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自己吃(通用12篇)
我會自己吃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吃飯、吃點心,培養獨立進餐的習慣。
2、了解飯菜的營養,懂得樣樣菜都要吃。
3、體驗自己吃飯后的成功感。
活動依據
因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數幼兒沒進過托班,他們在家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在,到了幼兒園怎樣才能融入到集體中來呢?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要面對的難題。
入園第一天,午餐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依次進入午餐室,當他們看到香噴噴的飯菜時,有一半小朋友會自己學著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著不肯動手,還不時地哭著喊爸爸媽媽。老師和阿姨們只能連哄帶騙地喂他們吃。看到他們吃飯時的樣子,我就想何不開展學吃飯的活動。我們依據生活活動的特點和小班的年齡特點,強調在做中培養,注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練習,關注幼兒的情感反應和情感體驗,積極創設相應的環境,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互動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動手能力。同時,我們也提倡家園互動。要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沒有家長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對幼兒進行日常生活能力培養的同時,要求家長讓幼兒在家中的表現與幼兒園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動和協調。
活動實施的主要內容
環境的創設
一、區角環境的創設
1、投放小娃娃、小動物,讓幼兒練習喂飯。
2、提供彩泥和各種制作工具,讓幼兒嘗試著做小面點。
3、創設娃娃家,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自己做飯、做菜,喂小娃娃。
二、墻面環境的創設
1、在墻面上創設“我吃得真棒”的布置,當幼兒哪天飯菜都吃完時,在相應的船上貼上一個紅五星,比一比看誰的小船內紅五星最多。在此過程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吃飯餓快樂和自豪。
2、在墻面上,展示幼兒需要吃進肚子的食物,潛移默化地讓幼兒學習樣樣東西都要吃。
家園共育
一、運用調查卷,了解每一個孩子在家的吃飯情況,向家長傳遞有關我們這個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讓家長在了解的基礎上積極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通過開家長會,交流在家如何指導孩子自己吃飯,用什么方法最好等。從而讓家長在互動交流中得到啟發,豐富指導的方法。
三、通過“親子欄”向家長傳遞有關幼兒“我會自己吃”方面的目標、內容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包括相關的兒歌、故事、等。讓家長能充分的了解幼兒的活動,并對教師開展的活動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支持。
日常指導
1、在用餐前,讓幼兒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含義,從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2、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幼兒的用餐情況,并針對個別幼兒的表現加以適時地指導。
3、對于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讓幼兒一點一點地吃,爭取一天進步一點點;對于吃飯要人喂的孩子,可以運用一些小小的獎勵來激起他們的興趣等。
主要活動
(一)預設活動
1、生活活動:我愛吃的菜
2、生活活動:我不挑食
3、生活活動:自己會收拾
4、生活活動:我吃的真棒
5、生活活動:我要吃些什么
6、生活活動:開開心心就餐
(二)與其他活動的整合
1、游戲活動
(1)角區活動中,引導幼兒喂娃娃、做面條和小面點等。
(2)開設角色游戲“點心店”,引導幼兒做各種小點心。
2、學習活動
(1)兒歌——自己吃飯真正好
(2)手工——撕面條
(3)談話——我愛吃的東西
(4)兒歌——樣樣東西都要吃
(5)故事——我會自己吃飯
(6)繪畫——樣樣蔬菜都要吃
(7)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
活動案例
(一)生活活動:我不挑食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
2、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支持方式:
1、教師講故事<挑食的小豆豆>
2、讓幼兒討論小豆豆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該怎么辦.
3、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會健健康康的,不會生病.
4、活動后,教師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5、延伸活動:讓家長配合做一個調查報告。
(二)生活活動:我愛吃的東西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能在同伴前能大膽講述。
2、引導幼兒了解不挑食的好處。
支持方式:
1、教師詢問幼兒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么。
2、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的回答。
3、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了解不挑食的好處。
4、請幼兒家長配合,填好調查問卷。
(三)生活活動:自己會收拾
活動目標:
1、進餐完畢能將飯桌收拾干凈,鍛煉其動手能力,
2、引導幼兒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支持方式:
1、情景表演,請兩幼兒表演吃飯后的情景,(一個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臟,飯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個小朋友吃飯時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師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凈凈的。)
2、幼兒與同伴交談兩幼兒的表現,請個別幼兒講述兩幼兒那個對,那個錯,小朋友應怎樣做。
3、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邊示范邊講解,引導幼兒吃飯時自己動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師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凈。
4、輕輕的拿放餐具并將餐具歸類放在指定處。
(四)生活活動:我吃得真棒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在用餐時吃得又快又干凈,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支持方式:
1、教師出示小船和個別幼兒的照片,引發幼兒的興趣。
2、教師向幼兒詢問,怎樣才能做吃飯小能手。
3、教師小結,吃得又好又干凈的幼兒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貼上五角星。
4、張貼每一位幼兒的小船,鼓勵幼兒爭做吃飯小能手。
(五)生活活動:我要吃些什么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菜的種類。
2、引導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
支持方式:
1、教師展示各種蔬菜、葷菜等的圖樣,給幼兒觀看。
2、發調查卷了解幼兒對菜的挑食情況
3、鼓勵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讓身體長得棒棒的。
(六)生活活動:開開心心就餐
活動目標:讓幼兒了解各種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能安靜、愉快地就餐,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支持方式:
一、情景感知:
“吃飯的時間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時,可是丁丁卻托著下巴,對飯菜毫無興趣,任憑老師怎么說,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強吃一口,還要吐出來。
二、師生討論:
“丁丁這樣好不好啊?(不好)“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放在桌上,你們開心吧?(開心)那你們要不要學丁丁呀?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開開心心的吃!
