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肚臍,你好
設計背景: “肚臍眼”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成人會經常告誡孩子:不要摳肚臍哦,否則會肚子疼!但是一味地制止只會激發孩子更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人為什么會有肚臍?肚臍眼又有什么用?為什么不能摳肚臍呢?因此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會悄悄地在無人發現的地方或是躲在被窩里“研究著”自己的小肚臍。繪本故事《肚臍,你好》填補了這個空白,通過閱讀、想象,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肚臍的來源以及重要作用。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具有大膽表述與創造想象能力。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肚臍的由來,培養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2.知道肚臍是媽媽對我們愛的紀念,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肚臍。活動準備:1.課件:肚臍的由來。2.鏡子人手一面。3.寶寶肚臍圖片、孕婦肚臍圖片以及各種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一、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導入活動。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肚臍是什么樣子的?跟旁邊的小朋友互相看一看、找一找,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自我評析:多媒體的運用,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剛開始有人說是橙子,隨著影像的放大,大家終于發現了原來是人的肚臍。老師為幼兒每人準備了一面小鏡子,這樣幼兒不僅可以觀察到肚臍,還能觀察到肚臍變化時的不同形態,孩子們也很大方地看看同伴的肚臍跟自己的有什么區別,并能用豐富的語言進行表述,如“我的肚臍圓圓的,像個陀螺”、“我的肚臍也是圓圓的,像個小山洞”等等,在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樂趣。】二、了解肚臍的來由。1.欣賞孕婦肚臍,激發幼兒活動興趣。提問:這是誰的肚臍?她的肚臍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會鼓鼓的?2.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肚臍是什么樣子的呢?和現在一樣呢?(通過觀看圖片,認識“臍帶”并了解其作用:吸收營養,排除廢物) 3.提問:后來臍帶哪里去了呢?怎么會變成現在的肚臍了的呢?沒有了臍帶我們會怎樣吸收營養呢?(播放課件)4.小結:肚臍不光是是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痕跡,更是媽媽愛我們最好的紀念。【自我評析:幫助幼兒了解肚臍的來由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中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在活動中我選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幼兒認識臍帶及其在母體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兒了解到肚臍的作用,并在活動中體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這樣自然而然地解決難點,并將問題轉向利用已有生活經驗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肚臍”。】三、掌握如何保護肚臍。提問:你是怎么保護自己的肚臍的呢?如果不保護好我們的肚臍會怎樣呢?(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進行討論)【自我評析:日常生活中,成人在制止孩子摳肚臍的行為中,已經無意間滲透了一些保護肚臍的方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教師將這些零散的生活經驗與幼兒進行歸納,幫助幼兒形成系統的健康生活理念。】四、活動延伸:猜一猜“動物也有肚臍嗎”除了人有肚臍,小動物們有沒有肚臍呢?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小動物,請你們動動腦筋,猜一猜它們有沒有肚臍?【自我評析:設置了“除了人有肚臍之外,動物有肚臍嗎”作為活動延伸,創設一個輕松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地猜測,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同時也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肚臍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