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圓》教案(精選3篇)
《圓圓圓》教案 篇1
一、教材的分析。
兒歌《圓圓圓》中講述到的東西:皮球、鈴鼓、桔子等都是孩子們經常看到的,對此經驗非常的豐富,因此在熟悉兒歌時,我不是機械的讓孩子看著圖片去學,而是先將這些物品一起出示,讓孩子自由的進行講述,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在潛移默化中熟悉這些物品,進而熟悉這首兒歌;此外,圓形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我將給予孩子創編和聯想的空間,讓孩子編一編屬于自己的兒歌《圓圓圓》。
二、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說說中熟悉兒歌內容。
2. 能根據原有兒歌格式替換兒歌中圓形物體的形象,仿編出新的兒歌。
3.感知圓形物體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活動重難點:
重點:熟悉兒歌內容。
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 根據兒歌內容制作的ppt《圓圓圓》。
2. 圖譜《圓圓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皮球、鈴鼓、掛鐘、盤子和桔子,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圖片,你們認真它們嗎?(幼兒看看說說。)
2. 教師幫助幼兒學習用普通話說說它們的名字如:皮球、鈴鼓、掛鐘、盤子桔子。
3. 教師:這些東西你有沒有發現他們都是什么形狀的?(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能夠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
4. 小結過渡:真有趣呀,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今天老師還要給你們念一首兒歌,它的的名字就叫《圓圓圓》。(引起幼兒傾聽兒歌《圓圓圓》的興趣。)
二、組織幼兒熟悉兒歌。
(一)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1. 教師:你聽到老師說了什么呀?(鼓勵幼兒結合自己聽到的進行反饋。)
2. 教師進行相應的總結。
(1)如:幼兒說到:皮球。 教師:還說了皮球什么?再想想?
小結:皮球圓圓。(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帶領幼兒一起說一說。)
(2)其他的引導方式同上。
(3)若幼兒不能將所有內容都反饋出來,教師可以朗誦第二遍。
(二)教師朗誦兒歌第二遍。
1. 教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和,現在還聽到了什么呀?(鼓勵幼兒繼續結合自己聽到的進行反饋。)
2. 教師進行相應的總結。
重點:引導幼兒說說好最后一句“看看桔子,還是圓圓圓。”
(三)組織幼兒完整朗誦兒歌內容。
1. 第一遍:
教師:我們一起來念念這首有趣的兒歌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
2. 第二遍:
教師:這一次老師不念了,寶寶自己念好嗎?(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自己看著圖片進行朗誦,不會的地方教師給予及時的幫助。)
3. 第三遍:
教師:寶寶們剛才有幾句你們不會,老師幫助了你們,這一次自己念好嗎?(教師出示完整的圖片:引導幼兒自己看著圖片響亮的念。)
三、組織幼兒仿編兒歌。
1. 教師除了剛才這些東西是圓圓的,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呀?(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如:蘋果、太陽、月亮、輪胎、方向盤、西瓜等等。)
2. 教師將幼兒說的東西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來。
3. 出示大圖譜:
(1)教師:看,這是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我們把自己想到的圓的東西放到這張圖里,就可以變成自己的兒歌《圓圓圓》了。
(2)教師根據幼兒的意愿,將圖片分別放入圖譜內,然后組織幼兒一起念念自己創編的兒歌,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延伸活動。
1. 組織幼兒繼續創編兒歌《圓圓圓》。
2. 組織幼兒創編兒歌《方方方》
活動反思:
整首兒歌的內容較簡單,易于幼兒理解學習,但是在在學習兒歌時,發現孩子們受兒歌題目《圓圓圓》的影響,在學習時,總是把“皮球圓圓,鈴鼓圓圓……”說成“皮球圓圓圓,鈴鼓圓圓圓……”這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非常正常了,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他們念錯了,而是通過示范朗誦、打拍子、延長聲音等方式進行引導,雖然一開始孩子還是出現錯誤,但是經過我一次次的引導,慢慢的出現錯誤的孩子少了,到最后集體練念時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念正確了。
《圓圓圓》教案 篇2
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瑯瑯上口。它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原教案是第二教時,所以我對活動進行了修改,目標定位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兒歌和仿編句式上,活動的過程也相應地作了調整。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采取的策略是兩個方面:
一、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圓在幼兒的生活是最常見的東西,孩子們也對圓形有著好奇的探索心理,我在本次活動中就嘗試讓幼兒緊緊抓住這些興趣點,從最基本的形式入手,從兒歌里感知圓的特征。每個孩子在掌握這首兒歌的同時,也能感知圓的好玩和特征,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鬧鐘圓圓、皮球圓圓等。
二、引導幼兒積極學習和創編兒歌句式。
在學念兒歌時,通過跟老師念,接念,以及分角色念來避免單調的練習。大多數幼兒都看著圖示學念兒歌。而在后面的創編環節中,我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自己創編兒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活動室里的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圓圓圓》教案 篇3
圓形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形狀,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圖形。兒歌《圓圓圓》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精煉而且瑯瑯上口,其創編的空間又很大,能讓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一、形象的圖譜,直觀的教學。
小班幼兒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再現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圖譜。讓幼兒在圖譜的暗示下比較形象又簡單地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同時在活動前,我把整個活動室布置成了圓的世界(活動室四周張貼著圓的圖片,擺放著圓的實物),讓幼兒能在室內找到圓的物體從而進行仿編。一下子打開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學得也異常開心。
二、有益的探索,精彩的仿編
兒歌教學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積極的情感、態度等。幼兒通過與環境、教師與同伴的互動中,自己原有的知識得到了提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了語言及其他的各種能力。在本次活動中,創編這一環節,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能探索和尋找到很多關于圓的東西,如:太陽圓圓、蘋果圓圓、西瓜圓圓……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