(七)學習活動:兒歌——自己吃飯真正好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的學習,讓孩子們知道要自己吃飯的道理。
2、能引導孩子學習簡單的兒歌表演。
活動準備:
教具圖一張、兒歌錄音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教師請幼兒欣賞一首兒歌的錄音,讓幼兒聽一聽兒歌里面都講了些什么。
2、感知兒歌的內容
(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2)幼兒自由地回答教師的提問。
(3)出示教具圖,請幼兒看看圖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飯的。
(4)教師示范朗誦兒歌,幼兒學習。
(5)請幼兒分組念兒歌。
3、幼兒學習兒歌表演
請幼兒模仿吃飯的樣子,并在集體面前表演。
4、延伸活動
讓孩子把兒歌表演給家長看,要學會自己獨立地用餐。
(八)學習活動:手工——撕面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撕紙的技能。
2、通過活動,引發幼兒樂于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手工紙、小籃子、布娃娃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呀?”
(教師出示布娃娃,激發孩子的興趣)
2、教師講解示范
(1)小妹妹肚子餓極了,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幫她呢?
(2)教師啟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來幫助妹妹。
(3)教師示范撕面條的方法,請幼兒仔細地看。
(4)要求幼兒把面條撕得又細又長。
3、鼓勵幼兒積極地幫妹妹撕面條
(1)教師讓幼兒把面條放在面前的小籃子里,不亂丟。
(2)幫妹妹做的好吃一點。
(3)教師指導膽子小的幼兒,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
4、喂妹妹吃面條
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再次游戲的愿望。
預計問題:
幼兒由于手指機能沒有發育好,所以在撕的過程中,會出現紙條太粗的問題。
應對措施:
教師在進行示范時,強調妹妹要吃細長的面條,不然,她會不高興的。
(九)學習活動:談話——我愛吃的東西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要樣樣東西都要吃的道理。
2、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說話,并學會安靜地傾聽他人的說話。
活動過程:
1、導入主題
師:我們來念一首新學的兒歌,好嗎?
2、談話:你最愛吃什么菜,告訴大家好嗎?
(1)教師告訴幼兒自己愛吃的東西。
(2)請大膽舉手的幼兒回答教師的提問。
(3)鼓勵個別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講話。
3、教師總結幼兒的談話
我們小朋友要做到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長得高、長得棒。
(十)學習活動:兒歌:樣樣東西都要吃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通過兒歌,感染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主題
1、你喜歡吃什么?
2、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吃什么嗎?(白米飯、紅燒肉、綠青菜、胡蘿……)
二、教師示范念兒歌
1、兒歌后提問:
兒歌里講了什么?
2、學習兒歌
我們小朋友是否樣樣東西都要吃?
