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教學設計(精選11篇)
《蘑菇》教學設計 篇1
第二章第二節蘑菇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2)使學生能總結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4)識記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種類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過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和報告的能力。
(2)通過食用菌的調查,使學生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3)通過食用菌的養殖,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過學習食用菌對學生進行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教育。
(2)通過學習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命。
(3)通過食用菌的調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1.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和它與人類的關系是教學重點。因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應用價值很高,重點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是難點。因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必須離開課堂,主要是在校外進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還需要學生獨立進行的過程,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個考驗。
3.蘑菇的形成過程是連續的動態變化過程,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是教學難點 。
教具準備
新鮮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標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學圖片、軟件、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
設置情景,引出主題
→
觀察實物標本,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
→
利用標本或教學軟件,使學生理解蘑菇的形過程
→
發揮學生的作用,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教學過程 說明:
(1)首先展示蘑菇標本,激發情趣,再由學生引出主題。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調節課堂氣氛,引出主題。
(2)關于蘑菇部分的教學,首先注意教學的直觀性,最好課前分好小組,兩三個人為一組,每組準備好蘑菇標本,上課時,按照觀察提綱,逐步進行觀察。觀察提問要結合教材內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層次性,要科學嚴謹,具體可行,體現指導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們組的蘑菇標本呈什么顏色?是否含有葉綠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張開的傘,那么傘蓋、傘柄分別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長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鮮的蘑菇放在白紙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輕輕地敲一敲,在白紙上是否發現有褐色的粉末落下來?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嗎?
⑥你能繪出一個蘑菇的外形圖嗎?如果能,請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⑦你觀察時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在學生按提綱程序觀察時,教師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態圖,以便學生對照。把實驗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并擬定觀察內容,設計觀察提綱,可以由淺入深,逐步解決,可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
關于孢子落到條件適宜的地方就可以萌發出子實體,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這個動態的連續變化過程比較抽象,應先指導學生觀察孢子,這個過程較簡單,把成熟的蘑菇菌蓋剪下來,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墊上一張白紙,輕輕敲打菌蓋,即可見到落下來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發育期的蘑菇標本讓學生觀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時,最好選擇較透明的培養基,每隔5天重新接種一次(保持一段距離),直到剛萌發出菌絲的個體和較成熟的個體都具備為止,還可以把不同發育期的標本放到稀釋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來保存,以便隨時觀看。或者利用教學軟件以動畫形式來演示這一萌發過程,或制作能反映這一連續過程的復合投影片及活動掛圖等。
關于如何區別有毒的蘑菇和無毒的蘑菇,目前沒有簡易的鑒別方法。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鑒別,如:a.顏色較柔和的一般無毒,而色彩艷麗的一般有毒;b.有小蟲叮咬的一般無毒,而不招小蟲甚至周圍也沒有小蟲痕跡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實粗壯的一般無毒,菌柄較細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學生,對不能識別的蘑菇,一定要向當地有經驗的群眾請教,不要隨意采食,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3)關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比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總結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部分的教學只要提及與細菌、放線菌一樣,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復習了舊知識,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
(4)關于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部分的教學,請學生聯系實際總結,教師點評,如有沒有總結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靈芝、猴頭、銀耳等,可利用軟件向學生介紹。
(5)關于(實踐活動三)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以調查為例)部分的教學,關鍵在組織者,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次考驗,如果組織得當,受益非淺,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接觸社會,學到一些在課堂、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鍛煉能力,培養情趣,初步嘗試進行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強學習印象,體現了素質教育。搞好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擬定好計劃,布置任務細致周密,要切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情況,特別是學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學生明確調查的目的。
