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藝術活動(精選12篇)
小班藝術活動 篇1
小班藝術活動
《洗澡》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洗澡的動作,并能與音樂合拍。
2、幼兒喜歡洗澡,體驗洗澡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沐浴用品若干;音樂磁帶等。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愉快進場
幼兒在洗澡音樂伴奏下手拿小臉盆進活動室。
2、引出話題,大膽想象洗澡的各種動作。
“寶寶們,你們的小臉盆里放的都是什么呀?”
“你們為什么要洗澡呢?”
“你們在家里是怎么洗澡的?”
3、幼兒創編洗澡動作
“你們洗澡的辦法可真多呀。剛才我們在戶外活動時出了一身的臭汗,我們快來洗洗澡吧。拿起我們的小浴擦,座進我們的小浴缸。小心浴缸有點滑,動作稍微慢一點。我們開始洗澡嘍。”
(1)、幼兒嘗試在音樂伴奏下作出各種不同的洗澡動作,教師觀察并及時表揚動作有創新的幼兒。
(2)、幫助幼兒提升洗澡的動作。
“你們洗澡的動作可真多,能不能把剛才洗澡的動作告訴我們大家呢?”
(3)、幼兒再次在音樂伴奏下洗澡。
“你們洗澡就好象在跳舞,我們再來洗一遍。”
4、結束。
小班藝術活動 篇2
小班藝術活動
《洗澡》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洗澡的動作,并能與音樂合拍。
2、幼兒喜歡洗澡,體驗洗澡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沐浴用品若干;音樂磁帶等。
三、活動過程:
1、聽音樂愉快進場
幼兒在洗澡音樂伴奏下手拿小臉盆進活動室。
2、引出話題,大膽想象洗澡的各種動作。
“寶寶們,你們的小臉盆里放的都是什么呀?”
“你們為什么要洗澡呢?”
“你們在家里是怎么洗澡的?”
3、幼兒創編洗澡動作
“你們洗澡的辦法可真多呀。剛才我們在戶外活動時出了一身的臭汗,我們快來洗洗澡吧。拿起我們的小浴擦,座進我們的小浴缸。小心浴缸有點滑,動作稍微慢一點。我們開始洗澡嘍。”
(1)、幼兒嘗試在音樂伴奏下作出各種不同的洗澡動作,教師觀察并及時表揚動作有創新的幼兒。
(2)、幫助幼兒提升洗澡的動作。
“你們洗澡的動作可真多,能不能把剛才洗澡的動作告訴我們大家呢?”
(3)、幼兒再次在音樂伴奏下洗澡。
“你們洗澡就好象在跳舞,我們再來洗一遍。”
4、結束。
小班藝術活動 篇3
教學內容:
我的小手
教學目標:
讓幼兒了解自身的小手,樂意用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
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法
教學準備:
手圖片一張;字卡片(手背、手心、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橘子
教學過程:
一、開始局部,引出主題
1、師:快來,快來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啦!
2、(放音樂)做游戲。教師邊講邊做動作
3、師:剛才我們一起做游戲了,是用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呀?
二、基本局部,游戲:認識小手
1、師:看看我們手上都什么?
2、師:有幾個手指啊,來數一數?
3、師:你認識他們嗎?
指導:(1)我們一起來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么?
(2)看看我們的黑板在哪里啊?你們用的`是那根手指啦,它叫什么?用食指指給我看看,風琴在哪里、電燈在哪里
(3)嬰幼兒們真聰明,看看我用了哪根手指?
(4)我們把小手拿出來看看誰最高啊?它旁邊各有幾根手指啊?所以它叫中指,在中間的。
(5)還有一跟手指真可憐沒人踩它,它沒有名字,所以叫無名指。
4、出示手圖片,圖字相結合
小結:邊說邊出示字
三、游戲“變魔術”
1、師:我們的小手會變魔術:小手小手變魔術,變出小雞嘰嘰嘰。
2、幼兒變魔術
3、教師用兒歌總結出來。
四、能干的小手
1、師:我們的小手除了變魔術外,還可以干嗎?
2、師:我們的小手身手真大。平時都是爸爸媽媽剝橘子給嬰幼兒們吃的,今天就請嬰幼兒門來剝給爸爸媽媽吃好嗎?
3、師:看看小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小橘子,圓又圓
剝開橘皮露橘瓤,爸爸媽媽吃了甜到心里面
五、結束局部
游戲“變魔術”
1、師:我們的小手會變魔術:小手小手變魔術,變出小雞嘰嘰嘰。
2、幼兒變魔術
3、教師用兒歌總結出來。
小班藝術活動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節奏美,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并大膽表達。
3.理解兒歌內容,嘗試大膽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玩具小手 洗臉、漱口、穿衣的圖片 兒歌音頻 幻燈片等
活動重點
學會安靜傾聽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兒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利用手指游戲,了解小手的作用
1.師幼一起做游戲“聽我說、跟我做”,激發幼兒對手的興趣,認識小手。
師:(1)剛才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在請數一數你有幾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知道兩只手合起來是一雙手。)(2)伸出我們的雙手,數數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數好后再換一只手數。)
2.根據出示的玩具小手和圖片的提示,請幼兒說說、做做穿衣、扣*等動作。
師:我們的小手能做什么?
