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教案(精選7篇)
《月亮》教案 篇1
課 題
7走月亮
課 型
精講
環(huán)境與設施
項目與程序
分 析 與 設 計
一、
教材分析
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二、
學情分析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
2、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yǎng)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jié)的能力,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四、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jié)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五、
方式、手段
多媒體課件
六、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時間調控)
情境導入
內容展開
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語文就有什么滋味。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實現(xiàn)個性化朗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板書課題:7、走月亮)
二、學習生字詞
1、教師朗讀課文,配以多媒體課件(文章伴隨著鋼琴曲出示)。
2、學生自讀課文。(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
4、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此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5、認讀生詞。(自讀,指讀,開火車讀)
教師此時要特別注意指導“載”的讀音,在這里是“運載( zài )”。
6、讓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讀課文,誰能說說“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 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學生可能談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讓學生根據文本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麗,“我”和阿媽欣賞到清澈美麗的溪水,聞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鵝卵石間的無數(shù)個可愛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數(shù)不清的月亮。秋風輕拂,無數(shù)個小水塘中的無數(shù)個小月亮隨著微波輕輕搖蕩
檢測反饋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yè)
布置預習(學案)
(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們走過了那么多的地方,耳聞秋蟲唱歌和夜鳥拍打翅膀的聲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氣和果園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氣,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麗的月亮及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樣。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①、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
④引導學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2、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
第四自然段:阿媽領著“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著“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
(引導學生回想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時的情景,感受媽媽身上的溫暖氣息,并個性化的朗讀。)
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
3、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
三、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談感受
1、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fā)現(xiàn)我們被濃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七、
板書設計
四、整體回顧
1、《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伴隨著音樂,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2、讓我們嘗試著背誦全文。
五、小練筆
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shù)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
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寫在小本本上。
板書設計:
7、走 月 亮
月兒明亮 月光柔和
走過: 溪岸 橋 果園
(“我”和阿媽) 看到: 山 樹 草 花 星星閃爍 美好景色
濃濃親情
聽到: 秋蟲唱 鳥拍翅膀……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月亮》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并有感情地學念詩歌,理解詩歌中呈現(xiàn)的意境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歌中月亮和樹梢、池塘的關系,運用角色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
3.能注意傾聽同伴發(fā)言,并大膽地說出自己仿編的詩句。
活動重點:
欣賞并學念詩歌,理解詩歌中月亮和樹梢、池塘的關系。
活動難點:
用角色替換的方法仿編詩歌并大膽地說出自己仿編的詩句。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家長在有月亮的晚上帶幼兒外出散步,從樹間、樓放下、河邊、小橋邊等不同地方觀看月亮。
2.月亮圖片,背景音樂。
3.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亮圖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意境。
師:今天呀,老師請來了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好朋友是誰呀?它是什么樣子的呢?(月亮,圓圓的,黃黃的)
二、集體欣賞教師富有感情的配樂詩朗誦。
1.師:小朋友都喜歡月亮,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關于月亮的詩歌吧!(師朗誦)
2.師朗誦詩歌后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月亮和誰好?和誰是好朋友呢?
三、出示背景圖畫面,同時播放詩歌錄音。
1.集體傾聽詩歌錄音,進一步感受詩歌意境的美。
2.師:詩歌中有誰?(根據回答出示圖片)小鳥、青蛙和寶寶分別是在哪里看到月亮的?他們說什么?
(1)小鳥在哪里看到了月亮的?(樹上)小鳥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掛著樹上的)那我們用一句好聽的話說一說“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
(2)青蛙在哪里看到月亮的?(池塘里)為什么青蛙會在池塘里看到月亮呢?(因為青蛙生活在池塘里)青蛙在池塘里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漂在池塘里)用一句好聽的話就是“每一個池塘,漂一個月亮”
(3)寶寶也在什么地方看到月亮了啊(臉盆里)寶寶看到月亮是怎樣的呢?(盛在臉盆里的)用一句好聽的話就是“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
3.師幼跟隨錄音完整跟念詩歌。
四、嘗試仿編詩歌。
1.替換動物仿編。
師:每一顆樹梢,掛一個月亮,除了小鳥說“月亮和我好”,還有誰也會說“月亮和我好”?(引導說出晚上出來活動的動物)
師:每一灣池塘,漂一個月亮,除了青蛙說“月亮和我好”,池塘里還有誰也會說“月亮和我好”?
