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一個蘋果》教案(精選2篇)
《首先有一個蘋果》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初次看到這本繪本,就被畫面中以“蘋果”引發的食物鏈,這種類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邏輯關系所吸引,感覺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內容中學習數學,定能輕松、愉快地積累數經驗。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而數活動本身又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就把這樣一個“潤物細無聲”的繪本內容進行了一些篩選,把內容鎖定在7以內的數量,然后通過積極的師幼互動,不斷引導幼兒感受繪本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和各事物間的聯系,讓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繪本的樂趣。
二、過程實錄
。ㄒ唬┗顒幽繕
1.在看看、猜猜、說說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所蘊含的7以內的數量關系及事物間的聯系。
2.大膽講述畫面內容,體驗數學繪本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課件(繪本故事、游戲:誰的反應快),操作圖和操作卡兩人一份等。
。ㄈ┗顒舆^程:
1.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曹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繪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
。1)第一次記憶練習。
師:等一會兒,給你們十秒鐘時間來認識一下,當我從1數到10,時間到,圖片就會消失,而你們呢就要說出圖片上有誰?行嗎?準備開始。(1、2、3、4、5、6…10)
師:時間到,看清楚了嗎,圖片上誰?
師:到底是不是這些朋友,我們再來看看。
師:這是…,這是…?一共幾位?(4位)
(2)第二次記憶練習:
師:你們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誒,還有一些神秘朋友還沒出來呢,你們想認識嗎?
嗯,這次要增加難度羅,只給大家5秒鐘,而且我還要倒著數,哎,倒著怎么數?
師:好的,我就按照著你們的方法,來倒計時,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來了?準備開始:5、4、3、2、1.
師:有誰?一共有幾位?
。ㄔu析:兩次記憶練習,不僅能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吸引幼兒的眼球,而且也能幫助幼兒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課件,理解繪本內容。
。1)仔細觀察畫面,目測物體的數量。
師:都認識了嗎?今天我講的這個故事就是關于它們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個蘋果》。
師: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來的意思)首先有一個蘋果,長在哪里?
它長得怎么樣?(又紅又大,很健康)。
師:來了誰?有幾條?兩條毛毛蟲想干什么?(吃掉紅蘋果)。
師:這時,誰來了?有幾只?三只小鳥又會干什么?
師: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幼兒觀察畫面)幾只小鳥捉到了毛毛蟲?還有一只呢?
師:為什么只有兩只小鳥捉到了毛毛蟲?
師生共同小結:因為小鳥有——2只,毛毛蟲有——3只,小鳥比毛毛蟲多——1。
。ㄔu析:通過目測數量,解釋“為什么只有兩只小鳥捉到毛毛蟲”的原因,能幫助幼兒理解“毛毛蟲比小鳥多1”的數量關系,為接下來理解“獵人、獵狗和小鳥誰多、誰少”的數量關系作鋪墊。)
(2)仔細觀察畫面,比較物體的數量
師:就在這時,誰來了,有幾位?(4位)4位獵人拿著槍想干什么?
師:你們猜猜4位獵人都能捕獵到小鳥嗎?為什么?
師:我們一起看看幾位獵人捕獵到小鳥了?
師:為什么沒有都捕獵到?
小結:因為獵人有4個,小鳥有3只,所以4個獵人比三只小鳥多1。
師:這是,誰又來了?一共有幾只?
師:獵狗看見獵人抓到了三只小鳥,就連忙奔過去叼小鳥,猜猜看這五只獵狗都能叼到嗎?為什么?
師:看看有幾只獵狗叼到了小鳥?獵狗和小鳥誰多誰少?
。ㄔu析:有了上面一個環節的鋪墊,孩子們在比較數量時就會想到“誰多?誰少?誰比誰多”從而進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3)仔細觀察畫面,講述畫面內容。
師: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獵人獵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會讓他們這么害怕呀?(幼兒猜測)
師:原來誰來了?有幾只熊?
小結:獵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師:逃啊逃,它們發現了什么?有幾個?一起數數。
講述:獵人和獵狗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們就把7只蜂窩全扔向了熊。
師:可是誰也沒想到,里面竟然飛出來了什么?多少只?數不清可以怎么說?
