和復習,下面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成功感。)
最后,教師對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進行總體評價。
課后反思
圓的復習不但要起到一個回顧知識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將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整理和復習課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引發知識的重新構建,并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在復習整理這一塊的學法上,學生幾乎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到現在有些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態也不太了解。反思以往,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為了授之以魚而常常忘記了授之以漁。其實,所謂教學,應追求的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在處理教法與學法的關系中,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顯然,這樣的“教”,就得教到點子上,也就是要教學生摸到“學習”的門徑,從而達到自己學習的境界,雖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只要邁出這一步,應該會讓學生受益匪淺的,所以這堂課的重點,我就將其定位在學生復習整理的學法指導上。而事實證明,當學生通過自己整理得到的復習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學生愿意并且重視相互之間的學習。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和復習
教材第10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幫助學生梳理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及知識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掌握和復習知識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覺復習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歸納、本單元的知識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的知識我們已經學習完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復習一下這個單元的'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引導學生歸納、梳理知識點。
提問:回憶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幾部分知識?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這些概念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能試著歸納出來嗎?
學生自己試著歸納,然后請學生匯報發言,集體補充。
老師隨著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板書如下
2.應用知識練習。
(1)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1題。
先獨立完成填空,集體訂正。
然后討論:分數意義是什么?分數單位是什么?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
(2)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2題。
讓學生先將這7個分數分類,再說一說分類的依據,每一類分別是什么分數,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說說比較分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怎樣分別比較分數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4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分數化成小數和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再完成題目給出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練習。
提問:互化時要注意什么?
(四)思維訓練
1.分數是真分數,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數,x最大是幾?
2.一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這個分數就可以化簡成言,這個分數是()o
3.一個最簡分數,把它的分子擴大2倍,而分母縮小到原來的后,正好等于,這個分數原來是。
(五)課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分數的意義、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時,進一步明確了這些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靈活應用這些概念解決問題。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p53第10-13題
教學目標:
1、用分數的有關知識,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能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練習與應用
1第52頁第10題
先做第一題:五一班一共有學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口頭分析: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數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1/40。
(2)再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并寫出得數。
(3)獨立做下面兩題
(4)交流
2做第11題
(1)學生先獨立練習
(2)引導比較A三道題目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選擇的除數有什么不同?
C從中還能想到些什么?
(3)溝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系。
3做第12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1)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選擇的被除數為什么不同?除數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要引導學生區別清楚:一:第一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了這塊布的幾分之幾,需要把5米看做單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數不注明單位名稱。二:第二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布幾分之幾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結果要注明單位名稱“米”。
5思考題
方法一:可以根據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方法二:通過畫圖幫助思考
二、課堂
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練習。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9
復習內容: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整理和復習第1~3題,練習三十一第1~3題。)
復習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
2.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并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敘述題。
復習重點: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填空。
(1)排球隊共有隊員a人,女隊員有7人,男隊員有人。
(2)1千克大米的價錢是1。50元,買x千克大米應付元。
(3)甲數比乙數的3倍還多a,甲數是x,乙數是;如果乙數是x,那么甲數是。
2.省略乘號,寫出下面的式子。
3a9xa4y5ax
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1)12+x=13
(2)2。5-0。5=2
(3)5x>3
(4)14。6-7x=0。6
(5)x=0
(6)9=3x
4.在1、2、3、4、5各數中,哪個數是方程9x-3=24的解。
二、復習指導
1.揭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板書)。
2.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字母表示數。
①舉例說明用字母表示數有哪些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數,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如小明比小紅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體重,那么小紅的體重就是a2。)
②讓學生回答: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怎樣簡寫、略寫?