本次實踐活動是了解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的主要種類及其主要特征。學生自己擬定活動計劃(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拿出來讓學生討論,看是否切實可行。
第二,選擇調查場所。
a.一塊長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農貿市場或食用菌養殖場。
c.某個有研究食用菌項目的科研單位或大學。
d.上網等。
第三,有適當的組織形式。
a.以小組為單位,一般4至6人,選出有責任心、熱愛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其余學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確任務,做好準備。如:XX同學擔任主記錄,主要負責聯絡和收集信息,主要負責安全等。
b.活動時一定要有教師組織,不要讓學生自己出去,以免發生意外。如果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有經驗的專家做顧問。
第四,調查方式。
a.實地考查。
b.個別訪問。
C.網上查詢。
d.問卷獲息等。
第五,讓學生明確調查內容。
調查的項目較多,可以劃分成問答題的形式,分給小組,使每個小組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任務。
a.當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種類;
b.每種食用菌的形態、顏色;
c.生長環境:溫度、濕度、光照;
d.營養方式;
e.主要成分;
f.營養價值;
g.藥用價值;
h.市場價格;
i.季節性;
j.有毒無毒;
k.味道;
1.鑒別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裝和活動備品。
a.穿寬松適合運動的服裝,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長褲,褲角扎緊,以免遭蚊蟲叮咬,最好帶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鏟,小木棒,記錄本,筆等。
第七,整理記錄。
活動中所記的筆錄會很潦草,回來后利用課余時間加以整理、分類,有些還要添加數據說明,并做適當的分析。這樣,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質。
第八,總結匯報交流
在校內開展一次交流會,口頭交流,匯報調查結果。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交流,如辦板報、辦學報、網上交流等。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要有“存在問題一項”,讓學生找出本次調查中不圓滿之處,以利于下次完善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蘑 菇
一、蘑菇
1.形態結構:像把張開的傘,有菌蓋、菌褶、菌柄、菌絲(地下)
2.營養方式:靠地下菌絲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產生孢子進行孢子生殖。
4.鑒別蘑菇,不可隨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細胞內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2.能產生孢子,孢子能發育成新個體;
3.體內沒有葉綠素,營養方式屬異養。
三、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
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藥用、制醬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紡織品發霉變質,使農作物患病等。
《蘑菇》教學設計 篇2
第二章第二節蘑菇 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2)使學生能總結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4)識記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種類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過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和報告的能力。
(2)通過食用菌的調查,使學生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3)通過食用菌的養殖,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過學習食用菌對學生進行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教育。
(2)通過學習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命。
(3)通過食用菌的調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
1.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和它與人類的關系是教學重點。因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應用價值很高,重點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2.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是難點。因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必須離開課堂,主要是在校外進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還需要學生獨立進行的過程,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個考驗。
3.蘑菇的形成過程是連續的動態變化過程,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是教學難點 。
教具準備
新鮮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標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學圖片、軟件、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
設置情景,引出主題
→
觀察實物標本,識記蘑菇的形態結構
→
利用標本或教學軟件,使學生理解蘑菇的形過程
→
發揮學生的作用,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教學過程 說明:
(1)首先展示蘑菇標本,激發情趣,再由學生引出主題。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調節課堂氣氛,引出主題。
(2)關于蘑菇部分的教學,首先注意教學的直觀性,最好課前分好小組,兩三個人為一組,每組準備好蘑菇標本,上課時,按照觀察提綱,逐步進行觀察。觀察提問要結合教材內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層次性,要科學嚴謹,具體可行,體現指導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們組的蘑菇標本呈什么顏色?是否含有葉綠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張開的傘,那么傘蓋、傘柄分別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長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鮮的蘑菇放在白紙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輕輕地敲一敲,在白紙上是否發現有褐色的粉末落下來?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嗎?