2.將幼兒編的詩歌整理,大家一起朗誦。
延伸:指導幼兒大膽想象并仿編。
師:除了樹梢、池塘,還會有什么地方接近月亮,還會有誰說“月亮和我好”呢?
例如:每一條小河,有一個月亮。小魚說:月亮和我好。每一座小山,頂一個月亮。貓頭鷹說:月亮和我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內容中月亮和樹梢、池塘的位置關系,通過圖片展示,孩子們很容易理解,活動重點的突破較為簡單。但是活動的難點對孩子們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讓孩子獨立進行創(chuàng)編實屬不易,因此在創(chuàng)編第一幅圖片的時候我念前兩句,孩子創(chuàng)編的部分僅僅是替換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第二幅圖片的創(chuàng)編我先請個別幼兒自由說一說,孩子們并不能順利地按照詩歌結構進行創(chuàng)編,此時教師總結孩子的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接下去幾幅也如此,在幼兒創(chuàng)編困難的時候老師進行總結性創(chuàng)編。在難點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有些幼兒還有點來不及反應,因此我覺得活動的設計可做適當調整,可以這樣設計:在學習詩歌內容的時候不僅提供圖片,再提供關于詩歌的圖譜,讓孩子們在圖片的視覺提示下理解圖譜并能根據圖譜念詩歌。這樣在創(chuàng)編的時候,可以在圖譜上作適當替換,這樣可以相應地降低創(chuàng)編的難度,保證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跟著念出。
《月亮》教案 篇3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第一范文網一起學習吧!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反光材料》+《月亮》閱讀答案
《反光材料》閱讀
夜幕下當你乘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你不但會發(fā)現(xiàn)路邊的標志閃閃發(fā)光,而且會看見路面標線像一條條晶亮的光帶,這真令人驚奇。但是,汽車開過以后再向后望去,那些發(fā)光標志卻不見了,留下的只是茫茫夜色。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是一種新型回歸反光材料起的作用。這種材料能夠將汽車前燈的大部分光線按原路反射回去 ,使駕駛員輕松看清路標。這種新型照明材料對光的反射率比普通油漆高許多倍,可見度高達幾百米甚至數(shù)千米。
大家都知道光的反射有漫反射和鏡面反射,為什么回歸反光材料能將光線按原路返回呢?其實,這主要歸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當一束光線在一定范圍內以任何角度照射到微珠前表面時,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層上,反射層將光線沿著入射光線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就形成回歸反射。當許多玻璃微珠同時反射時,就會出現(xiàn)前面的光亮景象。
實驗表明,當玻璃微珠的折射率接近1.9時,入射光線能夠很好地聚聚焦在玻璃微珠的后表面,這時的回歸反射效果最好。當折射率小于或者大于1.9時,入射充線分別聚焦在玻璃微殊的外面和內部,這時的回歸反射效果會有所降低。實際使用中由于客觀條件的影響。玻璃微珠的折射率通常在1.9—2.1之間,而它的直徑通常小于0.8毫米。如果在玻璃微珠的后面添加一層反射層,那么回歸反射的效果就更好了。
如此神奇的玻璃微珠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生產過程是這樣的:先把原料在非常高的溫度下熔化成玻璃液,玻璃液經過特殊的噴嘴形成許多霧狀液滴,這些液滴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自動形成規(guī)則的球形,冷卻后再經過一定的處理,就得到非常有用的玻璃微珠。
用玻璃微珠可以制造許多回歸反光材料,比如發(fā)光布、反光涂料、反光油墨等等。這些材料的使用范圍遍及公安、交通、消防、鐵路、煤礦等部門,在勞防用品及民用產品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夜間行車的駕駛員,由于受到對面車輛燈光、路邊燈光、高樓探照燈及廣告霓虹燈的影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反光材料標志牌在車燈的照射下發(fā)出的明亮光線特別醒目,能夠提醒駕駛員注意相關路況信息,提高行車安全。在雨、霧、風沙等能見度較低的天氣下,反光材料就更能凸顯其價值。所以,許多發(fā)達國家規(guī)定公路和鐵路的交通標志、車身前后都必須使用反光材料,國際海洋救生機構也規(guī)定救生設備必須配備反光材料,以方便夜間搜尋和救生工作。
這種神奇的反光材料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他還有許多用武之地,等待著我們每一位熱愛科學、勤于思考者去開發(fā)。
理清思路8.閱讀選文,理清思路,請將概括后的內容依次填到橫線上。(2分)
反光材料使駕駛員看清路標→ → → 反光材料的用途
理解詞語9.“這主要歸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中的“主要”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
說明方法10.選文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整合信息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實際使用中,玻璃微珠的直徑都小于0.8毫米。
B.霧狀的玻璃液液滴冷卻后才能形成規(guī)則的球形。
C.許多發(fā)達國家規(guī)定公路和鐵路的交通標志都必須使用反光材料。