試著編兒歌。
(十一)學習活動:故事:我會自己吃飯
活動目標:1、讓幼兒有自己吃飯的愿望;
2、初步學習正確使用調羹的方法。
重點:演示握調羹的正確方法;
難點:能喜歡自己吃飯。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2、老師示范吃飯
1)提示幼兒正確握調羹;
2)一口飯,一口菜;
3)身體靠近桌子;
4)飯菜全吃完。
3)檢查一下,臺子上、地上是否干凈。
(十二)學習活動:繪畫:樣樣蔬菜都要吃
活動目標:1、初步學習畫圓形;
2、引起幼兒學習繪畫的興趣。
重點:能左彎彎、右彎彎,連接成一個圓;
難點:指導幼兒圓圈能合攏。
活動過程:
一、演示與討論
1、開飯羅!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導幼兒從顏色上,分辨說出名稱。
2、左彎彎,右彎彎,畫顆青菜真好吃。(老師用綠色蠟筆在紙上畫個圓)
3、啊嗚啊嗚!咽下肚。(畫到封閉圓口時,表示咽下肚)
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點。
1、提醒幼兒畫圓圈時,要封閉;
2、“吃飯要輕聲,閉著小嘴嚼飯菜“引導幼兒安靜畫畫。
三、引導評價
模擬吃飯,介紹自己畫的蔬菜。
(十三)學習活動: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
活動
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吃飯時不能東張西望。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重點:演示正確的用餐方法。
難點:知道吃飯時不能東張西望。
活動過程:
4、出示大公雞頭飾,引起興趣;
5、教師講述故事;
6、教師示范正確的用餐方法
1)提醒幼兒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東張西望;
2)身體靠近桌子;
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
4)一口飯,一口菜交替著吃;
5)飯菜全吃完。
4、檢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凈。
5、再聽故事一遍。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路夏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 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路夏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
這樣有進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飯的孩子,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開家長會,進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經過一段時間,家長們陸續向我們反映他們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飯了。看到家長們臉上逐漸綻開的笑容,我們心里也樂呵呵的。
我想,孩子的行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們的求勝心很強。如果你去觀察和正確地引導,沒有跨不過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會有收獲。
我會自己吃 篇2
活動目標1、嘗試自己吃飯、吃點心,培養獨立進餐的習慣。2、了解飯菜的營養,懂得樣樣菜都要吃。3、體驗自己吃飯后的成功感。活動依據因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數幼兒沒進過托班,他們在家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在,到了幼兒園怎樣才能融入到集體中來呢?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入園第一天,午餐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依次進入午餐室,當他們看到香噴噴的飯菜時,有一半小朋友會自己學著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著不肯動手,還不時地哭著喊爸爸媽媽。老師和阿姨們只能連哄帶騙地喂他們吃。看到他們吃飯時的樣子,我就想何不開展學吃飯的活動。我們依據生活活動的特點和小班的年齡特點,強調在做中培養,注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練習,關注幼兒的情感反應和情感體驗,積極創設相應的環境,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互動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動手能力。同時,我們也提倡家園互動。要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沒有家長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對幼兒進行日常生活能力培養的同時,要求家長讓幼兒在家中的表現與幼兒園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動和協調。活動實施的主要內容環境的創設一、區角環境的創設1、投放小娃娃、小動物,讓幼兒練習喂飯。2、提供彩泥和各種制作工具,讓幼兒嘗試著做小面點。3、創設娃娃家,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自己做飯、做菜,喂小娃娃。二、墻面環境的創設1、在墻面上創設“我吃得真棒”的布置,當幼兒哪天飯菜都吃完時,在相應的船上貼上一個紅五星,比一比看誰的小船內紅五星最多。在此過程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吃飯餓快樂和自豪。2、在墻面上,展示幼兒需要吃進肚子的食物,潛移默化地讓幼兒學習樣樣東西都要吃。家園共育一、運用調查卷,了解每一個孩子在家的吃飯情況,向家長傳遞有關我們這個活動的目標、 內容和方法等,讓家長在了解的基礎上積極予以支持和配合。二、通過開家長會,交流在家如何指導孩子自己吃飯,用什么方法最好等。從而讓家長在互動交流中得到啟發,豐富指導的方法。三、通過“親子欄”向家長傳遞有關幼兒“我會自己吃”方面的目標、內容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包括相關的兒歌、故事、等。讓家長能充分的了解幼兒的活動,并對教師開展的活動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支持。日常指導1、在用餐前,讓幼兒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含義,從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2、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幼兒的用餐情況,并針對個別幼兒的表現加以適時地指導。3、對于不同的幼兒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讓幼兒一點一點地吃,爭取一天進步一點點;對于吃飯要人喂的孩子,可以運用一些小小的獎勵來激起他們的興趣等。主要活動(一)預設活動1、生活活動:我愛吃的菜2、生活活動:我不挑食3、生活活動:自己會收拾4、生活活動:我吃的真棒5、生活活動:我要吃些什么6、生活活動:開開心心就餐(二)與其他活動的整合1、游戲活動(1)角區活動中,引導幼兒喂娃娃、做面條和小面點等。(2)開設角色游戲“點心店”,引導幼兒做各種小點心。2、學習活動(1)兒歌——自己吃飯真正好(2)手工——撕面條(3)談話——我愛吃的東西(4)兒歌——樣樣東西都要吃(5)故事——我會自己吃飯(6)繪畫——樣樣蔬菜都要吃(7)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案例(一)生活活動:我不挑食活動目標:1、幼兒初步了解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2、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支持方式:1、教師講故事<挑食的小豆豆>2、讓幼兒討論小豆豆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該怎么辦.3、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會健健康康的,不會生病.4、活動后,教師做一個簡單的小結。5、延伸活動:讓家長配合做一個調查報告。
