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找圖形》(精選4篇)
中班數學《找圖形》 篇1
活動目標:1. 找出圖形中包含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并進行分類和計數。2. 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ppt課件1份、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紙片若干活動過程:一、 游戲激趣,圖形歸類1.、教師出示ppt城堡: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圖形王國做客了。你們看到自己身上貼的圖形了嗎,這可是進入圖形王國的門票,大家可要記住咯!我們出發吧!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進活動室。師:你們瞧,我們到了什么地方啊?對了我們已經到了圖形王國啦。小朋友先找跟凳子坐下來,你們看誰來歡迎我們了啊?哦,是國王啊我們快跟他打聲招呼吧。師:國王說了它還帶來了四塊飛毯可以帶我們到處飛到處玩。可是乘飛毯有個要求,如果你的門票形狀與飛毯的圖形標志一樣,這就表示你要坐這塊飛毯。你們聽清楚了嗎?那我先請第一個小朋友上來乘飛毯,看她坐對了沒有?教師再請一組小朋友乘飛毯然后請全體小朋友都來找自己對應的飛毯。2、師:小朋友我們乘著飛毯來到圖形王國的花園里啦!國王說了花園里還藏著許多圖形寶寶,小朋友趕緊來找找看吧!師:小朋友把你們找到的圖形寶寶都貼在老師的記錄表上然后我們給他們分分類吧(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然后數數看分別有幾個呢?把它記下來。教師與幼兒共同檢驗對錯。二、 看圖找形并計數1. ppt出示第一第二幅圖師:國王還說了我們的圖形寶寶不僅藏在花園里還藏在了各種圖畫中。小朋友你們能找出來嗎?看,小朋友都看到了哪些圖形啊?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分別有幾個?2. ppt出示第三第四幅畫師:接下來的圖就有點難了,小朋友有信心把它們都找出嗎?小朋友你們找找看這幅圖是由哪些幾何圖形組成的?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分別有幾個?3. 快樂拼圖師:小朋友們都把圖形寶寶找出來了,你們可真棒!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吧!你們這么能干,國王還給你們準備禮物了,你們想不想得到禮物呢?師:要得到這份禮物啊我們還得靠小朋友胸前的門票,國王說了只要所有小朋友都拼對了禮物就顯示出來了。幼兒共同拼圖展示作品。師:小朋友拼得圖真好看,你們真會動腦筋啊!王國已經把禮物給老師了我們跟著音樂回教室分享禮物去吧!幼兒排隊回教室。
中班數學《找圖形》 篇2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能自發地用稚嫩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形狀。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所證實,為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設計這一復習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征,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感知圖形的特點。
2.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比較能力。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感知圖形的特點。
活動難點: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圖片若干,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組成的畫和模型,紅、黃、藍水彩筆若干。
教學方法:情境導入法、觀察法、比較法、引導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瞧,這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我們送來的請柬,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參加“圖形王國的聚會”,我們去看一看吧!
出示由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組成的圖形王國城堡的模型,并提問:房頂是什么形狀的?房身呢?窗戶呢?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教師引導幼兒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總結其特點。
師:“圖形國王”給我了一個“奇妙盒子”,奇妙盒子里面東西多,我請幾位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摸出來的是什么?小朋友們你們認識他們嗎?
(1)復習認識圓形,總結其特點。
教師出示圓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哪些特點呢?(這是圓形。圓形的邊是光光的,沒有角)在水果盤中看看那些水果是圓形的?
(2)復習認識正方形,總結其特點。
教師出示正方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哪些特點呢?(這是正方形。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它的4條邊一樣長。)找找我們活動室里面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復習認識三角形,總結其特點。
教師出示三角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哪些特點呢?(這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觀察一下老師出示的圖片上是由多少塊三角形組成的花朵?
教師小結:三角形有3個角,3條邊,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一樣長。圓形沒有角。
三、尋找圖形。
1.師:小朋友,仔細看看,今天,“圖形王國”給小朋友們又準備了一份禮物。看看它是什么?(機器人)你們發現什么了嗎?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這是一個機器人圖片,它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組成的。)
2.增加圖片難度。讓幼兒不僅能夠找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并給圓形涂上紅色,三角形涂上黃色,正方形涂上藍色。(請幼兒上臺操作)
四、游戲:自由拼搭。
現在,大家想不想和圖形娃娃們一起做游戲,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呀?那小椅子輕輕轉向桌子,我們比比看,誰的小手最靈巧,拼出的圖形最漂亮!
