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猴子造橋
【教學目標】 1、幼兒能感受故事帶來的情趣與樂趣。 2、對橋的作用和意義有更深一步的體會。 【教學重、難點】讓幼兒對橋的意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長臂猴子布偶若干;模型橋;幼兒用書5-6頁;掛圖《猴子造橋》;故事磁帶或cd。 【教學過程】 一、推測橋的起源。 在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上,對幼兒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把誰請到我們的教室來了?——橋 1、你們知道橋是怎么來的?(幼兒:工人叔叔造的。) 2、那你們還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橋是誰造的呢?(等幼兒回答后)教師引導幼兒與猴子造橋聯系上。他為什么想要造橋呢? 二、聽故事,討論故事情節。 1、下面我們來聽聽老師給你們帶來的故事《猴子造橋》。 聽了這個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故事里面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 猴子造的橋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幼兒來想象。 2、看掛圖,再聽一遍故事。 我們第二遍故事已經聽完了,那我們來討論一下: ——猴子為什么要搭橋?(要摘果子) ——他們用什么方法搭橋呢?(用身體) ——他們掛在樹上蕩來蕩去像什么?(蕩秋千) ——圖片上最下面的那只小猴子是怎么樣做的? ——其他的那些猴子做了什么呢? ——他們摘到果子的后的心情怎么樣? ——你喜歡這座猴子橋嗎? ——你愿意做搭橋的猴子還是去摘果子的猴子?為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 (1)我們聽了猴子造橋的故事,那你們覺得跟老師的模型橋一樣嗎? 猴子橋有什么用?出來摘果子,猴子還可以去對面山上做什么? (2)這些猴子聰明嗎?(幼兒回答:聰明) 我們的小朋友也棒的那我們來幫小猴子們想想,它們除了用身體搭橋,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去對面的山上呢? 三、游戲《猴子橋》 1、老師今天還請了很多客人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將準備好的小猴布偶請出來,與幼兒打招呼。那我們也邀請小猴子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吧!你們愿意嗎? 2、教師發下布偶小猴子,與幼兒一起回顧猴子造橋時的情景。故事里的小猴子一樣造橋,請幼兒把它們一個一個的連起來。 3、教師來當大樹,現在我來請一名做的很棒的幼兒當對面的大樹。教師甩動這串猴子,請對面的幼兒接住,搭成猴子橋。其他的幼兒扮演猴子,從“橋上“走過去摘“果子(幼兒用手食指和中指,當腳,從布偶上面走過去,對面的小朋友的口袋里裝了仿真水果,幼兒找出一個后,又有序的從“橋上走回來)。 4、在規定的時間里分兩組,進行比賽。那組采回來的果子多,就算勝利。(要求:有次序,不能從“橋上掉下來) 附故事:猴子造橋 據說世界上的第一座橋是猴子造的。 有一天,猴子最喜歡的紅果子被采完了,可對面山上還有許多呢。但是,中間有一條小溪,溪水又深有急,猴子們都不敢眺過去。 老猴子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帶著大家來到山頂,讓個頭和力氣最大的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抱住樹干,讓另一只猴子抱住他的腰,其他猴子也一只接著一只的抱者懸下去。 一只,二只,三只,四只,五只,不夠不夠! 六只,七只,八只,還不夠! 九只,十只,夠了!夠了!老猴子喊到,然后他用力推起這串猴子"一,二,三"!猴子門在空中飛起來,最后的那只猴子甩出尾巴,牢牢的勾住了對岸的大樹。哈哈,猴子橋造好了!剩下的猴子歡天喜地的從橋上走過去,采回了許多的許許多多的紅果子。 以后,猴子們只要想吃紅果子,就造起了猴子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