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去上班》教案(通用3篇)
《爸爸媽媽去上班》教案 篇1
兒童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音樂游戲是兒童游戲世界的一個充滿歡笑、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樂王國。常言道:游戲即快樂,音樂教育就是快樂教育。音樂游戲是融音樂與游戲為一體的藝術教育,是音樂教育中的最易為兒童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兒童樂感和美感的一條有效途徑。小班幼兒剛進入幼兒園,正是處于音樂興趣的第一個階段——“有趣”的最初階段。因此,小班教師應認識到:通過游戲化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音樂游戲活動過程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逐漸向深層次發展。
小班音樂游戲《爸爸媽媽去上班》,旋律輕快愉悅,歌詞擬人化地描寫了寶寶們離開爸爸媽媽、開心來到幼兒園的事情,非常符合貼近剛剛入園的小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因此我在音樂游戲活動《爸爸媽媽去上班》中,我以出示幼兒活動照片、采用談話方式進行導入活動,與孩子們聊聊上幼兒園的愉快事情:“寶寶,你們在玩什么游戲呀?寶寶上幼兒園開心嗎?”輕松、快樂的談話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他們興奮地看著自己在幼兒園的活動照片,與老師、同伴一起分享著上幼兒園的快樂體驗。緊接著,我帶領孩子們聽音樂《爸爸媽媽去上班》,并同時指導孩子們一起拍手、拍腿,讓他們通過自身的身體動作來對音樂進行初步的了解。待他們熟悉了后,我便進行彈琴教授,大概是出于新鮮,我一彈琴,幼兒便被琴聲吸引了,目光也轉向了我,一些哭鬧的幼兒情緒也稍微轉好了一點。這個音樂活動,我主要是通過教師示范演唱和利用毛絨娃娃演示,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記住歌詞內容,再跟著教師一起學習演唱。最后,我把歌曲融入到游戲中,讓孩子們每人抱著一個娃娃邊玩游戲邊唱歌,一來讓幼兒對歌曲有一個鞏固的階段;二來讓幼兒感受爸爸媽媽要上班,作為小朋友就要上幼兒園學本領。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小三班的幼兒都學會了歌曲,只要老師一彈琴,他們就會跟著唱起來,而且在唱的時候別提多開心了。
《爸爸媽媽去上班》教案 篇2
一、教材解析 陳鶴琴說過,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學生走進社會走向大自然,讓學生走進社會走向大自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在方便的情況下,我們聯系幼兒家長,請家長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孩子萌發對各種職業的興趣……為此我們開展了大班社會活動《爸爸媽媽去上班》,孩子自由積極的探索,為幼兒累計一些生活社會中的知識,帶來一些對爸爸媽媽上班的感性認識和經驗。二、目標預設: 一次社會活動,我想教師應注意在活動中累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1、理解各行各業的勞動對人們生活的意義。2、積極運用采訪、交流等多種方式了解父母和周圍人的工作。3、連貫、清晰的表達自己對成人勞動的觀點,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樂于補充。三、活動重點、難點:通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我把重點定為:在幼兒理性的了解了各行各業的基礎上,感性認知各行各業的勞動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四、設計理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建立了家園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來拓展幼兒感性與理性經驗的機會,讓幼兒走出學校,邁向社會,進一步的了解父母的工作,體恤父母的辛勞。列夫托爾斯泰提醒我們:創造孩子體驗幸福的機會,就是指引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灑在自己心靈上的陽光,是為孩子提供正常、健全、和諧的教育生活,家園互動可以提供給孩子更多不同的感官體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五、設計思路: 該社會活動以問題提示幼兒,引起幼兒對父母工作的好奇心,在離開幼兒園之余,運用采訪或者閑談的形式與家長進行初步的交流,了解父母的職業,還可以去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看看,回到幼兒園以后和老師以及別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父母是什么職業,他工作的地方是什么樣子,他們工作的狀態是什么樣,在各種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成人認真、細心的優良品質,啟發幼兒樹立自己的理性。六、教學過程:活動準備:1、一張爸爸媽媽上班時的照片2、輕音樂《kiss the rain》一、引出話題(幼兒席地而坐)1、你們都知道爸爸媽媽送完小朋友以后都去哪兒了嗎?二、幼兒介紹自己父母的職業1、你們都去采訪過自己的爸爸媽媽的職業嗎?2、誰來拿著照片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的?小結: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有著不同的職業,早上送完我們上幼兒園后就去勤勞的上班了。三、加深討論1、你們看照片里的爸爸媽媽是什么樣的?2、你們想一想爸爸媽媽工作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和我們在幼兒園里一樣嗎?3、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些什么呢? 四、做游戲,說理想。1、你們看了這么多爸爸媽媽的職業,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想做什么?(播放音樂讓幼兒自由討論)2、我們來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誰拿到花誰就說一說自己的理想,還要說理由哦。
《爸爸媽媽去上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感受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2.喜歡音樂活動,體驗與別人一起唱歌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旋律,引導幼兒熟悉旋律。
1.播放歌曲旋律,引導幼兒跟著旋律一起自由拍手。
師:讓我們在好聽的音樂聲里拍拍小手吧!
2.小結:和大家一起聽音樂真開心。
二、創設情景,范唱歌曲,幫助幼兒了解歌詞內容。
1.在情境中范唱歌曲。
師:今天小兔子也去上幼兒園啦,它一邊走還一邊唱著歌呢。請小朋友們聽聽它在唱些什么?
2.提問:小兔子唱了些什么?小兔子的爸爸媽媽去干嗎?小兔子是怎么上幼兒園的?
3.小結:小兔子真是勇敢的好孩子,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還問老師好呢!
三、情景延續,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1.鼓勵幼兒依次跟著小熊、小貓(歌曲mp3)唱一唱歌曲。
師:小熊和小貓也要上幼兒園去啦,你們聽他也高興的唱起了歌,我們跟著小熊一起學一學。
2.教師彈奏鋼琴同幼兒一起學唱歌曲,提出歌唱要求: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
四、引導幼兒夸夸小兔子、小熊和小貓,鼓勵幼兒愉快入園。
師:小兔子、小熊和小貓真勇敢,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我們一起夸夸他們吧!我們也都很棒,也夸夸自己!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采用了玩偶的形式導入,幼兒都顯得很感興趣,并且都很積極的和玩偶們打招呼。在之后的欣賞過程中,我也是用玩偶來呈現的,我發現孩子們傾聽的能力都很好,在示范了一遍過后,孩子們的回答一下子就把歌詞展現了出來,歌詞的學習顯得很容易。于是就開始跟著鋼琴伴奏一起練習,但是由于我們班有幾個幼兒對歌唱活動很感興趣,并且聲音比較響亮,學會了之后一起唱起來就顯得有些“吵”,于是我用了一個玩偶,將玩偶的耳朵捂住,提出問題:“為什么小兔子把耳朵捂住了呢?”請幼兒自己進行反思,在幼兒們的回答中,我重新的提出了要求,用好聽的聲音而不是響亮的聲音來進行演唱。所以我的后半部分活動其實側重點就在于請幼兒輕輕的、用好聽的聲音來進行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