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變色蝸牛
活動目標:1、認識常見的顏色,通過情境創設理解兒歌內容。
2、積極參與仿編活動,能用清楚地語言朗誦仿編的兒歌。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透明蝸牛一只,蘋果、香蕉、西瓜圖片各一張
學具——小的透明蝸牛人手一只,蘋果、香蕉、西瓜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教師語言導入,讓幼兒融入情境扮演小蝸牛,學習蝸牛爬。
師:寶貝們,你們看,我手里的是什么呀?(蝸牛)
現在我是蝸牛媽 媽,你們是蝸牛寶寶,請到你們的身后找一張蝸牛的圖片戴在自己的身上。——模仿蝸牛媽 媽與蝸牛寶寶相互打招呼。
——模仿蝸牛爬的動作。邊爬邊朗誦兒歌“蝸牛蝸牛爬呀爬,兩只小手一起爬,蝸牛見面問聲好呀,你好!你好!
2、創設情境,學習兒歌。
爬了這么長時間,寶貝們的肚子一定餓了吧!你們在這等著,看看媽 媽能不能找到什么吃的。(教師邊爬邊朗誦兒歌,將紅色的蘋果貼在蝸牛身上)
提問:剛才媽 媽出去找到什么了?(蘋果)
蝸牛吃蘋果的時候發出了什么聲音?(咔吧、咔吧)模仿蝸牛吃蘋果的聲音。
蝸牛吃完蘋果變成了什么顏色的蝸牛了呢?(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
現在,小蝸牛自己也去找東西吃,不過在找的時候媽 媽有個要求,邊念兒歌邊去找,可以嗎?
___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找蘋果(蘋果分散在場地四周)——學習兒歌“變色蝸牛”
3、學習仿編兒歌
___待幼兒念完兒歌操作好后,
教師提問:蝸牛吃完蘋果后變成了什么顏色?(鞏固)
為什么會變成紅顏色?(因為它吃了一個紅蘋果,這個蘋果是紅色的)
那如果蝸牛吃了一個香蕉,你們覺得它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蝸牛?
為什么會變成黃蝸牛?
___教師和幼兒一起仿編兒歌(邊念兒歌邊操作)
___確認是不是變成了一只黃蝸牛。
4、進一步仿編兒歌
師:蝸牛除了喜歡吃蘋果、香蕉以外,還喜歡吃什么呢?它吃了之后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部分幼兒充分發揮思維能力和講述能力)
師:媽 媽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現在你們自己邊念兒歌邊去找找看,把你編的兒歌說給邊上的小蝸牛聽聽。——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大方的朗誦仿編的兒歌。
5、教師總結評價
___請部分幼兒大膽講述仿編兒歌。
___提出兒歌名稱——今天蝸牛寶寶真不容易,吃了那么多好吃的,變了那么多的顏色,那老師告訴你們,我們這首兒歌的名字就叫《變色蝸牛》,鞏固一次。
活動延伸:
到戶外去找找變色蝸牛還喜歡吃什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