(二)生活活動:我愛吃的東西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能在同伴前能大膽講述。2、引導幼兒了解不挑食的好處。支持方式:1、教師詢問幼兒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么。2、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的回答。3、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了解不挑食的好處。4、請幼兒家長配合,填好調查問卷。
(三)生活活動:自己會收拾活動目標:1、進餐完畢能將飯桌收拾干凈,鍛煉其動手能力,2、引導幼兒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支持方式:1、情景表演,請兩幼兒表演吃飯后的情景,(一個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臟,飯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個小朋友吃飯時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師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凈凈的。)2、幼兒與同伴交談兩幼兒的表現,請個別幼兒講述兩幼兒那個對,那個錯,小朋友應怎樣做。3、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邊示范邊講解,引導幼兒吃飯時自己動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師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凈。4、輕輕的拿放餐具并將餐具歸類放在指定處。(四)生活活動:我吃得真棒活動目標引導幼兒在用餐時吃得又快又干凈,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支持方式:1、教師出示小船和個別幼兒的照片,引發幼兒的興趣。2、教師向幼兒詢問,怎樣才能做吃飯小能手。3、教師小結,吃得又好又干凈的幼兒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貼上五角星。4、張貼每一位幼兒的小船,鼓勵幼兒爭做吃飯小能手。
(五)生活活動:我要吃些什么活動目標:1、幼兒初步了解菜的種類。2、引導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 支持方式:1、教師展示各種蔬菜、葷菜等的圖樣,給幼兒觀看。2、發調查卷了解幼兒對菜的挑食情況3、鼓勵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讓身體長得棒棒的。(六)生活活動:開開心心就餐活動目標:讓幼兒了解各種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能安靜、愉快地就餐,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支持方式:一、情景感知:“吃飯的時間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時,可是丁丁卻托著下巴,對飯菜毫無興趣,任憑老師怎么說,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強吃一口,還要吐出來。二、師生討論:“丁丁這樣好不好啊?(不好)“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放在桌上,你們開心吧?(開心)那你們要不要學丁丁呀?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開開心心的吃!(七)學習活動:兒歌——自己吃飯真正好活動目標:1、通過兒歌的學習,讓孩子們知道要自己吃飯的道理。2、能引導孩子學習簡單的兒歌表演。活動準備:教具圖一張、兒歌錄音活動過程:1、引起興趣,導入課題教師請幼兒欣賞一首兒歌的錄音,讓幼兒聽一聽兒歌里面都講了些什么。2、感知兒歌的內容(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2)幼兒自由地回答教師的提問。(3)出示教具圖,請幼兒看看圖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飯的。(4) 教師示范朗誦兒歌,幼兒學習。(5)請幼兒分組念兒歌。3、幼兒學習兒歌表演請幼兒模仿吃飯的樣子,并在集體面前表演。4、延伸活動讓孩子把兒歌表演給家長看,要學會自己獨立地用餐。
(八)學習活動:手工——撕面條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撕紙的技能。2、通過活動,引發幼兒樂于幫助他人的情感。活動準備:手工紙、小籃子、布娃娃活動過程:1、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呀?”(教師出示布娃娃,激發孩子的興趣)2、教師講解示范(1)小妹妹肚子餓極了,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幫她呢?(2)教師啟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來幫助妹妹。(3)教師示范撕面條的方法,請幼兒仔細地看。(4)要求幼兒把面條撕得又細又長。3、鼓勵幼兒積極地幫妹妹撕面條(1)教師讓幼兒把面條放在面前的小籃子里,不亂丟。(2)幫妹妹做的好吃一點。(3)教師指導膽子小的幼兒,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4、喂妹妹吃面條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再次游戲的愿望。預計問題:幼兒由于手指機能沒有發育好,所以在撕的過程中,會出現紙條太粗的問題。應對措施:教師在進行示范時,強調妹妹要吃細長的面條,不然,她會不高興的。