⑥你能繪出一個蘑菇的外形圖嗎?如果能,請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⑦你觀察時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
在學生按提綱程序觀察時,教師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態圖,以便學生對照。把實驗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并擬定觀察內容,設計觀察提綱,可以由淺入深,逐步解決,可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
關于孢子落到條件適宜的地方就可以萌發出子實體,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這個動態的連續變化過程比較抽象,應先指導學生觀察孢子,這個過程較簡單,把成熟的蘑菇菌蓋剪下來,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墊上一張白紙,輕輕敲打菌蓋,即可見到落下來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發育期的蘑菇標本讓學生觀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時,最好選擇較透明的培養基,每隔5天重新接種一次(保持一段距離),直到剛萌發出菌絲的個體和較成熟的個體都具備為止,還可以把不同發育期的標本放到稀釋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來保存,以便隨時觀看。或者利用教學軟件以動畫形式來演示這一萌發過程,或制作能反映這一連續過程的復合投影片及活動掛圖等。
關于如何區別有毒的蘑菇和無毒的蘑菇,目前沒有簡易的鑒別方法。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鑒別,如:a.顏色較柔和的一般無毒,而色彩艷麗的一般有毒;b.有小蟲叮咬的一般無毒,而不招小蟲甚至周圍也沒有小蟲痕跡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實粗壯的一般無毒,菌柄較細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學生,對不能識別的蘑菇,一定要向當地有經驗的群眾請教,不要隨意采食,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3)關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比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總結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部分的教學只要提及與細菌、放線菌一樣,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復習了舊知識,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
(4)關于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部分的教學,請學生聯系實際總結,教師點評,如有沒有總結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靈芝、猴頭、銀耳等,可利用軟件向學生介紹。
(5)關于(實踐活動三)食用菌的調查或養殖(以調查為例)部分的教學,關鍵在組織者,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次考驗,如果組織得當,受益非淺,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接觸社會,學到一些在課堂、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鍛煉能力,培養情趣,初步嘗試進行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強學習印象,體現了素質教育。搞好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擬定好計劃,布置任務細致周密,要切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情況,特別是學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學生明確調查的目的。
本次實踐活動是了解當地常見的食用菌的主要種類及其主要特征。學生自己擬定活動計劃(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拿出來讓學生討論,看是否切實可行。
第二,選擇調查場所。
a.一塊長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農貿市場或食用菌養殖場。
c.某個有研究食用菌項目的科研單位或大學。
d.上網等。
第三,有適當的組織形式。
a.以小組為單位,一般4至6人,選出有責任心、熱愛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其余學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確任務,做好準備。如:XX同學擔任主記錄,主要負責聯絡和收集信息,主要負責安全等。
b.活動時一定要有教師組織,不要讓學生自己出去,以免發生意外。如果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有經驗的專家做顧問。
第四,調查方式。
a.實地考查。
b.個別訪問。
C.網上查詢。
d.問卷獲息等。
第五,讓學生明確調查內容。
調查的項目較多,可以劃分成問答題的形式,分給小組,使每個小組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任務。
a.當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種類;
b.每種食用菌的形態、顏色;
c.生長環境:溫度、濕度、光照;
d.營養方式;
e.主要成分;
f.營養價值;
g.藥用價值;
h.市場價格;
i.季節性;
j.有毒無毒;
k.味道;
1.鑒別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裝和活動備品。
a.穿寬松適合運動的服裝,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長褲,褲角扎緊,以免遭蚊蟲叮咬,最好帶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鏟,小木棒,記錄本,筆等。
第七,整理記錄。
活動中所記的筆錄會很潦草,回來后利用課余時間加以整理、分類,有些還要添加數據說明,并做適當的分析。這樣,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質。
第八,總結匯報交流
在校內開展一次交流會,口頭交流,匯報調查結果。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交流,如辦板報、辦學報、網上交流等。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要有“存在問題一項”,讓學生找出本次調查中不圓滿之處,以利于下次完善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蘑 菇
一、蘑菇
1.形態結構:像把張開的傘,有菌蓋、菌褶、菌柄、菌絲(地下)
2.營養方式:靠地下菌絲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產生孢子進行孢子生殖。
4.鑒別蘑菇,不可隨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細胞內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2.能產生孢子,孢子能發育成新個體;
3.體內沒有葉綠素,營養方式屬異養。
三、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
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藥用、制醬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紡織品發霉變質,使農作物患病等。
《蘑菇》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緊卷圓形、并能利用松卷把圓形變大。
2.在制作過程培養幼兒的合作團結能力。
3.通過活動知道彩色蘑菇是有毒的,不能食用。
活動準備:
彩色紙條、白膠、每組一張白紙、小白兔大“蘑菇”圖片、記號筆、一張畫 有“蘑菇”的白紙、彩色紙條卷成的松緊不一的`圓形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小白兔圖片,提問:這是什么?(兔寶寶)它喜歡吃什么呢?(蘿卜、蘑菇)老師邊講述邊出示大“蘑菇”圖片。
2.觀察“蘑菇”上的花紋
老師:小朋友看一看,大蘑菇上的花紋一樣的嗎?(不一樣,有大有小) 兔寶寶今天有點不高興,它說:雖然彩色蘑菇不好吃,但是很好看,我非常 喜歡彩色蘑菇,想找些彩色蘑菇來玩玩,可是在樹林里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呢?(幼兒討論回答問題:可以用油畫棒畫出彩色花紋來,可以用彩色橡皮泥黏貼出花紋來,用彩色顏料點出花紋來……) 老師肯定幼兒的想法:小朋友真棒,幫兔寶寶想出來這么多辦法,今天我們用彩色的紙條來幫幫兔寶寶。
老師出示白“蘑菇”圖片、彩色紙條: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這些彩色的紙條,想請你們一起來幫兔寶寶的忙。老師為小兔子準備了兩個彩色的花紋,出示大小不一的圓形,認識緊卷與松卷。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為兔寶寶做上彩色的“蘑菇”吧!
