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藝術活動公開課教案(通用3篇)
小班藝術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顏色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因為處處可見顏色的存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對于孩子也自然時時刻刻都接觸著顏色,只是小班幼兒年齡段的孩子并不會有意識的去注意顏色,也就是對顏色的敏感度不強。這次活動是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觀察并識別顏色,發現顏色的變化,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嘗試玩色,觀察顏色的變化,了解兩種顏色混合會變成其他的顏色。
2、對顏色的變化產生好奇。
活動準備:
1、透明的塑料瓶(如礦泉水瓶等)每人一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放上紅、黃、藍、綠、紫、橙等水粉顏料)。
2、貼有多種顏色標識的筐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魔術師變魔術。
(1)教師出示裝有水的瓶子。引導幼兒觀察瓶子里水的變化。老師今天帶了一個特殊的瓶子,它會讓水發生變化。現在老師這里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顏色?我們讓它變、變、變!水變成什么顏色了?
(2)教師換一個瓶蓋,繼續搖晃,讓幼兒觀察瓶內水的顏色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提問:水又變成什么顏色?
(3)幼兒嘗試操作,觀察水顏色的變化,探究原因。
老師現在給你們一瓶水,你先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搖一搖,看看水的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4)幼兒討論,水會變顏色的秘密。
2、教師揭秘,幼兒再次嘗試。
(1)原來瓶蓋里有顏料,兩種顏色混合以后水的顏色就變了。
(2)請幼兒將手中的瓶換另一種顏色的瓶蓋試試,會發生什么變化?說說你的瓶子里的水變成了什么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3、給顏色著家。
按顏色分類,引導幼兒根據瓶內水的顏色分類擺放(活動室內放置貼有多種顏色標識的筐)
小班藝術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剪刀的作用,學習拿剪刀。
2、體驗剪面條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有虛線的彩色紙若干。
2、每人一把剪刀。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的形式,引出面條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吃過面條啊?它是什么形狀的呀?(長長的)
二、教師示范,幼兒觀察
師:以前我們都是媽媽做好了面條,我們小朋友吃的,今天啊,我們就要自己做面條。現在啊,老師先來做一碗又香又好吃的面條。(教師沿虛線剪,剪出長長的面條)
三、教師提問
(1)老師剪得面條怎么樣呀?
(2)那我是用什么方法才剪得這么直呀?(引出虛線)
四、幼兒操作
師:好,小朋友也來剪面條,把面條剪得直直的。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初步拿剪刀剪面條,個別小朋友還不會握剪刀,即使他可能知道要沿虛線剪。我覺得這些小朋友除了在幼兒園學習握剪刀,還可以在家里學習握剪刀,這對孩子手部肌肉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大部分小朋友還是可以的,能按虛線剪出長長的面條,即使個別小朋友會剪得稍微不直一些,但還是知道要按虛線剪的。
小班藝術活動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歌曲的名字,初步學唱歌曲《誰最好》。
2、在老師動作的提示下,理解歌曲內容,并記憶歌詞。
3、通過歌曲體會爸爸媽媽的愛,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
教學重點
知道歌曲名字。
教學難點
學唱歌曲并記住歌詞。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學大書《愛寶寶》的第一幅畫面。
教師:
(1)看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媽媽送寶寶去幼兒園)
(2)媽媽愛寶寶嗎?
(3)媽媽愛寶寶會做什么動作?
(4)想一想,平時媽媽還為我們做哪些事情呢?
(二)教師范唱歌曲《誰最好》,并提問歌詞內容。
1、教師:媽媽愛寶寶,為寶寶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來唱首歌來謝謝媽媽吧。
2.教師范唱歌曲《誰最好》。
3、教師提問歌詞內容,引導幼兒想一想、做一做媽媽愛寶寶的動作。
教師:
(1)歌里唱了什么?誰最好?
(2)媽媽好,媽媽怎么愛寶寶的?誰來做個動作給老師看一看?(“親一親”“抱一抱”等)
(三)教師用溫柔的聲音演唱歌曲,并結合歌詞內容做表現“媽媽好”“愛寶寶”的動作。
教師:
(1)我怎么表演“媽媽好”的?(雙手托下巴左右搖晃)
(2)“愛寶寶”呢?和老師一起做一做動作。(雙臂交叉抱肩)
(四)教師鼓勵幼兒跟著學唱歌曲。
1、教師做動作,提示幼兒歌詞,鼓勵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唱。
教師:現在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唱,看老師的動作,你就會唱了。
(五)教師帶領幼兒繼續觀察幼兒用書其他三幅圖畫,請幼兒說一說家里其他長輩分別為寶寶做了哪些事情。
1、教師:家里還有誰呢?他們為寶寶做了什么?
2、教師引導用其他方式感謝家里其他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