D.在雨、霧、風沙等能見度較低的天氣下,反光材料一般不能發(fā)揮其作用
《月亮》閱讀
中秋賞月,忽有友人相問:"月亮生于何年,來自何方?"
在天文學上,這個問題稱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雖然至今尚付闕如,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根據眾多的天文觀測事實,對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邏輯的推測。總的說來,大致有三種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兒。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兩者的化學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當46億年以前我們這個太陽系從一大團星云物質脫胎而出時,月球和地球分別處在相去甚遠的不同部位,它們各由當?shù)氐牟煌镔|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與小行星乃至隕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顆小行星,在它圍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為后者的引力所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wèi)星。這種學說稱為"俘獲說",倘若情況果真如此,那么,將地球與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豈不是再妙不過了嗎?
但是,地球的直徑只是月球直徑的3.7倍,相去并不懸殊;況且,迄今為止人們所知的小行星無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這么一顆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獲一顆像月球這么大的小行星亦實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形成之際,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塊塵埃云凝聚而成。它們的平均密度和化學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屬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團。地球形成的時候,一開始便以大團的鐵作為核心,并在其外圍吸積了許多密度較小的石物質。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圍殘余的非金屬物質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較小。這種學說稱為"同源說"。如此看來,月亮豈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種推測更具有戲劇性:在40多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為一體。當時地球處于高溫熔融狀態(tài),自轉很快;天長日久,便從其赤道區(qū)飛出一大塊物質,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殘跡。你看,月亮豈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兒?不過,這種理論卻面臨著許多難題,比方說,它有一個必然的推論,即月球的位置應該處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現(xiàn)在,贊成這種"分裂說"的人已經比較少了。
可愛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誰?你盡可以諱莫如深,人類卻總有一天會掀開你的神秘面紗,把你的真相查個水落石出!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邂逅:(2)諱莫如深:2.文中關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種學說分別是什么?
3.說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請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4."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顆小行星"中的"可能"為什么不能刪去?
5.寫出三句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句及作者。
參考答案
1.①邂逅:偶然遇見(久別的親友)。②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2.俘獲說,同源說,分裂說
3.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塊塵埃云凝聚而成。4."可能"表示推測,去掉后則變成了肯定,表意則不夠準確、周密。。
《月亮》教案 篇4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席慕蓉
孩提時代,每逢有月亮的夏夜和秋夜,我們總喜歡坐在院子里,一群孩子嬉嬉鬧鬧,搶著背誦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伙伴們稚氣的聲音傳得很遠很遠,從此故鄉(xiāng)寧靜的山村,增添了幾分詩意的美。
想來李白是特別喜歡月亮的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童稚時代結識的月亮,成了陪伴他一生的朋友,孤獨的時候,竟可以和月亮在一起喝酒。詩人的境界,有幾人能及?