③讓學生做P。133頁第1題的第(1)小題,說說一星期跑步的米數為什么用7x表示,現在每天跑的米數為什么用x+200表示。
(2)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
①教師說明: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當字母所代表的數值一確定,這個式子的值也就確定了。如上面的例子,當小明的體重是30千克時,即a=30,就可以求出a-2的值。
②學生做P。133頁第1題的第(2)小題:說一說x=500表示什么意思,求出的7x和x+200的值各代表什么。
3。復習簡易方程。
(1)舉例說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怎樣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怎樣檢驗求出的未知數是不是原方程的解?(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二點,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必須是等式。檢驗方程的解是把求出的未知數的值代人原方程檢驗,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說明求出的未知數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3)復習簡易方程的解法、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教師板書出①、②、③三個方程,讓學生口述解法,使學生明確這幾個方程可以直接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出來。如6x=30,可以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把6x看作因數,30看作積,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x=306,求得x=5。
①x-5=30②x+12=42③6x=30⑧5x+x
④x-5+12=42⑤6x+12=42
⑥6x+62=42
⑦6(x+2)=42
然后出示④,讓學生看看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④是由①、②兩個方程復合而成的,⑤是由②、③兩個方程復合而成的。等號左邊有兩步運算,引導學生說出先把哪一部分看作什么數,分兩步解。然后由⑤導出⑥,再由⑥導出⑦,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方程的聯系和解法。最后由③導出⑧,引導學生說出⑧和③的聯系及解法。
(4)學生獨立做P。133頁第3題,做完后,集體檢查訂正。
三、課堂練習
練習三十一第13題。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案 篇10
復習內容:用方程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整理和復習的第4、5題,練習三十一第4~10題和思考題。)
復習要求: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明確列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區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兩種解法解應用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分析應用題中數量關系的特點,恰當地選擇解題方法。
復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解方程。
(1)952+7x=253(2)0。58-10x=3。5
(3)4x+5x6=94(4)90-3x=21
2.師徒合做180個零件。師傅每小時做18個,徒弟每小時做12個,幾小時做完?(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3.某機械廠今年每月生產機床150臺,比去年每月產量的3倍少30臺,去年每月生產機床多少臺?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指名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并說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找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
(2)出示P。133頁第4題的第(1)小題,說說設哪個量為x,數量間有幾種等量關系,看看哪一種列方程比較簡便。方程是:8x+80=224或224-8x=800
然后出示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原題是怎樣解答的?題目改編后,又是怎樣解答的?
原題的方程可列為:①383。5+3。5x=245,②(38+x)3。5=245,③245-3。5x=383。5。
改編成求多少小時相遇的應用題后,用算術方法解,其算式是:245(38+32)=3。5(小時)。
接著出示第(3)小題,讓學生說說這道題里有幾個未知量,怎么辦?使學生明確,可以先把其中一個未知量設為x,另一個未知量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據數量間的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并注意檢驗。方程是:3x-x=9。
2.復習列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
(1)出示P。133頁第5題,先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2)解答完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有什么區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未知數用字母表示,參加列式,然后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進行解答;用算術方法解,未知數不參加列式,要根據題目中已知數和未知數間的關系,確定解答步驟,再列式計算。
(3)然后教師指出:在解答應用題時,除了題目中指定解題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據題目中數量關系的特點,選擇解題的方法。
3.練習三十一第9題。
第9題中,給出的三個方程都是對的。
第一個方程是用x表示甲數,則乙數為x3,然后根據兩數的差是8來列方程。第二個方程是用工表示乙數,則甲數為x+8。第三個方程是用x表示甲數,則乙數為x-8。后兩個方程都是根據甲數是乙數的3倍這一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的。
4.練習三十一第10題。
第10題,適合列方程解。設寬x厘米,根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得2(2x+x)=30,也可以列成2x+x=302。
5.思考題。
可以這樣想:兩種球的數目相等,乒乓球取完時,羽毛球還剩6個,說明乒乓球多取了6個。而每次乒乓球多取2個,可見一共取了3次。算式是6(53)。用方程解,可以設一共取了x次,同理可得(53)x=6,解方程得x=3。再求兩種球各有多少可有兩種算法:53或33+6。
三、課堂練習
練習三十一第4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