老師:每組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白色的紙條,請你們商量好誰畫蘑菇,誰卷花紋,誰黏貼花紋。
4.幼兒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卷紙。
5.評價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請孩子們互相欣賞。如果你是那只兔寶寶,你會喜歡哪個蘑菇。
活動反思:
幼兒基本都學會了緊卷與松卷,孩子們在創作中增加了合作意識。還有個別幼兒在卷的過程中方法不到位,所以卷的慢,一節課下來一個圓還沒有卷好。在區角游戲中繼續學習,培養幼兒兩個手指之間的靈活度。
《蘑菇》教學設計 篇4
計劃意圖:
小孩子最喜好蹦蹦跳跳,由于了蹦蹦跳跳可以熬煉孩子們雙腿的彈跳本領和身材和諧本領,為了給幼兒締造一個輕松痛快運動氣氛,我們計劃了戶外游戲《小白兔采蘑菇》,本次運動接納游戲的方法,創設景象,讓小朋友模擬小白兔。在運動中,縱情地玩耍,勇敢地表示。經由過程本次運動,孩子們訓練了雙腳向前跳躍的行動,生長了身材的和諧本領,造就了孩子加入體育運動的愛好。
運動目的:
1、進修雙腳并攏向前跳躍,.熬煉腿部力氣。
2、幼兒熱愛大天然,熱愛戶外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領會快活。
3造就幼兒的法則意識 運動預備:、坦蕩平展的園地、蘑菇卡片多少、小兔頭飾多少。
運 動 歷 程:
一、先生雙手舉起,伸出兩個手指,扮作小白兔跳幾下,問: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
幼兒:小白兔
師:小白兔怎么走路?
幼兒“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請幼兒實驗跳。
先生樹模:我也來學學看(小腳并并攏,膝蓋彎彎,輕輕向前跳.)
請幼兒再次實驗跳,并能一邊念童謠、一邊跳,以相識跳的技巧.
小白兔愛吃什么?
幼兒:蘿卜和青菜。
小白兔還愛吃什么?
引誘幼兒說:蘑菇
先生頭帶"小白兔頭飾"引發幼兒的愛好,“我是兔媽媽,你們是我的兔寶寶,寶寶們本日氣候真好,我們出去采蘑菇吧。”
兔媽媽領導幼兒到游戲園地
二、游戲:小兔采蘑菇.
(1) 先生解說游戲法則:蘑菇地就在那里,請兔寶寶們用我們方才學到的"小腳并并攏,膝蓋彎一彎,輕輕向前跳"的要領一個個隨著兔媽媽去采蘑菇.采到蘑菇今后,把蘑菇放在兩腿 之間夾著,跳返來,并把蘑菇放進筐中.五分鐘后,數一數,你采了幾個蘑菇?是什么色彩的?比一比,看看誰采得蘑菇多。
(2)放松活動:兔寶寶們真醒目,把蘑菇地里的蘑菇都采完了,媽媽采的好累啊,你們累么?那我們坐下來蘇息一下吧?引誘幼兒揉腿、做放松活動
運動反思:
幼兒喜好游戲,而且能很快進入腳色,以是運動一開端就吸引了他們的留意力!他們跳著采了一個蘑菇又一個蘑菇,樂此不疲,很有成績感。運動中留意消息瓜代,幼兒的體能不但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熬煉,并且不感受到累!