后來,在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讀到這樣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閉上眼睛,這絕美的畫面就出現(xiàn)在眼前,在我看來,再沒人能超越蘇軾對月亮的描寫。
蘇軾對月亮情有獨鐘,“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為什么詩人總是孤獨的呢?官場失意、和兄弟無法相聚,便只能把滿腔的情緒遙寄到月亮。“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人生的苦悶,似乎只有月亮能解。此時的詩人已然變身哲人,追求人生的終極境界,便是“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
月亮,是李白和蘇軾的知己。
而 在我的心里,月亮就是故鄉(xiāng)。
現(xiàn)在的我,喜歡在深秋早上的六點,到曠野里去看月亮。月亮浮在天空中,像彎彎的美人的眉,亮,很亮,那光輝是美人的眼眸!
然后我看見了北斗星,像一把勺子,尾巴指的是北方嗎?應該是的吧。北方?那是我的家鄉(xiāng)啊,是那個我曾經努力了很多年想要離開而后來終于離開現(xiàn)在卻日夜想要回去的地方。鼻子一酸,眼淚就流下來了。
想起《飄》里的郝思嘉每次受傷的時候,就會回去那個小時候的莊園,伴你成長的那些山山水水,土地和樹木,總是能給你力量,給你撫慰,讓你受傷的心不再那么疼痛。
可是我的莊園呢,你又在哪里?
《月亮》教案 篇5
我愿你的心間有一篇寧靜夜空。月亮搖曳,搖曳在沉寂的夜空中,簡單到極致的美麗。
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池塘,漂一個月亮,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寶寶說:“月亮和我好。”
這是我本次新教師亮相課的中班語言活動《月亮》,詩歌的語句溫婉和諧,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意境。
通過本次的活動,通過王老師的評課,讓我感觸很多,作為一個新教師,我們需要學的實在是太多了,需要反思的也很多……
一、目標定位偏難,幼兒基本掌握
針對我的兩個目標來說,第一個目標偏難,但是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還算不錯,不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太過于去抓住目標進行教學,顯的有些死板,不夠靈活。第二個目標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動中不太能體現(xiàn)出來,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靈,體現(xiàn)一種純凈寧靜的美,但是在活動中沒有營造起這樣的氛圍,這是有點欠缺的。可以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播放一點關于夜晚的輕音樂,讓幼兒仿佛置身于夜空中。
二、內容主體單板,幼兒興趣不大
整個活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比較老套,缺乏新意。
導入部分過于著急的想去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幼兒思考的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體現(xiàn)的還不夠,可以讓幼兒來說一說會在哪里看到過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可能由于我是新教師的原因,我怕把問題拋出去之后會收不回來,還是要在以后的更多活動中自己獲取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請幼兒第一次欣賞完詩歌的時候,我提問的問題可以在廣泛一點,不要把問題框死在詩歌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發(fā)揮想象力,讓他們想一想聽到了什么,他們的思維肯定還會更加廣闊。
在活動中應該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兒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過分的去強調了詩歌的題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兒提出的《月亮和我好》,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環(huán)節(jié)倉促,主題沒有升華
過于倉促的去結束活動,而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題升華部分,可以在結束部分讓幼兒在說說,可以給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動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靜純凈。突然的讓幼兒出去給月亮找朋友也顯得有點不切實際。
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較稚嫩,作為我自己也比較內向,在幼兒面前還不能放開自己,顯的有些拘謹,情感的表現(xiàn)還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聲音來吸引幼兒,這也是我在以后需要繼續(xù)發(fā)展的方向。
本次的亮相活動,也是我作為新教師的一個起點,王老師給予的意見和評價也是我以后繼續(xù)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這樣一片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我也一定會繼續(xù)努力,不斷吸取師父或者有經驗的老師的良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為八幼的持續(xù)發(fā)展添磚加瓦。
《月亮》教案 篇6
師:上課前同學們聽到的那首曲子叫春江花月夜,人們喜歡月亮用各種形式表達對它的情感,如歌曲,繪畫,舞蹈……今天我們就用文字來表現(xiàn)我們眼中、心中的月亮。(板書課題)
師:月亮真的那么美嗎?同學們先來欣賞幾副月亮的圖片(播放圖片)
(此時學生發(fā)出驚嘆,并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看后你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我發(fā)現(xiàn)圖片上的景物都很美,月光一照就更美了。
師:是啊,月光就是那么神奇,什么景物只要籠罩在它的光芒之下,就會顯得格外純凈,格外柔和。
生:我看到月亮在變,有的圖片月亮是圓的,有的圖片月亮有彎彎的像小船一樣。
師:很好,你觀察的非常細致,你注意到月有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現(xiàn)象,善于觀察是個很好的寫作習慣。
生:老師,我從第一幅圖片上看到月亮身上好象有一塊一塊的陰影,特別像傷疤。我想月亮姐姐會不會疼呢?她把光灑到人間,她真了不起。
師:你真是個善良的孩子,文章缺少情感,就會失去情感,老師相信你寫的文章一定會非常感人。
生:我看到這么美的月光,我一直在想,月亮上真的有奶奶說的嫦娥、玉兔和桂樹嗎?