(九)學習活動:談話——我愛吃的東西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要樣樣東西都要吃的道理。2、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說話,并學會安靜地傾聽他人的說話。活動過程:1、 導入主題師:我們來念一首新學的兒歌,好嗎?2、談話:你最愛吃什么菜,告訴大家好嗎?(1)教師告訴幼兒自己愛吃的東西。(2)請大膽舉手的幼兒回答教師的提問。(3)鼓勵個別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講話。3、教師總結幼兒的談話我們小朋友要做到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長得高、長得棒。(十)學習活動:兒歌:樣樣東西都要吃活動目標:1、 幼兒初步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2、通過兒歌,感染幼兒樣樣東西都要吃。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主題1、你喜歡吃什么?2、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吃什么嗎?(白米飯、紅燒肉、綠青菜、胡蘿……)二、教師示范念兒歌1、兒歌后提問:兒歌里講了什么?2、學習兒歌我們小朋友是否樣樣東西都要吃?試著編兒歌。(十一)學習活動:故事:我會自己吃飯活動目標:1、讓幼兒有自己吃飯的愿望; 2、初步學習正確使用調羹的方法。重點:演示握調羹的正確方法;難點:能喜歡自己吃飯。活動過程:1、引起興趣:出示圖片,講述故事;2、老師示范吃飯1)提示幼兒正確握調羹;2)一口飯,一口菜;3)身體靠近桌子;4)飯菜全吃完。3)檢查一下,臺子上、地上是否干凈。(十二)學習活動:繪畫:樣樣蔬菜都要吃活動目標:1、初步學習畫圓形; 2、引起幼兒學習繪畫的興趣。重點:能左彎彎、右彎彎,連接成一個圓;難點:指導幼兒圓圈能合攏。活動過程:一、演示與討論1、開飯羅!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導幼兒從顏色上,分辨說出名稱。2、左彎彎,右彎彎,畫顆青菜真好吃。(老師用綠色蠟筆在紙上畫個圓)3、啊嗚啊嗚!咽下肚。(畫到封閉圓口時,表示咽下肚)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要點。1、提醒幼兒畫圓圈時,要封閉;2、“吃飯要輕聲,閉著小嘴嚼飯菜“引導幼兒安靜畫畫。三、引導評價模擬吃飯,介紹自己畫的蔬菜。(十三)學習活動: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 目標:1、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吃飯時不能東張西望。2、培養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重點:演示正確的用餐方法。難點:知道吃飯時不能東張西望。活動過程:4、出示大公雞頭飾,引起興趣;5、教師講述故事;6、教師示范正確的用餐方法1)提醒幼兒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東張西望;2)身體靠近桌子;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4)一口飯,一口菜交替著吃;5)飯菜全吃完。4、檢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凈。5、再聽故事一遍。活動反思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路夏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 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路夏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這樣有進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飯的孩子,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開家長會,進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經過一段時間,家長們陸續向我們反映他們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飯了。看到家長們臉上逐漸綻開的笑容,我們心里也樂呵呵的。我想,孩子的行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們的求勝心很強。如果你去觀察和正確地引導,沒有跨不過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會有收獲。
我會自己吃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活動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要獨立進餐。
2、懂得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要自己用筷子,自己吃飯。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多媒體設備。
3、筷子、各種小點心。
設計意圖:
進餐對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幼兒家庭環境的不同、個體成長的變化,他們的飲食習慣都有差別,在我們班級普遍存在的就是在幼兒園是獨立進餐,但是到了家里卻是家長喂。
中班的孩子是練習使用筷子獨立進餐的時期,雖然在自己學習獨立進餐時速度會很慢,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設計“一歲到4歲成長過程”這個環節,是為了能讓孩子更感性地感受到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要學會在家里和幼兒園都是自己使用筷子獨立進餐,這才真正長大了,是一個中班小朋友。
活動流程:
一、童年的回憶
1、以“大風車俱樂部”節目形式展開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導入活動:讓我們看看你們小時候是用什么吃飯的?
3、播放多媒體,幼兒觀看多媒體中的圖象。
4、教師有意識引導幼兒講講不同的年齡時期分別是怎樣進餐的。
二、自己吃飯真能干
1、利用點心時間開個“大風車餐廳”,準備各種食物和餐具。
2、餐前,請幼兒講講:文明用餐的常規和禮儀。
3、在游戲中學會一首簡單的兒歌《自己吃飯真能干》
小朋友,來吃飯,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領大,吃飯夾菜全靠它。
不剩飯,不挑菜,自己吃飯真能干。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文文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文文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我會自己吃 篇4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設計理念:
小班幼兒入園一個多月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不用別人喂。可在家中,幼兒的表現怎么樣呢?經調查發現:全班只有一名幼兒在家中是自己動手吃飯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從轉變家長的觀念入手,舉辦了有關的講座;另一方面從孩子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看、聽、說、練等實踐活動中得到熏陶。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有的幼兒讓人頭疼。于是我就設計的一課《我會自己吃飯》.主要教育幼兒不僅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還要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從孩子身邊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所以我設計了健康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
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只小狗,為什么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么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干,在家里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三、看實況錄像(1)
1、小朋友看到自己了嗎?你是怎樣吃飯的呢?
