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蝴蝶》教案(精選3篇)
《三只蝴蝶》教案 篇1
《三只蝴蝶》有一個語言活動,我將她改編成科學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樂意裝扮成蝴蝶,通過蝴蝶找朋友,蝴蝶找花的游戲情節分辨3種相同與不同物體的相同顏色,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該活動內容比較簡單,并以游戲形式進行比較有趣,適合小班上學期孩子的特點。
班里孩子喜歡做游戲,枯燥的科學活動很難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該活動,如果單純地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教學效果會不理想。因此,在本活動中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采用一些幼兒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游戲法,讓幼兒在邊學邊玩中學習。
活動中把幼兒思維活動的定向訓練,轉變為變通性,為了讓幼兒學得主動一些,活潑一些,我根據孩子們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的心理特點,給幼兒提供了顏色鮮艷、豐富多彩的教具,如:《三只蝴蝶》這個活動,我提供了顏色不一的蝴蝶掛在孩子胸前,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隨著音樂飛一飛,孩子們一下就進入了蝴蝶這個角色中,然后再通過找朋友的方法發現和自己顏色相同的蝴蝶,通過花兒找朋友發現和自己顏色相同的花兒。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幼兒就很喜歡。
一個活動下來,我發現個別環節比較拖沓,不緊湊,比如第一個環節,讓幼兒發現相同的蝴蝶不同的顏色這個環節,教師在提問個別孩子你是什么顏色的蝴蝶時,有些孩子顯得無所事事,或者孩子們的注意力還是關注在自己是什么顏色。教師的語言不夠生動,不能將孩子們的興趣牢牢的吸引住,有些孩子就游離出去了。另外,兩個小游戲之間也要用有趣的、自然的方式連接起來,教師可以更多用肢體動作去表達,而不是用說的方式,孩子們對教師的肢體動作更容易接受理解。
《三只蝴蝶》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三只蝴蝶》這個故事選擇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蝴蝶為角色,講述了三只蝴蝶在尋找避雨的地方的過程中不離不棄的友情故事。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活動目標:
1、能安靜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喜歡三只蝴蝶對伙伴的不離不棄。幼兒之間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3、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有表情地學習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三只蝴蝶,三只蝴蝶頭飾,紅、黃、白花頭飾。
2、故事音頻《三只蝴蝶》。
3、指偶:紅、黃、白蝴蝶。掛圖。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飛進活動室。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設置提問:“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小朋友看看,它們是誰呀?(出示三只蝴蝶),它們都是什么顏色?”
2、幼兒練習說:“紅蝴蝶,你好!”“黃蝴蝶,你好!”“白蝴蝶,你好!”
3、教師:“春天來了,花園里紅的花,白的花,黃的花都開了,美麗的蝴蝶也飛來了,它們在花園里一塊兒跳舞、游戲,非常快樂,有一天,這三只蝴蝶在花園里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傾聽故事《三只蝴蝶》。(故事音頻)
1、播放故事音頻,幼兒初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2、教師提問:故事中都有些誰?(三只蝴蝶)
故事中的三只蝴蝶在哪兒玩?(公園里的草地上)
三只蝴蝶在草地上玩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下起大雨來)
教師:三只蝴蝶為了躲雨去找了誰?它們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一看,聽一聽。
四、再次欣賞故事。教師利用教具,指偶等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
教師提問:
1、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三只蝴蝶為了躲雨去找了誰?(紅花姐姐,白花姐姐,黃花姐姐)
3、三只蝴蝶一同飛到紅花那里,它們對紅花姐姐怎么說的?
“紅花姐姐,紅花姐姐,大雨把我們的翅膀淋濕了,大雨把我們淋得發冷了。讓我們到你的葉子下避避雨吧。“
4、紅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
“紅蝴蝶的顏色像我,請進來,黃蝴蝶、白蝴蝶別進來。”
5、三只蝴蝶又是怎么說的“我們三個好朋友,相親相愛不分手,要來一塊兒來,要走一塊兒走。”
6、三只蝴蝶分別去找黃花、白花是怎么說的?黃花、白花又是怎么說的?三只蝴蝶是怎么回答的?
教師教幼兒進行角色對話,教師和幼兒齊念對話。
7、最后,三只蝴蝶到花姐姐的葉子下躲雨了嗎?(沒有)為什么沒有躲?
教師:三只蝴蝶在大雨里飛來飛去,找不著避雨的地方,真著急呀,可是他們誰也不愿意離開自己的朋友。
8、提問:這時候,是誰幫助了三只蝴蝶?(太陽公公)
9、教師出示太陽教具。
教師:“這時候,太陽公公從云縫里看見了,連忙把空中的烏云趕走,叫雨別下了。天晴了,太陽把三只蝴蝶的翅膀曬干了。三只蝴蝶迎著太陽又一塊兒在花園里快樂的游戲,舞蹈。”
10、提問:小朋友們喜歡三只蝴蝶嗎?喜歡三朵花嗎?喜歡太陽嗎?為什么?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請個別幼兒回答。
三朵花的做法對嗎?如果你是紅花姐姐,你會幫助三只蝴蝶嗎?怎樣幫?