二、安靜傾聽,感知兒歌的節奏感
1.播放音頻,請幼兒安靜傾聽兒歌。
師:你聽到了小手能做什么事情?
2.教師結合圖片朗誦兒歌,使幼兒感知兒歌押韻的特點。
三、利用幻燈片教師有感情朗誦,使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播放幻燈片,根據圖片提示,請幼兒學說兒歌內容。
四、師幼表演兒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演,并朗誦兒歌
播放兒歌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伸出小手,表演兒歌。
小結: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最棒的小寶寶。
活動反思
直觀的.教具能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兒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準備了各種貼近生活的圖片,來拓展幼兒的經驗。
小班藝術活動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許多事情。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手爬》音樂磁帶、筷子、橡皮泥、圖書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音樂和幼兒做小手爬的游戲,引出小手的內容。
二、展開。
1、和幼兒一起說手、按順序認識手。
2、和幼兒一起認識手指頭(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知道它們的名字。
3、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游戲,看誰戴的又對又快。
4、和幼兒一起認識手指甲,教育其講衛生。
5、和幼兒一起認識手心、手背;做手心手背游戲。
6、和幼兒討論手的作用。
7、教育幼兒手的作用大要保護好手。
8、請幼兒自由去操作各種材料,體驗手的作用。
延伸活動:
帶幼兒到互外做手影游戲,自然結束。
小班藝術活動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歌曲的名字,初步學唱歌曲《誰最好》。
2、在老師動作的提示下,理解歌曲內容,并記憶歌詞。
3、通過歌曲體會爸爸媽媽的愛,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
教學重點
知道歌曲名字。
教學難點
學唱歌曲并記住歌詞。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學大書《愛寶寶》的第一幅畫面。
教師:
(1)看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媽媽送寶寶去幼兒園)
(2)媽媽愛寶寶嗎?
(3)媽媽愛寶寶會做什么動作?
(4)想一想,平時媽媽還為我們做哪些事情呢?
(二)教師范唱歌曲《誰最好》,并提問歌詞內容。
1、教師:媽媽愛寶寶,為寶寶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來唱首歌來謝謝媽媽吧。
2.教師范唱歌曲《誰最好》。
3、教師提問歌詞內容,引導幼兒想一想、做一做媽媽愛寶寶的動作。
教師:
(1)歌里唱了什么?誰最好?
(2)媽媽好,媽媽怎么愛寶寶的?誰來做個動作給老師看一看?(“親一親”“抱一抱”等)
(三)教師用溫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結合歌詞內容做表現“媽媽好”“愛寶寶”的動作。
教師:
(1)我怎么表演“媽媽好”的?(雙手托下巴左右搖晃)
(2)“愛寶寶”呢?和老師一起做一做動作。(雙臂交叉抱肩)
(四)教師鼓勵幼兒跟著學唱歌曲。
1、教師做動作,提示幼兒歌詞,鼓勵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唱。
教師:現在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唱,看老師的動作,你就會唱了。
(五)教師帶領幼兒繼續觀察幼兒用書其他三幅圖畫,請幼兒說一說家里其他長輩分別為寶寶做了哪些事情。
1、教師:家里還有誰呢?他們為寶寶做了什么?
2、教師引導用其他方式感謝家里其他長輩。
小班藝術活動 篇7
活動目標:
1.能跟音樂節奏唱歌創造性的表現各種動作。
2.大膽想象,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供各種圖片(小貓、小狗、小鳥、飛機、汽車等)。
2、個別幼兒自帶變形金剛的玩具。
3、歌曲錄音《變形金剛》。
過程:
(一)、介紹游戲變形金剛:
1、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
——“你們玩過變形金剛嗎?“變形金剛有什么本領?”
2、幼兒回憶介紹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3.教師示范游戲: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扮演變形金剛,隨意做各種動作,當音樂停止時,教師做飛機造型,表示自己變成了一架飛機。
——“還可以變成什么呢?”