五、幼兒展示作品,教師進行評價。
六、延伸活動。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由圖形組成的東西,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畫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對于圖形,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興趣,而《找圖形》這個活動正好迎合了小朋友的興趣,在游戲中讓幼兒能夠認識圖形,了解圖形,感知圖形的特點。我精心準備了這個活動,提前準備了大量的教具、學具。在活動的一開始,我通過“圖形國王”送來的禮物這一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再引導他們根據禮物的特點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這首先為下面的“奇妙的箱子”游戲打下了一個基礎,鞏固了幼兒對圖形的認識、感知圖形的特點,利用圖片、周邊環境等讓幼兒找圖形。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又用“尋找圖形”游戲(一個由三種圖形拼接的機器人),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知道圖形的結合可以構成不同的形體。在過程中,我讓幼兒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做到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最后的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給每組小朋友都分配了任務,準備了可操作的活動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操作的機會,最后完成任務。我發現我班的小朋友都掌握地較好,在幼兒動手操作時,小朋友完成的都比較好。
在每一次上課后,我們就會發現自已要改進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于是為下一次的活動而努力。在本活動中,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和特征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根據圖形的特征,找出各種圖形。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游戲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進行活動的制作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于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但是本節課,我的語速有點快,語言不夠精練,語言不夠生動,環節的設計還可以更加生動有趣,而且我的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在復合圖形的識辨中卻暴露了一些不足:我展示的是一個復合圖形(機器人),由于臨時改變了教學思路,再加上勾勒線條的不太明顯,之后讓幼兒都難以數清楚機器人是由多少塊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組成的,所以我將自由練習改成了集體練習,讓大家一起來數一數,做一做。本次《找圖形》活動讓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斷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漫漫成長,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中班數學《找圖形》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幾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2.能根據每幅圖中的不同形狀進行統計歸類,并把數量用圓圈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用各種圖形組成的畫面。
2.教師教具材料: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復習各種圖形。
1.教師逐個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2.小朋友們在哪里見過這些圖形啊?
3. 在我們周圍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長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學習統計方法。
1.教師出示由各個圖形組成的圖畫。
2.引導幼兒觀察圖中有些什么東西,是什么形狀組成的?
3. 數一數同一個圖形在畫中一共有幾個?(數過的圖形注上記號)
4. 以相同方法,數其他圖形的各數。
5. 用圓點記錄它們的數量。
三、幼兒操作活動——給一幅圖畫統計圖形的數量。
1.引導幼兒邊數邊做上記號,邊數邊畫上圓點。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內容。你是怎么數的?
四、幼兒再次操作(時間不夠改為活動延伸部分)。
1、幼兒操作用書p25,統計6幅圖形。
2. 師生共同驗證操作結果。
中班數學《找圖形》 篇4
活動目標:
1、找出圖形中包含的各種幾何圖形,并且進行歸類和計數2、嘗試用各種幾何圖形拼出簡單的圖案活動準備:各種幾何圖案若干(給幼兒提供的幾何圖形最好要有一定厚度,不要就一片很薄的紙,這樣容易飄起來。)膠水,白紙[u1] (就直接拼在桌上,這樣可以做修改,還可以放在區域中重復利用。)
活動過程:
一、1、回顧常見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幾何圖案的名稱啊?這些是什么?(逐一出示圖形)
二、 2、找出圖片中的幾何圖形
師:這幅圖里面有許多幾何圖形,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3、對這些圖形進行歸類(有事先準備統計表)
師:請你來說說在這幅畫中正方形有幾個,圓形有幾個……(在統計表上記下對應的數量[u2] )(可直接寫數字)(2、3應該屬于同一環節的;應該逐一找2—3幅圖吧,如果僅1幅,時間上會多出很多。)
三、活動拓展:在小朋友的座位上有若干幾何圖形,請孩子自己嘗試用這些圖形拼出圖案。
師:你們能用這些圖形拼出什么圖案?[u3] (教師不用示范,讓幼兒自主操作,但要提示幼兒先考慮好想拼一幅怎樣的畫,最后請幼兒介紹自己拼的畫都用了哪些圖形,各用了幾個。)
季老師:這個教案我寫得比較粗,大致流程按教科書上的來,有哪些還可以改進的嗎?
[u1]季老師,最后有個環節是讓小朋友自己拼圖案,是要讓直接拼在桌子上還是黏在紙上?
[u2]統計數量的時候可以直接寫數字還是要用其他表示個數?
[u3]這個環節有必要讓老師示范下嗎?或者是規定某個圖案讓孩子們拼?哪個更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