2、你還看到了誰?他是怎么吃飯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和小黃狗一樣能干,在幼兒園不要老師喂,會自己吃飯。
你們在家里是自己吃飯還是別人喂呢?請在家里自己吃飯的小朋友舉手。
四、看實況錄像(2)
1、她是誰呀?
2、這位小朋友在家里吃飯時是怎樣做的呢?
3、請這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在家里自己動手吃飯心里感到怎么樣?
教師小結:這位小朋友真棒!在幼兒園、在家里都是自己吃飯,老師要獎給她一朵大紅花。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神奇的紅花,如果你們也像一樣,在家里也能自己吃飯,紅花就會與你交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紅花朋友最多。
活動延伸:
1、共進午餐。
請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就餐,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餐的情況。使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能干,在家中要放手讓孩子多鍛煉。
2、比一比給家長發放記錄卡,教師每周收發一次進行評價。對孩子來說起到了很好的鼓勵和督促作用。
附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吃飯啦,坐坐好,手拿匙,碗扶牢。
自己吃飯味道好,一口一口全吃掉。
我會自己吃 篇5
教學目的:
1、幼兒學會自己吃飯,不需要別人來喂。
2、掌握獨立吃飯的方法,會用勺子把飯菜一勺一勺送進嘴里,細細咀嚼后咽下。
教學準備:
勺子、鏡子、獎品、場景布置(自己吃飯真棒)
教學過程:
一、感知
1、設置餐廳場景:自己吃飯真棒。
設置餐廳環境,讓幼兒明白,要自己動手吃飯。
2、學習使用勺子。
3、在吃點心時發給每位幼兒一面鏡子,照一照小嘴巴,看一看牙齒和咽喉。
二、操作
1、在碗里放一些黃豆、珠子,讓幼兒練習用小勺舀,學會正確使用勺子的方法。
2、吃飯時,教師提醒幼兒要一勺一勺把食物送進嘴里,要慢慢地咀嚼,然后咽下。對特殊的幼兒,先教會細細咀嚼和咽下,然后再練習用勺子吃飯。
可以在幼兒用餐的時候,給予表現好、獨立吃完飯的幼兒一些獎勵,送一些小獎品,激發幼兒獨立吃飯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獨立吃飯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們還通過家園之窗,向家長宣傳獨立吃飯的重要性,要求幼兒在家和在幼兒園一樣自己吃飯,不用父母喂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同家長保持聯系和溝通,隨時了解幼兒在家吃飯的狀況。
我會自己吃 篇6
設計意圖:
初入園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吃飯都是幾個人圍在一起哄著,騙著,剛到幼兒園有很多不會自己吃飯,還有的孩子挑食、厭食。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鼓勵幼兒自己吃飯,同時促進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
活動名稱:我會自己吃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進餐習慣,會知道坐端正、手扶碗、專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飯。
2.學習念《寶寶自己吃》的兒歌。
活動準備:木偶兔子、鴨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并引導討論
1.觀看情景表演(一)提問:你們看,我的兩位小客人吃飯時坐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小兔吃飯時坐得很端正)
2.觀看情景表演(二)提問:誰把碗打翻了?為什么會翻?小兔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會打翻了)
3.觀看情景表演(三)提問:我們來看看,小兔、小鴨他們桌上怎么樣?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凈凈,小鴨面前的桌上很臟?
4.觀看情景表演(四)提問:小兔和小鴨誰吃得最好?誰的碗里最干凈?
二、小結:剛才你們看到小兔、小鴨是怎么樣吃飯的,你們要學習誰呢?
三、學習兒歌《吃飯》
1.小兔吃飯吃得好是因為他照兒歌上的話去做的,你們想聽聽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嗎?老師朗誦兒歌2.老師帶幼兒一起念兒歌2-3遍。
附兒歌:《吃飯》
吃飯時,坐端正。右手拿調羹,左手扶著碗。小碗盛米飯,青菜放小盤。細細嚼,慢慢咽。寶寶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鴨:到老師家來做客(敲門),老師好老師:今天你們來做客,我準備了你們愛吃的飯菜請你們吃。(兔、鴨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認真小鴨坐不好,東張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鴨繼續吃飯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認真地吃。
小鴨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鴨繼續吃飯兔吃得很干凈。
鴨說:"這個我不愛吃。"還用手抓出來放在桌上。
情景表演(四):
兔、鴨繼續吃飯兔把菜和米飯都吃的干干凈凈。
鴨說:"我不喜歡吃青菜。"還用調羹將菜挑出來。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認真觀察,都能分辨出好與壞。并有很多幼兒表示要自己吃飯、不挑食。達到預定的活動目標。
我會自己吃 篇7
教材簡析: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在各個方面都純在依賴心理,幼兒小的時候吃飯是需要大人喂的,隨著幼兒慢慢地長大,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幼兒自己吃飯也會出現很多相應的問題,如不會拿勺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重點和難點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設計理念:
小班幼兒入園一個多月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不用別人喂。可在家中,幼兒的表現怎么樣呢?經調查發現:全班只有一名幼兒在家中是自己動手吃飯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從轉變家長的觀念入手,舉辦了有關的講座;另一方面從孩子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看、聽、說、練等實踐活動中得到熏陶。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有的幼兒讓人頭疼。于是我就設計的一課《我會自己吃飯》.主要教育幼兒不僅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還要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從孩子身邊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所以我設計了健康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只小狗,為什么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么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干,在家里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三、看實況錄像(1)1、小朋友看到自己了嗎?你是怎樣吃飯的呢?
