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春娃娃
設計思路:
一、對活動素材的分析
故事《春娃娃》來源于教參,是《小花園》主題中的一個素材點,故事中,“春娃娃”可愛的形象是孩子們所喜歡的,也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這就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活動以擬人的手法通過春娃娃串門,把春天一些特有的景象串聯起來,從春娃娃串門這一易于理解的角度,讓孩子在看看、說說中感受春天的美麗,了解花草樹木在春天里的變化。
二、對幼兒經驗的分析
小花園主題活動的目標是喜歡觀察周圍的花草樹木,有愛護它們的情感。通過前期活動的開展,我發現目前我班幼兒對春天里柳樹發芽,花兒開放已有一定的認識,但他們的經驗還是零散初淺的,需要進行完整的梳理。
而在新教材有關幼兒語言的要求中,小班年齡段的孩子要做到能愛聽故事,理解故事的一些詞義,學說故事中重復的句子或簡短的對話,感受故事內容的情趣。我班幼兒雖然對聽故事都很感興趣,也愿意跟著故事中的角色進行簡單的對話,但他們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還很欠缺。
鑒于孩子的經驗以及對教材的思考,本次活動中,我力圖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去了解春天,通過一定的教學具讓幼兒理解故事,并通過自身的看看講講去感受春天的美。
三、對活動環節設計的分析:
整個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通過出示春娃娃的形象,告訴幼兒春娃娃要出去串門,來引發幼兒的興趣。
第二環節是通過看看講講,感受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在這一環節中我遵循小班幼兒故事教學的規律,運用“完整欣賞——分段理解——完整感受”這樣一個過程,讓幼兒理解整個故事。
一開始我運用配樂講故事,讓幼兒完整欣賞到整個故事的脈絡。然后運用圖片演示春天里布谷鳥、柳樹、桃花的變化,使幼兒真切感受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最后讓幼兒通過ppt課件進行完整欣賞,欣賞的過程中允許幼兒模仿故事中春娃娃和動植物的對話,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麗,喜歡春天。
活動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孩子們感受到春天還有很多美麗的事物,我們可以去看看它們,觀察它們的不同變化,從中繼續感受春天的美麗。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春娃娃給樹木、花朵、小動物帶來的變化,學說故事中好聽的語句。
2、感受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喜歡春天。
活動準備:春娃娃圖片,布谷鳥、柳樹、桃花圖片(上面一層是睡覺、沒有發芽開花,下面一層是春娃娃來了以后變化的)、布谷鳥叫聲聲頻、桃花開放視頻、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寶貝們,告訴大家現在是什么季節呀?(春天)瞧,春天來了!春娃娃也出來玩了,我們和春娃娃打個招呼吧。(春娃娃好!)春娃娃真調皮,春風一吹,她就去串門。
2、提問:咦,什么叫“串門”呀?
小結:對了,“串門”就是去朋友家做客,聊天。
過渡:春娃娃會去誰那里串門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春娃娃》的故事。
二、看看講講
(一)完整欣賞
1、師配音講故事
2、提問:春娃娃都到誰家去串門啦?(按照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角色圖片第一層:布谷鳥、柳樹、桃花)
小結:春娃娃跑到哪里,哪里就會有變化,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分段理解
1、布谷鳥唱歌
提問:春娃娃先來到了誰的家?春娃娃來到布谷鳥家,她是怎么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