《蘑菇》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三個角向中心折和將三角形口袋中的一層紙向內折等方法折蘑菇。
2、學看簡單折紙圖示。
3、增強動手能力,體驗折紙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不同大小正方形紙若干、范例、折紙圖示。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給孩子講一個《小白兔采蘑菇》的小故事引出活動內容《折蘑菇》。
春天的一個早上,小白兔高高興興的去采蘑菇。它來到了樹林里,看見大樹下有許多蘑菇,當它正在采蘑菇時,突然飛來了一只蜻蜒,蜻蜒告訴小白兔:"天馬上要下雨了,你還是快回家吧!"小白兔提著一籃子蘑菇沒走幾步,就聽見一陣轟隆隆的雷聲,嘩,嘩,嘩,雨真得下起來了。聰明的小白兔把最大的蘑菇當成一把傘,它看見了小松鼠在淋雨,它大聲喊:"小松鼠快進來,躲躲雨吧!"小松鼠急忙跑到蘑菇傘下,它們一起打著蘑菇傘,快快樂樂地回家了。
2、看圖片,了解蘑菇的形狀,顏色,品種,生長環境。
3、了解蘑菇鮮香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具有增強抵抗力的功能。春天,人們很容易得感冒,大家可要多吃點哦!
4、出示事先折好的范例,引導孩子欣賞:這是老師折的蘑菇,上部分是蘑菇的傘蓋,下部分是蘑菇的腳,你看看這個傘蓋像什么形狀?(梯形)好看嗎?
你想不想折一個漂亮的蘑菇呀?(想)那我們一起來折吧!
二、學習折蘑菇1、觀察圖示,討論蘑菇折法。
2、老師和孩子各折一個蘑菇。
老師有意折慢點,示范并指導孩子把每個步驟折好,如:三個角朝中心折時,首先讓孩子把正方形的紙對邊分別對折一次,再打開,讓孩子能看著折痕來折,并且要提醒孩子,三個角寶寶都要和中心媽媽親吻到,這樣三個角就容易對齊。再如:將兩邊三角形口袋中的紙往中間折時,要耐心地指導孩子兩邊折到相同的位置。
三、裝飾欣賞作品孩子一起用水彩筆在蘑菇上畫一些小圓點。
四、延伸活動,游戲采蘑菇把漂亮的蘑菇擺放到桌子上,孩子來采蘑菇。
教學反思:
這些材料來源于幼兒最熟悉的生活。剪紙活動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雙手進行巧妙的使用,哪些適合制作蘑菇、哪些材質不適合,為接下來的手工活動奠定了基礎。
在這節教學活動中我們運用多媒體聲色并茂、動靜結合、使傳統教學中無法或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幼兒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獲得滿足,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蘑菇》教學設計 篇6
目標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請班里一名幼兒戴頭飾扮小兔,表演無論誰給他吃菜都搖頭的情景。
2.蔬菜若干(蘿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頭飾一只。
4.故事磁帶。
過程
1.給“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兒扮“小兔”,幼兒給“小兔”吃蔬菜,并說:我給你吃。
——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辦法讓小兔喜歡吃蔬菜嗎?
2.欣賞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樣的小兔?它不愛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辦法讓小兔什么都愛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3.看掛圖欣賞故事。
——爸爸讓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樣?
——為什么小兔原來不愛吃的菜現在變得真香、真好吃了呢?(幫助幼兒理解勞動后會有饑餓感)
4.談話: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
——你有不愛吃的東西嗎?為什么不愛吃?