講述:許許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蟄了,哇。整個場面變得很混亂。
師:現在你還能數得清他們分別有幾個嗎?那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他們數清楚?(幼兒討論:分一分、排排隊)
(評析:數、形結合,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間的聯系,同時也鞏固了對數字6、7的認識,從而體會到從1到7甚至“數不清”的數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師示范排成階梯性:
師:該怎么排呢?誒,故事里首先出來的是(手勢提醒)——一個蘋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聽你們的,讓它站在這條黑線上,那一個蘋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嗯把1貼在蘋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師:接著是~(兩條蟲子)排在哪,可以用數字幾表示?然后呢(三只鳥)再接下來呢?那你們能不能像我這樣按照故事里出現的順序一個一個往下排?然后在旁邊貼上相應的數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等會就請你們按照故事里順利來給他們分一分、排排隊,然后在旁邊貼上相應的數字。
。3)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引導幼兒邊回憶故事邊按順序排隊。)
。4)檢驗幼兒排序的結果。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排的?(引導下面的幼兒要安靜傾聽同伴發言,引導大家一起說說)
小結:都是這么排的嗎?舉起來讓我看看。是呀,原來再亂的東西,只要把它們分一分、排排隊,就會變得很清楚。
。5)了解階梯排序中的秘密。
師:從這些排列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
小結:他們的排列就像走樓梯一樣!從上往下數一個比一個多幾(1),2條毛毛蟲比1只蘋果多(1),2比1多(1);3只小鳥比2條毛毛蟲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從下往上數,一個比一個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窩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評析:回憶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對孩子記憶能力的一種考驗,而階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幫助幼兒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序規律。)
4.游戲:
。1)誰的反應快?
師:真厲害,都知道了。(點擊課件)小熊也想來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試試?仔細聽,小熊會考大家什么呢。點擊課件小熊出題:(4比3多幾? 6比5多幾? 4比5多幾? 3比4少幾?)
師:真厲害,都答對啦。連小熊都很佩服你們哦,表揚一下自己!
。2)馬蘭花
師:現在曹老師想你們一邊玩個游戲,一邊來考考你們?不知你們行不行?好找個空一點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ㄔu析:游戲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說教練習,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練習的欲望,同時也鞏固了解了數字1——7之間的關系。)
5.環保教育、延伸活動
(1)孩子們,到現在我始終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熊為什么要去追獵人和獵狗呢?(幼兒討論)
小結:是呀,小鳥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去保護它。
(2)那么小熊去追獵人和獵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這本繪本里面,等會兒我們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嗎?
。ㄔu析:環保教育能讓幼兒知道“獵人捕獵小鳥”這一做法是錯誤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發幼兒自主探究繪本的欲望。)
三、活動評價
畫面看似簡單,卻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字融入了形象生動的故事中,以一種好玩、有趣的方式表達了數字的感念,這就是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覺這個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體形象化的思維特點,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學數學“的現代教學理念;顒右婚_始我主要通過兩次記憶練習,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接著以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為導入,當每一次角色數量出現的遞增、畫面逐步豐富時,我都采用了“誰來了?”“有幾只?”“為什么小鳥(獵人、獵狗)只能叼到(捕捉)兩條(三只)毛毛蟲(小鳥)?”等指向性明確,簡練的話語進行提問和引導,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們在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時,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故事中的角色,習得了7以內的數量關系等方面的知識。而最后的排序、游戲等內容,也讓幼兒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數字學習也可以來自于繪本、來自于游戲,從而再次激發了幼兒愛學習的欲望。整個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活動氛圍輕松、愉悅,師生互動好。
《首先有一個蘋果》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故事內容,對閱讀活動感興趣。
2.培養瞬間記憶的能力,學會有序觀察。
3.通過閱讀,在游戲化的情景中掌握初步的加減運算能力。
活動準備
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ppt。背景音樂。小動物圖卡。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引起幼兒興趣。師幼一起觀察繪本封面,介紹故事名稱,提問:猜猜看,你覺得這個故事有可能是講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二、結合ppt,講述故事《首先有一個蘋果》引出部分。 1.教師邊展示ppt,邊講故事的引出部分。講完后提問:這個故事里會出現哪些東西? 2.游戲環節:考考你的記憶力。 (1)教師將其中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15秒,然后迅速關閉。提問:這里面有那些物品? (2)提問:你是如何記憶的? (3)出示另一副ppt中的畫面,讓幼兒選擇一種觀察的方法,再次游戲。 三、結合ppt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1)提問:故事里出現了那些東西?你發現了一個什么有趣的現象?(后面出現的物品比前面的都多一。比如蟲子比蘋果多一,小鳥比蟲子多一。) (2)教師出示動物圖卡以及在相應的動物圖卡下面標上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多一少一。 四、結合ppt講述故事到最后。讓幼兒按照物品的某個特征分類。 (1)提問:聽了這部分故事,你發現了一個什么有趣的現象? (2)教師出示亂糟糟場面的圖片和排列整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3)游戲:將物品分類。教師出示混在一起的各種物品圖案,引導幼兒按照物品的某個特征分類。五、再次完整地欣賞故事。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