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小魚有多長
活動時間
教學內容
數學:小魚有多長
教學目標
1、 探索學習用回形針測量物體的方法,并能用數字記錄測量結果。
2、了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教學準備
回形針若干;每人三條長度不同的卡片魚;記錄單一張;筆若干。
教學難、重點
會用回形針測量物體,并能記錄。
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教學輔助法、操作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活動導入
1、師:孩子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2、師:今天朱老師帶你們逛一逛神秘的海底世界。
3、師:魚媽媽有三個孩子,讓我們看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哪條魚寶寶最長呢?魚媽媽很想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多長,該怎么做呢?
4、幼兒自由回答
1、回憶自己記憶中大海的樣子
2、欣賞海洋世界圖片
3、思考測出魚身的方法
通過欣賞圖片,討論等方法,吸引幼兒的興趣,導入活動。
二、探索用回形針測量魚身的方法。
1、師:哦,我們可以用回形針來測量
出示回形針,帶幼兒一起認識回形針。
2、師:那應該怎么測量呢?從什么地方開始量,怎樣才能量得準?
3、啟發幼兒說出按一定方向順序(從魚的尖嘴到魚的尾巴)來測量,并且在擺放回形針時要一根一根連接好。
3、請個別幼兒上來測量小魚。
師:那誰愿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麼?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接的好嗎?
1、認識回形針
2、思考:測量的方法
3、個別幼兒上白板操作
通過談論、操作,學習用回形針測量魚身
三、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測量魚身的長度
1、教師示范:從魚的尖嘴開始到魚的嘴巴,一定要按順序。
2、請個別幼兒上白板操作。
看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四、幼兒操作
1、師:老師也幫你們準備好了回形針和一些小魚,請你們來測一測他們有多長,號碼?
2、出示作業紙、回形針,讓幼兒測量并記錄。(播放背景音樂)
3、教師巡回指導,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幼兒。
自己操作并記錄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