——通過集體討論,幫助幼兒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體更棒。
建議
1.日常年餐前,教師可介紹當天午餐的內容,對一些幼兒可能不愛吃的菜進行描述,增強幼兒的食欲。
2.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里的進餐情況,引導家長多帶幼兒參加勞動,如洗菜、揀菜等,使他們對吃蔬菜產生興趣。
附:露水蘑菇
吃飯的時候,小兔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媽媽問:“吃蘑菇好嗎?”小兔說:“不喜歡。”媽媽問:“蘿卜呢?”小兔說:“不喜歡。”媽媽又問:“吃青菜吧?”小兔子說:“我不愛吃。”爸爸說:“露水蘑菇愛吃嗎?”露水蘑菇是什么樣的?小兔從來沒見過。他趕緊說:“露水蘑菇,我想吃。”爸爸說:“露水蘑菇要到菜園子里去吃。”
第二天清早,爸爸拿著大籃子,帶著小兔來到菜園子里。小兔看看大籃子,里面裝著蘑菇、蘿卜和青菜,可是沒有露水蘑菇。小兔說:“哪有露水蘑菇呀?”爸爸說:“等一會兒就有露水蘑菇了。”說完,就在菜園子里松土、拔草,勞動起來。
小兔玩了一會兒,也跟著爸爸去勞動。早晨的霧散去了,小兔的肚子咕咕直叫,他問爸爸:“可以吃露水蘑菇了嗎?”爸爸帶著小兔來到大籃子那里。咦,大籃子里的蘑菇、青菜、蘿卜都沾滿了露珠。小兔拿起露水蘑菇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真香、真好吃。吃了露水蘑菇,又吃露水蘿卜、露水青菜。小兔對爸爸說:“真好吃呀!”
教學反思: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后,懂得了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能夠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活動中我問:“露水蘑菇是什么?”有的幼兒說是小兔子勞動后將汗珠滴在蘑菇上就成了露水蘑菇。這是錯誤的說法。正確的答案是早上的霧凝結的露水。可然是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幼兒對“露水”理解不是很清楚,雖然經過我的講解后有些明白,但畢竟沒有自己親自用肉眼去觀察過,所以對露水的形成過程有點難理解。
在挑食方面,許多幼兒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也都喜歡挑食,大家都知道挑食對身體不好的道理,但壞習慣就是養成了,很難改掉,而經過這節課的學習,通過對小兔的認識后,他們對挑食這一行為又做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勞動過后會有饑餓感,這時吃起東西來會更香,也不會注意到東西是好吃還是不好吃,而會更注意的是先填飽自己的肚子。
我在課后想,是不是在第一個環節可以讓幼兒討論如何增加自己的食欲的一個好方法,這樣,可能在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會更好一點。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活動前的幾天里,教師帶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引導幼兒了解運動、勞動能增加食欲,給教學活動一個充分的準備活動。我想,這樣整個活動會把握更好,教育達成的目標也會更好。
小百科:蘑菇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
《蘑菇》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1.會用大小不同的橢圓形和半圓形畫出蘑菇的基本形狀。2.學習使用多種顏色來裝飾蘑菇。3、掌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的涂色技巧。
活動準備:小兔頭像、蘑菇圖片,范畫、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一邊出示小兔頭像,一邊說: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籃子要到樹林里去它邊走邊唱,非常高興,因為它要到樹林里采它最喜歡吃的蘑菇。終于來到了樹林,可這時太陽公公卻躲起來了,還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沒帶雨傘,怎么辦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辦法來避雨嗎?(幼兒自由議論)
2.原來小白兔一口氣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圖片),大大小小的,不僅有小白兔喜歡吃的小蘑菇,大蘑菇還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來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歡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給它的好朋友們,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它吧,畫些漂亮的蘑菇送給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師示范作畫
1.出示范畫:我們一起來看看蘑菇長什么樣子的?怎么畫呢?(幼兒觀察后自由討論)
2、教師請幼兒說說,總結畫蘑菇的方法,創編成兒歌的形式(ppt出示):圓圓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傘,一個個,地上長,小白兔,真喜歡。
3、幼兒跟讀兒歌。
4、教師邊念兒歌示范畫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畫橢圓形或半圓形的蘑菇頂,在蘑菇頂中間底下畫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或者斜紋作裝飾,最后給蘑菇涂上漂亮的顏色(教師示范時,強調涂色規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
5、帶領幼兒邊說邊畫: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邊讀兒歌邊畫蘑菇。(書空練習)
三、幼兒作畫,教室巡回指導
1.發放畫紙和油畫棒,鼓勵幼兒大膽落筆,畫出大小不同的蘑菇,并提醒幼兒作畫時注意頂和柄的銜接。
2、會用多種顏色給蘑菇畫上漂亮的花紋。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畫好蘑菇頂,并鼓勵孩子自己模仿作畫。
四、講評作品
1、收拾作畫工具(請幼兒自行將油畫棒收拾好,擺放到指定位置)
2、老師對幼兒的作品做適當的點評:表揚畫得又多又漂亮的小朋友,對能力稍差的幼兒的作品多作鼓勵。
《蘑菇》教學設計 篇8
設計意圖:
這首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描述了小松鼠與蘑菇之間的對話。讓幼兒觀察圖片,并能開動腦筋猜猜它們會在說什么。兒歌中問話的表現方式、問句的語氣、否定詞句這些都為幼兒所愛,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蘑菇》,讓幼兒感受兒歌的童趣,理解兒歌中的內容。
2.認讀字詞“蘑菇”、“沒”。
3.能大膽參與游戲,感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掛圖、蘑菇字卡、光碟、雨傘、大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你們認識蘑菇嗎?那有吃過嗎?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跟蘑菇有關系,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教師出示《蘑菇》大范畫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字卡“蘑菇”)
2.小松鼠和蘑菇好像在說話?請猜一猜它們會在說什么呢?
