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小樹葉飄呀飄(通用2篇)
小班語言活動:小樹葉飄呀飄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念兒歌。
2、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活動準備:
1、每個孩子兩片紙質樹葉,樹葉背后用紙條貼上能將手指伸入的圓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葉子。
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呀?你見過它嗎?小樹葉和我們一起來做游戲。
二、學說兒歌:小樹葉
1、 教師念一遍。
你聽到了什么?小樹葉飄到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圖譜,結合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3、邊做動作邊念,師幼一起看圖譜一起念。
三、游戲:我是一片小樹葉
1、下面我們一起來變成一片小樹葉,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變變變,變成小樹葉,拿住手里的樹葉,邊做動作邊念。
延伸:小樹葉除了片在頭頂上、肩膀上、膝蓋上、還可以飄到哪里呢?
活動反思:
開始,引題小樹葉。出示一片小葉子,老師問及:看,這是什么?小朋友馬上回答:是樹葉。教師總結:是一片小葉子。請幼兒跟著說一遍,為下文的詩歌做鋪墊。
教師先念一次兒歌,請小朋友說說聽到了什么?讓幼兒初步感知詩歌中的內容,結合圖譜,教師分先后拿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上有什么?然后教師在歸納總結,完整性的復述一遍。
好模仿一直是幼兒這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動靜結合也是活動的階段性過程,教師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動作上的創編,部分幼兒已經開始進行模仿。在老師要求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時,大多數幼兒會做動作,但要求念兒歌,只有個別幼兒能夠輕輕的跟著念。
因此活動的難點還是需要不斷地額加強和鞏固。
在下一個環節中,游戲:我是一片小樹葉,幼兒都分到2片葉子,變成了飛舞的小樹葉。在游戲中,幼兒表現的還是非常愉悅的。本次活動的延伸段,教師可以直接在游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或者請幼兒來說一說。可以適度擴充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小班語言活動:小樹葉飄呀飄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內容,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整齊地朗誦詩歌。
2.通過模仿小樹葉飄落到不同的地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3.喜歡朗誦詩歌,體驗與小樹葉做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幼兒觀察院子里的樹葉飄落的情景。
2.小樹葉頭飾若干、背景音樂、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引出小樹葉,激發孩子興趣。
1.秋天到了,小樹葉都有哪些變化?
2.小樹葉是從哪飄下來的?怎樣飄的?飄在哪里了?
二、學習詩歌內容。
1.欣賞詩歌,通過欣賞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詩歌里的小樹葉飄在哪里?請幼兒嘗試用詩歌里的話說一說。
2.播放ppt,幼兒再次欣賞,通過觀看小樹葉飄落在不同位置,知道小樹葉是從上往下飄落的。
3.幼兒朗誦詩歌。
啟發幼兒體驗小樹葉“飄呀飄”飛舞動作,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感知小樹葉的頑皮及帶來的樂趣。
三、啟發幼兒想象,并能進行簡單的仿編。
1.小樹葉還會飄到哪里呢?
2.請幼兒把仿編內容進行完整朗誦
活動延伸
老師帶小朋友到園子里撿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