2、你還看到了誰?他是怎么吃飯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和小黃狗一樣能干,在幼兒園不要老師喂,會自己吃飯。
你們在家里是自己吃飯還是別人喂呢?請在家里自己吃飯的小朋友舉手。
四、看實況錄像(2)1、她是誰呀?
2、這位小朋友在家里吃飯時是怎樣做的呢?
3、請這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在家里自己動手吃飯心里感到怎么樣?
教師小結:這位小朋友真棒!在幼兒園、在家里都是自己吃飯,老師要獎給她一朵大紅花。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神奇的紅花,如果你們也像一樣,在家里也能自己吃飯,紅花就會與你交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紅花朋友最多。
活動延伸:
1、共進午餐。
請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就餐,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餐的情況。使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能干,在家中要放手讓孩子多鍛煉。
2、比一比給家長發放記錄卡,教師每周收發一次進行評價。對孩子來說起到了很好的鼓勵和督促作用。
附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吃飯啦,坐坐好,手拿匙,碗扶牢。
自己吃飯味道好,一口一口全吃掉。
活動反思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文文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文文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我會自己吃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活動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要獨立進餐。
2、 懂得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要自己用筷子,自己吃飯。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多媒體設備。
3、筷子、各種小點心。
活動過程:
一、童年的回憶
1、以“大風車俱樂部”節目形式展開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導入活動:讓我們看看你們小時候是用什么吃飯的?
3、播放多媒體,幼兒觀看多媒體中的圖象。
4、教師有意識引導幼兒講講不同的年齡時期分別是怎樣進餐的。
二、自己吃飯真能干
1、利用點心時間開個“大風車餐廳”,準備各種食物和餐具。
2、餐前,請幼兒講講:文明用餐的常規和禮儀。
3、在游戲中學會一首簡單的兒歌《自己吃飯真能干》
小朋友,來吃飯,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領大,吃飯夾菜全靠它。
不剩飯,不挑菜,自己吃飯真能干。
我會自己吃 篇9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喂動物寶寶。
設計理念:
小班幼兒入園一個多月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不用別人喂。可在家中,幼兒的表現怎么樣呢?經調查發現:全班只有一名幼兒在家中是自己動手吃飯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從轉變家長的觀念入手,舉辦了有關的講座;另一方面從孩子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看、聽、說、練等實踐活動中得到熏陶。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有的幼兒讓人頭疼。于是我就設計的一課《我會自己吃飯》.主要教育幼兒不僅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還要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從孩子身邊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所以我設計了健康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
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只小狗,為什么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么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干,在家里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三、看實況錄像(1)
1、小朋友看到自己了嗎?你是怎樣吃飯的呢?
2、你還看到了誰?他是怎么吃飯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和小黃狗一樣能干,在幼兒園不要老師喂,會自己吃飯。
你們在家里是自己吃飯還是別人喂呢?請在家里自己吃飯的小朋友舉手。
四、看實況錄像(2)
1、她是誰呀?
2、這位小朋友在家里吃飯時是怎樣做的呢?
3、請這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在家里自己動手吃飯心里感到怎么樣?
教師小結:這位小朋友真棒!在幼兒園、在家里都是自己吃飯,老師要獎給她一朵大紅花。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神奇的紅花,如果你們也像一樣,在家里也能自己吃飯,紅花就會與你交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紅花朋友最多。
活動延伸:
1、共進午餐。
請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就餐,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餐的情況。使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能干,在家中要放手讓孩子多鍛煉。
2、比一比給家長發放記錄卡,教師每周收發一次進行評價。對孩子來說起到了很好的鼓勵和督促作用。
附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吃飯啦,坐坐好,手拿匙,碗扶牢。
自己吃飯味道好,一口一口全吃掉。
活動反思: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文文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文文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材簡析: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在各個方面都純在依賴心理,幼兒小的時候吃飯是需要大人喂的,隨著幼兒慢慢地長大,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幼兒自己吃飯也會出現很多相應的問題,如不會拿勺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
我會自己吃 篇10
活動目標:
1、指導正確的進餐方法,習慣與同伴一起吃飯。
2、初步學會念兒歌。
活動重點:
學習念兒歌,知道正確的進餐方法。
活動難點:
能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活動過程:
1、幼兒看表演寧引導討論:
幼兒向幼兒介紹小貓和小兔,并相互問候。
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一:
這是小貓的家,小貓正在吃飯,一邊吃一邊喊:“喵!喵!喵!菜不要吃,飯不要吃。”小貓東張西望,手不扶碗,一不小心,飯打翻了。
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二:這是小兔的家,小兔坐的端端正正,一手扶著碗一手拿調羹,一大口,一大口,一會兒飯菜吃完啦。
教師提問:
“打翻了?為什么?”