師:關于它們之間的對話,我們已經想了很多。你們想聽聽圖畫旁邊的兒歌是怎樣說的嗎?三、播放光碟,欣賞兒歌《蘑菇》;欣賞后提問:
師:請小朋友欣賞的時候,能做到安靜地聽,眼睛看字不出聲。
1.誰在說小蘑菇你真傻?為什么小松鼠會說小蘑菇傻呢?
2.蘑菇被太陽曬著嗎?(出示字卡“沒”)大雨下了嗎?
3.小松鼠最后問了小蘑菇什么問題?
4.你覺得小蘑菇傻嗎?
小結:其實小蘑菇不是真的傻,而是它的形狀本身就是像把傘一樣,可是它卻不能像傘一樣可以合起來,所以小蘑菇就是長成這樣子的。
四、認讀字寶寶 :“蘑菇”“沒”。
1.游戲《大小聲》,老師小聲讀,小朋友就相反的大聲讀。
2.游戲《摘蘑菇》,讓幼兒去森林里采蘑菇,每人只能摘一顆蘑菇,摘到后說出摘的是有什么字寶寶的蘑菇。最后將蘑菇分類,貼在雨傘上。
五、活動結束
《蘑菇》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會用大小不同的橢圓形和半圓形畫出蘑菇的基本形狀。
2、學習使用多種顏色來裝飾蘑菇。
3、掌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的涂色技巧。
4、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作品《大蘑菇》的美感。
活動準備:
小兔頭像、蘑菇圖片,范畫、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一邊出示小兔頭像,一邊說: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籃子要到樹林里去它邊走邊唱,非常高興,因為它要到樹林里采它最喜歡吃的蘑菇。終于來到了樹林,可這時太陽公公卻躲起來了,還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沒帶雨傘,怎么辦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辦法來避雨嗎?(幼兒自由議論)
2.原來小白兔一口氣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圖片),大大小小的,不僅有小白兔喜歡吃的小蘑菇,大蘑菇還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來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歡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給它的好朋友們,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它吧,畫些漂亮的蘑菇送給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師示范作畫
1、出示范畫:我們一起來看看蘑菇長什么樣子的?怎么畫呢?(幼兒觀察后自由討論)
2、教師請幼兒說說,總結畫蘑菇的方法,創編成兒歌的形式(PPT出示):圓圓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傘,一個個,地上長,小白兔,真喜歡。
3、幼兒跟讀兒歌。
4、教師邊念兒歌示范畫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畫橢圓形或半圓形的蘑菇頂,在蘑菇頂中間底下畫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或者斜紋作裝飾,最后給蘑菇涂上漂亮的顏色(教師示范時,強調涂色規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
5、帶領幼兒邊說邊畫: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邊讀兒歌邊畫蘑菇。(書空練習)
三、幼兒作畫,巡回指導
1.發放繪畫工具,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大膽作畫:今天老師要看看那些小朋友畫得又快又好。
2、鼓勵幼兒大膽落筆,畫出大小不同的蘑菇,畫得多,并注意頂和柄的銜接。
3、會用多種顏色給蘑菇畫上漂亮的花紋。
4、幫助能力差的幼兒畫好蘑菇頂。
三、講評作品
1、收拾作畫工具。
2、老師以小白兔的口吻表揚畫得多而漂亮的小朋友:小朋友,謝謝你們畫了這么多漂亮又美味的蘑菇送給我們。
教學反思: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考慮到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比較薄弱的特點,我采用故事游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
《蘑菇》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喜歡吃蔬菜。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蔬菜若干(蘿卜、青菜、蘑菇等)。
2、小兔一只。
3、故事磁帶,掛圖第16號。
4、對露水有一定的認識。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招待小客人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動物朋友,我們和它打個招呼。
2、怎樣招待朋友?
