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十二生肖》
案例背景: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生肖不僅是一種形象生動的紀年,紀月的方法,更與每個人結合起來,賦予了一種神奇的性格,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主動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用禮貌的語言進行交往。”最近我發現孩子們對屬相非常感興趣,常常在一起談論有關問題,有的小朋友問:“老師,你是屬什么的呀?”之類的話,抓住孩子這一興趣點,于是,我們段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十二生肖》作為一課三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與改進,最后展示出一節成功的教學活動,一課三研的過程讓我進步很大感受頗多。案例描述及分析:【第一次教學】片段一:活動一開始時,我就依次提問:1)“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龍年)。2)你們家里人是屬什么的呢?(我的爸爸是屬龍,還有屬蛇,老鼠,羊,我媽媽屬雞,鼠,羊)“你屬什么?(屬狗還有說屬豬)你還知道哪些生肖”?(兔、馬、猴)孩子們興趣勃勃的一下子說出了很多屬相。片段二:我利用圖片邊講述故事邊依次提了四個問提:1)牛、老鼠、老虎比賽鉆山洞?你們覺得誰會得第一?為什么?(幼兒猜想后繼續講述)2)你認為誰會最先爬到山頂呢?為什么?(幼兒猜想后繼續講述),3)你認為誰會跨的最遠呢?為什么?(幼兒猜想后繼續講述)。4)接下來動物們要進行什么比賽呢?誰能跳過去得第一呢?為什么?(幼兒猜想后繼續講述)孩子們很平淡的說出自己的理由,思維沒有擴展,而且越后面的問題越沒興趣,尤其是跳高跳遠分不清。片段三:做十二生肖的游戲,教師:“今天我們來做十二生肖的游戲,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動物掛好”,孩子們各選擇一個生肖掛在脖子上,但很難看到別人帶什么,教師只好幫助孩子依次排好順序。【分析】第一次教學活動后,讓我深深體會到,老師講的多,孩子講的少,并沒有師幼互動以及激發孩子真正的興趣,當聽課老師和我一起做下來研討時,我發現了這節課的不足:比如提問的設計,教育的擺放運用。首先我覺得在第二個環節中的提問太籠統了,都是說你覺得誰會得第一,為什么?孩子們的思維和興趣都沒有被我提升起來,整個活動只有平鋪沒有高潮,而且跳高跳遠份不清,教師只能用動作比劃最后孩子才大概了解,再者在最后一個環節里我只提供了掛圖,讓孩子們排隊,卻沒有考慮到孩子們這樣很難看到別人是什么生肖,這樣其實給動物排隊帶來難度,沒有真正發揮幼兒操作材料的意義,也沒有很好的達到目標,為活動延伸。【第二次教學】片段一:我出示鉆山洞,爬山,跳高、跳遠的圖片,讓孩子了解這四個項目的特點。片段二:同上邊出示圖片邊講述故事,第一個問題:牛、老鼠、老虎比賽鉆山洞?你們覺得誰最快鉆出山洞?為什么?2)爬山比賽誰的獲勝率比較大?為什么?3)跳遠項目誰會跳的最遠?為什么?4)誰會跳的最高,為什么?最后把十二生肖的圖片按順序擺好,并朗誦相應的兒歌,增加對他們順序的記憶。片段三:給十二生肖排隊,教師交代:“每桌一份十二生肖的圖片,請孩子們一起合作按順序給動物排好隊伍。”孩子們高興的將一個個動物排好對,還幫助別人糾正順序。【分析】經過第一次的教學,發現跳高跳遠是孩子們比較難理解的,因此,將四項運動項目放在開頭就提出來讓孩子觀察討論,將難點前置。但是這樣對整個的活動沒有一點的幫助,而且與目標脫離,第二個環節中的提問雖然稍做改進,但是還是太籠統了,沒有高潮,很平淡,再者在最后一個環節改為分組合作完成十二生肖的排練順序,既為幼兒對他們順序的回憶和鞏固,又讓孩子們提高合作的能力。根據前兩次的優缺點,我們設計了第三次教學活動【第三次教學】片段一:活動一開始時,我就依次提問:1)“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龍年)。2)你們家里人是屬什么的呢?(我的爸爸是屬龍,還有屬蛇,老鼠,羊,我媽媽屬雞,鼠,羊)“你屬什么?(屬狗還有說屬豬)你還知道哪些生肖”?(兔、馬、猴)孩子們興趣勃勃的一下子說出了很多屬相。孩子們說出一個生肖我并出示相應的圖片。片段二:我邊講故事邊出示相應的圖片提問一:“你覺得這三個動物誰會最先鉆出山洞,為什么?。提問二:“爬山比賽誰會事最后一名?”片段三:我出示跳高跳遠的兩個詞語,問:“你們這人這兩個詞語嗎?”