“小兔時怎樣吃飯的?”
引導幼兒一起模仿小兔吃飯,學說:“吃飯時坐端正,一手扶著碗,一手拿調羹,一口一口往下咽。”
2、幼兒學習兒歌: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完整欣賞。
“聽聽兒歌里說了些什么?”
師生共同邊朗誦邊表演。
我會自己吃 篇11
設計意圖:
初入園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吃飯都是幾個人圍在一起哄著,騙著,剛到幼兒園有很多不會自己吃飯,還有的孩子挑食、厭食。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活動,鼓勵幼兒自己吃飯,同時促進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進餐習慣,會知道坐端正、手扶碗、專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飯。
2.學習念《寶寶自己吃》的兒歌。
教案準備:
木偶兔子、鴨子
教案過程:
一、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并引導討論
1.觀看情景表演
(一)提問:你們看,我的兩位小客人吃飯時坐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小兔吃飯時坐得很端正)
2.觀看情景表演
(二)提問:誰把碗打翻了?為什么會翻?小兔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說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會打翻了)
3.觀看情景表演
(三)提問:我們來看看,小兔、小鴨他們桌上怎么樣?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凈凈,小鴨面前的桌上很臟?
4.觀看情景表演
(四)提問:小兔和小鴨誰吃得最好?誰的碗里最干凈?
二、小結:剛才你們看到小兔、小鴨是怎么樣吃飯的,你們要學習誰呢?
三、學習兒歌《吃飯》
1.小兔吃飯吃得好是因為他照兒歌上的話去做的,你們想聽聽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嗎?老師朗誦兒歌
2.老師帶幼兒一起念兒歌2-3遍。
附兒歌:《吃飯》
吃飯時,坐端正。右手拿調羹,左手扶著碗。小碗盛米飯,青菜放小盤。細細嚼,慢慢咽。寶寶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木偶小兔小鴨:到老師家來做客(敲門),老師好老師:今天你們來做客,我準備了你們愛吃的飯菜請你們吃。(兔、鴨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認真小鴨坐不好,東張西望情境表演(二):兔、鴨繼續吃飯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認真地吃。
小鴨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兔、鴨繼續吃飯兔吃得很干凈。
鴨說:"這個我不愛吃。"還用手抓出來放在桌上。
兔、鴨繼續吃飯兔把菜和米飯都吃的干干凈凈。
鴨說:"我不喜歡吃青菜。"還用調羹將菜挑出來。
教案反思:
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認真觀察,都能分辨出好與壞。并有很多幼兒表示要自己吃飯、不挑食。達到預定的教案目標。
我會自己吃 篇12
活動時間
星期四
活動內容
我會自己吃(健康)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吃飯、吃點心,培養獨立進餐的習慣。
2、了解飯菜的營養,懂得樣樣菜都要吃。
3、體驗自己吃飯后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情境表演,掛圖,音帶《吃飯》
活動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表演角色:小兔和小貓,引導幼兒與角色相互問候。
2、欣賞情境表演并討論。
(1)幼兒觀看情境表演一:在小貓家,小貓正在吃飯,一邊吃一邊喊:喵喵喵,菜我不要吃,飯也不要吃。東張西望一不小心碗打翻了。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二:在小兔家,小兔也在吃飯,小兔坐得端又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一大口一大口,一會兒就把飯吃完了。
(3)模仿小兔吃飯。
3、學習兒歌。
(1)教師完整朗誦,并加上動作。
(2)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
(3)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兒歌,同時配以動作。
(4)師幼共同邊朗誦邊表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玩偶引入,讓孩子們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活動中來,活動中的前部分情境表演,孩子們能夠認真的傾聽觀看模仿。在學習兒歌的.環節中興趣略微下降,可能由于學習兒歌的環節沒有加入很好的教具,而致使。如果在以后的兒歌學習中能夠也適當加入一些簡單的教具,相信孩子們會更有興趣也會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