3、我們班里有這么多的蔬菜我們就給小兔子吃點蔬菜好嗎?
4、你們愿意來招待小兔嗎?教師拿出任意一種蔬菜,老師和幼兒一起說:我給你吃。小兔表演什么菜都不愛吃。
5、它為什么不愛吃?
6、如果不吃蔬菜身體會怎樣?
7、教師小結:每一樣蔬菜有不同的營養,如:多吃胡蘿卜對我們的眼睛有好處;多吃菠菜、芹菜能補血;多吃大蒜能消滅身體里的細菌;多吃青菜、白菜、包菜能幫助消化。多吃蔬菜有那么多的好處,你們愿意多吃蔬菜嗎?
8、你喜歡小兔這個樣子嗎?為什么?
活動反思
整個的活動主要以我的講述和灌輸為主,問題缺乏了啟發性,孩子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沒能很好的得到鍛煉,此外對孩子想法的回應及解釋也應該更加注意科學性。
《蘑菇》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復習單韻母。
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認讀“采、草、地”3個生字。
學習筆畫“橫折鉤”,會在田字格中按筆順描寫“采、草、地”。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在干什么呢?(說話練習,師生互動)
2、出示課題:12采蘑菇(指名讀、齊讀課題)
說明:在導入新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使導入環節比較自然,學生的注意力能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學習兒歌
1、聽一聽,說一說。
(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要求:聽讀時要左手按書、右手點字。)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置也是一個說話練習,通過帶著要求聽錄音,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兒歌內容上,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了解兒歌內容。
2、指名讀。
說明:個別朗讀指導、鼓勵學生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3、學習生字:樹、草、地、去。(正音、組詞、筆順、記憶方法)
正音:翹舌音(樹)平舌音(草)
組詞:請個別學生回答,其余跟讀。
筆順:教師示范,學生跟著邊說邊寫,然后在桌面上用手指再比劃一遍。
記憶方法:聯想的方法(樹)、“拼一拼”的方法(草、地),“剪一剪”的方法(去:“法”“剪”去左邊的三點水就是“去”)
說明:生字教學主要從“正音、組詞、筆畫、筆順、記憶方法”方面進行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發言,通過開火車的形式以及個別認讀的形式進行正音、組詞。另外,教師通過示范書寫、帶領學生書空的方式進行筆順和筆畫的教學。在識字記憶方法方面大膽采納學生的記憶方法并對學生的一些表述進行修正,使學生對識字認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對“橫折鉤”這一筆畫進行重點講解。(教師示范,學生跟著邊說邊寫)
5、讀兒歌: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說明:教師通過范讀對學生之前的朗讀進行正音并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個別、整體的朗讀指導。
6、做“滾雪球”的游戲
說明:鼓勵學生背誦兒歌,同時通過“滾雪球”這一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指導背誦
(1)男女生賽讀
(2)試背
三、拼音教學
1.復習I u ü及其四聲。
2.比一比,讀一讀(比對u和ü,i和ü,i和u的發音,學生試讀,教師范讀。)
3.我會連線
(1)指導理解圖片內容
(2)請學生試讀
(3)教師舉例說明連線的要求和根據
4.讀一讀,玩一玩
(1)請學生朗讀圖片上的單韻母,正音。
(2)角色扮演(兔子和狐貍)
(3)比賽
四、拓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