“你知道跳高跳遠是怎么養的”,幼兒:“跳高就是要跳的很高,跳遠就是跳的很遠”,請幾個小朋友來試試跳高跳遠吧。我出示【分析】在第一環節中讓孩子說自己知道的生肖,并根據孩子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物圖片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他們繼續討論著還說出其他的生肖,初步完成目標一: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樣不僅把今天活動的主要內容引導出來,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在片段二中我的提問與二研有所不同,這個前后設計不同,這樣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敏捷,訓練逆向思維。跳高和跳遠這里我不直接講述故事,而是出示“跳高和跳遠”兩個詞語,讓孩子念念,說說,做做動作,動靜結合,孩子們一下子就知道了跳高跳遠的區別,再在這個基礎上講述故事他們就更有興趣了。案例反思:(一)幼兒已有經驗與有效教學如何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及喚醒、啟發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與能力,這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本次一課三研的活動遵循一切從幼兒出發,根據孩子喜歡十二生肖,平日討論十二生肖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二)教學內涵的把握與有效教學在活動一研中,由于我對教材鉆研不透徹,只注意到教材表層所敘述的事件,描述的詞句,重點偏在發展孩子想象力合語言表達能力,很少考慮教材自身字里行間所透出教深層的內涵,給孩子一些生活知識,讓孩子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以及年份與生肖的關系,生肖xx年輪回一次的原理。所以只要我們把握解釋內容的主線,啟發引導就不難了。(三)活動的操作性與有效教學教學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僅滿足幼兒動口,動手是很不夠的,必須讓幼兒思維參與其中,讓幼兒先思考再操作,比如讓孩子幫我排鉆山洞的比賽結果等,或邊思考邊操作,如最后幼兒合作完成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他們互相討論,相互檢查結果,這樣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促進他們只能的發展(四)教師語言指導的針對性與有效教學教師的語言簡練,有指向性對教學的開展是有一定有效性的,比如:“你覺得誰會得第一”,“誰會得最后”。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學具,同樣的執教者,只因為執教者的指導語“略”有不同,出現的結果就大不相同,可見,學法指導是否到位,得法,直接關系到幼兒學習的效能。(五)教師的靈活性與有效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活動環節及時調整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為持續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起到推動作用。及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比如一幼兒突然說:“我屬于豬我爺爺奶奶也是屬豬的”。師:“是啊,為什么呢,聽聽這個故事能不能告訴你答案。”給孩子一個懸念。等幼兒操作好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就再回過來問他們,“剛才淘淘他跟爺爺奶奶生肖是一樣的都是屬豬,課為什么他們年齡不一樣。”在這基礎上讓孩子理解年份與生肖的關系以及xx年一個輪回的關系。教學過程是復雜的,教師與幼兒互動必須借助有效的媒介,如語言的、行動、態度或肢體語言等,要多使用發問,激勵,引申接納的積極語言,增進教師于幼兒互動的行為,采用一課三研活動,運用集體的智慧,演繹有效的教學。做到嚴密高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