師:古老的傳說總是那么美麗,文章中如果能恰當?shù)囊雮髡f或故事會顯得更生動有趣。為文章增添許多色彩。
生: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月亮和太陽都是掛在天上的,都很亮。但它們不一樣,太陽的光是金色的,給人感覺很炙熱,而月亮的光是銀白色的,給人感覺很柔和。
師:很好,你通過月亮和太陽的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不同的特點,比較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希望一會在你的文章中就用這種方法來出月亮含蓄、獨特的性質。
師:同學們,美好的月光總是會勾起人們的無限遐想,真是無法想象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月亮,那將失去太多的色彩,文學史上將損失多少浪漫的詩篇和美麗的傳說啊。那同學們,你們喜歡月亮嗎?
生:喜歡!
師:板書(為什么——喜歡)
師:好文章的產生都是源于作者對所描述事物的喜愛和向往,同學們只有喜歡月亮才會去觀察它,了解它,才能寫出好文章來。與月亮有關的話題很多,同學們可以寫什么呢?
(板書:寫什么)
生:我想寫美麗的月色。
師:美好的月色的確值得我們去贊美。
(板書:月色)
生:我想寫去年中秋節(jié)全家賞月時發(fā)生的事。
師:可以,本單元《月跡》就寫了作者兒時賞月、尋月的經過。
(板書:賞月經過)
生:我想寫寫有關月亮的故事、傳說。
師:如果能改變或自創(chuàng)一些小故事就更好了。
(板書:故事、傳說)
生:我想寫未來月球是什么樣子的。
師:人類登月為我們揭開了月球神秘的面紗,月球未來的發(fā)展我們非常期待。
(板書:未來的月球)
生:人類都登上月球了,我想寫有一天人類都在月球上生活。
師:希望你的想象加上一點科學依據就更好了。
(板書:在月球上生活)
師:這么多可寫的內容,你們想選擇哪一個呢?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手中查找到的資料選一選,接下來我們就分組學習。
按學生自由選擇,將學生分為五組:
a組描寫月色10人
b組寫賞月經過8人
c組有關的故事傳說8人
d組未來的月球12人
e組在月球上生活5人
師:各個小組寫作目標已經確定了,那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一下怎么寫的問題。
(板書:怎么寫)
師:小組學習有一定的要求。
大屏幕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小組合作要求:
1、分工明確人人參與。
2、各抒己見學會傾聽。
3、互相幫助協(xié)作完成。
4、內容有記錄,結果有匯報。
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記錄并準備匯報。教師巡視指導。
師:各組匯報的同學進行匯報,組員和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生:我們是b組寫賞月經過,經過討論,我們知道了要寫清楚賞月的時間、地點,重點把賞月經過寫具體,還要寫和誰賞月,說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把事情經過寫具體很重要,但文章中也要有月色的描寫,千萬不要忽略。
(板書:真實具體)
生:我們是a組,描寫月色。我們小組想利用對比、擬人或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月亮,結尾想抒發(fā)一下情感。
生:我想補充:還應注意描寫景物要按一定的空間順序。
師:a組匯報的很好,組員補充的也很好,但除了他們說的以外還可以借鑒本單元開卷有益中巴金先生寫月亮時動靜結合的手法,除了寫靜態(tài)的月色之外,再寫寫月色的變化就更好了。
(板書:情景交融)
