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題活動設計思路了——不起的輪子
《了不起的輪子》設計思路活動背景 前一段時間,班級里進行了“小司機”的主題,通過“馬路上的車”、“紅綠燈”、“開開怪汽車”等活動,使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車子發生了興趣,教師在教室里創設了“汽車城”的環境,通過區角活動“送貨”、“停車場”、“高架橋”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玩汽車、學做小司機,滿足他們對活動的興趣。我們的家長也很支持班級里的活動,班級家長會上老師向他們介紹了這一主題活動,許多家長提出家里都有車,可以開來讓小朋友觀察。于是我們設計了“爸爸媽媽的車”這一活動,把家長請進課堂,分組對各種各樣的汽車進行了觀察和探索。在完成 “尋找汽車上的圓”這一內容時,小朋友都不約而同的說到了輪子,還觀察到了各種車的輪子是不同的,由此引起了對輪子最初的關注。隨著活動的進行,有一位在汽車研究所工作的家長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廢舊的輪胎,引起了孩子們對輪子的進一步興趣,他們有的在上面坐、有的躺在輪胎里、有的從上面跳下來,還有的試圖幾個人把輪子抬起來。觀察到了孩子們對輪子的興趣,教師預設了“車輪轱轆轉”這樣一個延續性的小主題,首先進行了“快樂輪胎”的活動,通過故事讓小朋友知道輪子是可以滾來滾去的,孩子們聽到會滾來滾去的輪子很開心;同時還利用輪胎設計了“找家家”的體育游戲,孩子們都非常的喜歡。為滿足孩子進一步的探索興趣,又設計了今天這次活動“了不起的輪子” ,通過情境故事、交流討論、游戲發現來為幼兒提供進一步感知輪子的特點及作用的探索機會,并且能夠通過活動體驗大家一起游戲的愉快。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在對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提出“教師要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同時還要求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我認真思考了這些方面的要求,活動的設計應該把握一些大的基本基調:首先,活動應該是綜合性的,打破分科教育的模式,在本次活動中語言活動、認知活動、體育活動等有機結合,體現從多方面的綜合;其次,活動是生活性的,輪子是孩子們生活中可以經常遇到,也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再次,應該是要活動性的,用滑板幫助烏龜解決問題、探索輪子的滾動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最后,還應該是開放性,它打破了過去僅從教材而來的教育內容,是對教材活動的延續和發展,是教材活動外的延伸,來自于孩子之前活動的興趣與生成,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活動結構,有圍繞問題交流討論的較緊密性結構,也有幼兒自由探索的松散性結構。
1、 目標的確定既要考慮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求,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諧地發展是學前教育的工作目標,因此在考慮活動目標設計的時候,要將幼兒在體力、智力、情緒、態度等方面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這個活動中充分考慮了這些方面,“繼續對輪子發生興趣”是對幼兒一種興趣性探索的考慮;“嘗試猜想,能幫助小烏龜想辦法并愿意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對幼兒一種情感態度及意愿的考慮;“喜歡參加玩輪子的游戲”其實是對幼兒身體運動需要的一種考慮。同時在考慮幼兒多方面發展需求的同時,對于本次活動來說也應該有其相對獨立的針對性,“了解輪子會滾的本領,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輪子” 的目標、“玩輪子的游戲”就是對這方面的考慮。因此在一個活動的目標設計中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考慮綜合的可能性,盡可能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幼兒在故事情境中,通過幫助小烏龜想辦法解決問題及運用身體玩滾輪子的游戲,來探索輪子的會滾的特點和作用;根據小班在語言方面表達不完整、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的特點,將活動的難點定為鼓勵幼兒嘗試猜想,并且愿意在集體面前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體驗表達出來。
2、 內容的選擇既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及已有經驗,又要具有一定挑戰性。
二期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在研讀《教師參考用書》的基礎上,根據本班幼兒興趣、需要和經驗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來選擇、改變及生成課程內容。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基于教材中“小司機”這一主題的延續和生成,幼兒在對做小司機、玩汽車的活動中產生了對輪子的興趣,教師觀察到了孩子的興趣變化,也捕捉到了孩子們的生成點,及時創設環境、提供條件,并根據孩子的生成點設計了新的活動。這既滿足了孩子的探索興趣,也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一個延續,幼兒在初步了解輪子特點的基礎上(快樂的輪子),在本次活動中進一步感知它的特點和作用,并引出為小烏龜想辦法,這是一種經驗的提升和實際的運用。活動的內容對幼兒來說既是熟悉的,他們已經接觸過輪子,但又是陌生的,那就是如何利用熟悉的輪子的特點,發揮它的作用,這對孩子是有挑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