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我要自己走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并初步學習朗誦兒歌,學習根據圖片的順序,記憶并表演兒歌。
2.嘗試擺放小圖片,學習按原有兒歌的節奏仿編兒歌。
3.樂意參與詩歌表演活動。
活動準備
1.觀察幼兒是否自己走著上幼兒園。
2.操作圖片:小燕兒、小兔兒、小狗兒、小魚兒。
3.小燕兒、小兔兒、小狗兒、小魚兒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圖片,根據圖片上的順序學說:“你看小燕兒能飛,小兔兒能跳,小狗兒能跑,小魚兒能游……”
——教師(出示圖片):圖片上有什么?他們是這么走路的?運用指圖、做模仿動作等暗示,幫助幼兒學說“你看(指圖)小燕兒(指圖)能飛(做模仿動作);小兔兒(指圖)能跳(模仿動作);小狗兒(指圖)能跑(模仿動作);小魚兒能游……”
2.幼兒完整欣賞詩歌,并學習朗誦詩歌。
——教師:小動物都能自己飛,自己跳,自己跑,小朋友,你能自己走嗎?
——教師表演詩歌,中間部分遷移前一環節的學習經驗。
——引導幼兒借助教師的語言、動作、圖片的幫助朗誦詩歌。在朗誦過程中,教師注意逐步退出。
3.幼兒進一步理解并表演詩歌。
——教師:你為什么要自己走?現在,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如果你想象小動物那樣自己走,你們怎么說呢?
——教師鼓勵幼兒有表情地用詩歌語言表達。
4.引導幼兒嘗試按原結構更換歌詞,進行仿編。
——教師:燕子能飛,還有誰能飛?小兔能跳,還有誰能跳?小狗能跑,還有誰能跑?小魚能游,還有誰能游?
——引導幼兒講述動物名稱,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動物,鼓勵幼兒進行兒歌仿編活動,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再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看圖念兒歌,教師對幼兒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
5.鼓勵幼兒扮角色表演兒歌,可請幾位小朋友扮動物和寶寶表演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