(二)幼兒學做游戲: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變形金剛的,提醒幼兒音樂停止,大家一起變:“你變成了什么?”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兩遍:
——“你們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內容?”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唱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并鼓勵幼兒一起跟唱歌曲。
3、教師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按照圖片上的內容變動作,并根據圖片內容學唱歌曲。
4、幼兒自由想象變化動作,學唱歌曲。
小班藝術活動 篇8
活動目標:
1、用喜歡的顏色裝飾自己的家。
2、學習在規定的范圍內涂色,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家的房子》、售樓的廣告紙、房型圖紙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出命題:
(1)幼兒分組觀察、欣賞教師提供的售樓的廣告紙,看看說說自己的家。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尋找這些房子有哪些顏色。
2、講解示范:
(1)出示房型圖紙一張,用短線連接的方法演示涂色。
(2)請部分幼兒嘗試用短線連接的方法涂色。
3、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認識的顏色涂色。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小班藝術活動 篇9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的快慢變化,做出相應的小鳥動作。
2、喜歡玩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鳥媽媽的頭飾。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走路:
幼兒聽“走路”的音樂,按著節奏走路,音樂停止,幼兒原地站立不動。
游戲反復數遍。
2、聽音樂找座位:
幼兒聽走路音樂,按著節奏走路,音樂停止,幼兒迅速找到任意一個座位坐下。
游戲反復數遍。
3、幼兒學做音樂游戲:
教師帶頭飾,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鳥娃娃,媽媽帶娃娃出去玩。
幼兒聽“鳥飛”音樂,做鳥飛動作,音樂停止,提醒幼兒找到家(座位)。
教師變換音樂的快慢速度:
“音樂快的時候,小鳥可以干什么?”(小鳥很快樂,自由自在地在飛翔。)
“音樂慢的時候,小鳥可以干什么?”(小鳥在捉蟲,在休息。)
“音樂停止了,小鳥就干什么?”(找家)
小班藝術活動 篇10
活動領域:健康、藝術
活動目標:
1、體驗友誼的快樂滋味。
2、嘗試制作好朋友餅干。
活動準備:
糖果、花、果醬、塑料帶、餅干
活動過程:
1、探索糖果、音樂、花朵的滋味,說說朋友有什么感覺。
拿一塊糖果,請幼兒吃吃看是什么滋味。
聽一首曲子,請幼兒聽聽看是什么感覺。
再拿出一朵花,請幼兒聞聞看是什么味道。
請幼兒說說看有好朋友的感覺是什么滋味(如像糖果、音樂、花朵等等)。
2、嘗試制作“好朋友餅干”。
告訴幼兒:有一種餅干香香甜甜的,就好像好朋友的滋味一樣,所以叫“好朋友餅干”。
示范“好朋友餅干”的做法:把果醬裝入一個干凈的塑料袋,在塑料帶的角上剪一個小洞,然后在餅干上任意造型,如愛心、笑臉等等。
請幼兒分組制作“好朋友餅干”。
3、一起來分享“好朋友餅干”。
將完成的“好朋友餅干”送給好朋友,大家一起來嘗嘗香甜的“好朋友餅干”。
小班藝術活動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飽含的歡快情緒,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嘗試仿編歌詞。
活動準備:
木偶鴨子兩個,畫有小貓、小雞的卡片,歌曲錄音《鴨媽媽和小鴨》。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歌曲《鴨媽媽和小鴨》的旋律。
教師和著音樂旋律,演示木偶鴨媽媽和小鴨:
——“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呀?它們在干什么呢?”
教師用木偶表現鴨子走路、伸腿、拍拍翅膀等動作。
教師重復演示,鼓勵幼兒跟著教師做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鴨媽媽和小鴨》:
教師念兩遍歌詞后,讓幼兒聽歌曲錄音《鴨媽媽和小鴨》。
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歌詞:
教師出示畫有貓媽媽和小貓、雞媽媽和小雞的卡片。
——“還有很多小動物也來了,我們來看看是誰呀?我們一起來唱唱貓媽媽帶小貓的歌。”
教師改變歌詞并演唱《貓媽媽和小貓》。
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歌詞《雞媽媽和小雞》。
——“誰來說說雞媽媽怎么帶小雞玩的?”
小班藝術活動 篇12
一、目標:
1、初步運用撕貼的方式表現茶樹的形態。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
二、難點:
小班幼兒在繪畫時手眼不協調,教師需要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指導他們進行更好的制作。
三、準備:
1、茶葉樹干、膠水、小手巾
2、家長帶幼兒參觀茶園
3、教師帶幼兒玩一簡單手指游戲,讓幼兒對教師更熟悉
四、過程:
1、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早上好!我是葉子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顆神奇的樹,它的葉子可以裝在茶壺里泡著喝,又香又醇。有人知道是什么樹么?(引導幼兒思考回憶)對了就是茶樹,周末爸爸媽媽是不是帶大家到茶園里參觀了呢?誰記得茶樹長什么樣子呢?(導入ppt和幼兒欣賞)
(2)成片的茶樹長的像一只只的毛毛蟲,單棵的茶樹和小朋友一樣有身體(樹干),有胳膊(樹枝),有衣服穿(樹葉)。它們通過農民伯伯的照顧可以長得很壯實。
2、引導幼兒觀察
下面我們來看看茶樹是怎么生長的吧。(動畫演示)原來茶樹有粗粗的樹干;樹干上長著細細的枝芽;枝芽上長著綠色的葉片;葉片里有一條條小路,把營養運輸到它的身體里。
3、教師示范
噓!安靜。我剛才聽到了茶樹寶寶對我說話了(假裝耳朵靠近茶樹),小朋友你們聽見了么?我聽見咯,我聽到茶樹寶寶說:“大家把我種到教室里來吧,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那葉子老師就教大家如何做一棵茶樹吧。(教師制作成品,激發幼兒興趣。)
講解注意事項
(1)雙手的大拇指拿著紙片,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撕,用力均勻。
(2)把小樹葉撕下后用筆畫出脈絡。
(3)在反面涂抹膠水,不能太多膠水,以免太濕。
(4)貼好后可以用小毛巾搽手。
4、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繪畫。
五、教師進行評畫
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