幼兒自由交談。
小結:孩子們要像三只蝴蝶學習,團結友愛,在遇到困難時,不離不棄。比如,小朋友在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起玩,學會分享。玩滑滑梯時,不推不擠,團結友愛,講秩序。上下樓梯時一個跟著一個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都需要孩子們團結在一起。這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五、 請小朋友們分角色表演。(用三只蝴蝶的頭飾,紅花,黃花、白花頭飾。)
六、幼兒看操作卡,逐幅講述整個故事。
教學反思:
活動前我準備了紅、黃、白三種花及三只蝴蝶,還有故事音頻,開始部分,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先出示三只蝴蝶,用問題的形式把故事的角色展示給幼兒,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調動起來,讓幼兒充滿好奇感,緊接著通過故事音頻把故事展示給幼兒,真實形象的畫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整個活動中,較多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這個活動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突出花姐姐和三只蝴蝶之間的對話,通過兩次欣賞故事,再提問,讓幼兒更深層次地理解故事,喜歡三只蝴蝶的不離不棄。再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應該怎樣做更團結友愛,在玩游戲,玩大型玩具以及吃東西時,怎樣才是有好的。
《三只蝴蝶》教案 篇3
說內容:語言 幼兒 《三只蝴蝶》
說教材:
這篇故事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三只蝴蝶的感人故事,同時向小朋友們講訴了小蝴蝶們堅定不移、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的美好情感。借著這篇故事,可以建立起小朋友們之間相親相愛永不分離的美好情感,同時對小朋友們以后的成長、相互之間感情的陶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文中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可以有意識的訓練小朋友對短劇的朗讀、理解能力。從教材結構看,故事3、4、5自然段內容相仿,且內容短小精練,突出了三只蝴蝶的深厚友情,也是小朋友們進行表演的最佳范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表演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幼兒教育中更應該重視表演,充分分揮幼兒的表演能力、培養興趣、陶冶情感的作用。
這篇故事的教學目的是:觀看課件、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記住故事名稱、學習講故事中反復出現的對話和短句,在對故事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嘗試表演角色表演故事,為了更直觀,生動和引起幼兒的興趣,我準備了教具1.課件(動畫片《三只蝴蝶》)2、紅、黃、白三只蝴蝶道具各一個。3、紅、黃、白三朵紙花,太陽公公以及烏云兩朵圖片。
本課分一課時完成,根據教材編排體系,從小朋友的實際需要確定教學目標,了解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記住故事名稱,學習講述故事中反復出現的對話和短句。在觀看課件以及傾聽故事的基礎上,嘗試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培養小朋友的觀察、模仿表演能力。
教學難點:著重讓幼兒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讓小朋友深刻理解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感,理解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分析主要運用了示范模仿法、啟發聯想法通過表演、觀看、模仿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三個環節來進行:
一、巧設導言、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小朋友潛在的內動力,我會由語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根據幼兒喜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將準備的課件打開,這段有聲有色的課件使小朋友的注意力很快被活潑可愛、漂亮堅定的三只蝴蝶所吸引。通過課件導入課題,我將第一遍完整講述故事——《三只蝴蝶》,這樣也為我接下來的環節展開留下伏筆。
二、環節我堅持利用特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支體語言入手提問的方法,讓小朋友們對故事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記憶。我會依次講述每幅的場景,并根據每幅圖片再次聲并茂地向小朋友們回顧三只蝴蝶的美麗故事,中間需要穿插我的提問。
這一環節,邊回顧故事邊向小朋友提問的師生互動模式,最大限度促進小朋友的思考,加強對故事的記憶力。
在該環節末尾時,我會引導幼兒討論,感知三只蝴蝶相互關心,相互關愛的形象。給小朋友們講解一個道理,平時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游戲吃東西場合,要像三只蝴蝶一樣團結友愛,體會好朋友之間相關關心的美好情感,為了幼兒更好的了解,掌握故事內容,分角色表演故事內容。分別請七位小朋友帶上道具,分別扮演紅、黃、白三朵花,紅、黃、白三只蝴蝶以及太陽公公。指導九位表演者根據故事情節大膽地表演故事,同時也提示其他幼兒和表演者一起講述故事的對話和語言。全體幼兒參與角色,將幼兒分成三個組,扮演本只蝴蝶,再請3名幼兒扮演三朵花。一直表演故事,教師扮演太陽公公。根據幼兒表現,可以交換角色再進行故事表演。
通過該環節,不但豐富了小朋友的學習內容,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鞏固了小朋友們對故事的情節的理解。
教學總結
這節課我充分了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時時刻刻堅持“語言”至上、圖文教育、師生互動以及積極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情緒,多方面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了語言教學的z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