生:我們是d組,寫未來的月球,我們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了現(xiàn)在月球上有那些資源,它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還知道月球是反射太陽的光,所以看起來很亮,其實自己并不能發(fā)光,我們想象將來有一天,月亮自己會發(fā)光,上面會有生命存在,也許會出現(xiàn)月球人。他們愿意到月球做客,和我們交朋友,我們還有一個組員想象以后在月球上舉行甲a聯(lián)賽,或到月球上七日游等等。
師:你們想象很豐富,那么再聽聽e組在月球上生活會是怎么樣。
生:我們是e組,我們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我們就移民到月球上在那里建許多適合我們生活的基地,研究出一些機器人為我們服務,令我們更輕松的生活。
師:想象成為現(xiàn)實,還需很長時間,所以現(xiàn)在我們還應該注意保護地球資源,另外想象要積極向上,要美好,不能一提想象就發(fā)明一種機器人代替人勞動。不勞而獲的生活不可能幸福。
(板書:想象要合理,積極向上)
生:我們是c組,寫有關月亮的傳說,我們小組搜集到的傳說,有嫦娥奔月,吳剛造反等等。我們小組還有一名同學自己編了一篇童話故事《月亮姑娘的花衣裳》也很不錯。
師:很好,同學們采納了老師的建議,嘗試了改編和自創(chuàng)一些小故事,但還要注意一點,引用故事要恰當,而且必須有月色描寫,寫清楚你是在什么情況下想起這個故事,或聽到別人講起這個故事,這個情境描寫很重要。
(板書:情境描寫、自創(chuàng))
師:我們以明確了寫什么,知道了為什么寫,和怎么寫。又由許多資料可以借鑒,老師希望你們能寫出新異,給老師驚喜,15分鐘時間可以只寫片段,有問題需要幫助或遇到困難可以舉手示意我。
學生寫文章15分鐘。
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位同學的作品。
學生讀文章。
生:引用兒歌開頭很新穎。
生:關于月色的描寫非常美,值得我們學習。
師:缺少一點想象的情境,兒歌引用有點突然。交代一下是在什么樣的景色下使你想起這首兒歌就更好了。
學生讀文章。
生:突然一詞用的不準確。
生:事情經過寫的非常詳細具體。
生:不僅寫了事,還有景色描寫,做到了老師要求的情景交融。
師:李白的詩句選擇的不是很恰當,應改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更能體現(xiàn)你盼望中國臺灣小朋友早日回歸祖國懷抱與你團聚的心情。
學生讀文章。
生:題目與文章內容不符合,應該換一換。
生:個別句子不是很通順。
生:擬人手法用的非常好。
生:“月亮像個小圓球”這個比喻不恰當,月亮不像圓球像圓盤。
師:把彎彎的月亮比做一張餅被啃去一口不太準確,“啃”字不恰當,月亮的邊緣是光滑的。可以用“不知細葉誰裁出”中的“裁”字會更傳神。
師:同學們時間關系,文章我們就欣賞到這。作家筆下的月亮是多姿多彩的,詩人筆下的月亮是多愁善感的,但老師更喜歡同學們筆下的月亮,你們筆下的月亮是最充滿情趣的。人們常說“月圓是畫,月缺是詩”中秋節(jié)快到了,舉家團圓,圍坐賞月的時候,同學們可以給家人讀一讀今天寫的文章,在和家人一起為這篇文章配上一幅美麗的畫。過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中秋節(jié)好嗎?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附板書:
寫什么 為什么寫 怎么寫
月色 真實、具體
賞月過程 情景交融
未來月球 喜歡 想象豐富、合理
在月球上生活 積極向上
故事傳說 美麗
《月亮》教案 篇7
說活動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而兒童散文詩就是一種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兒童文學形式。它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還具有想像豐富,感情真摯,語言天真,意境優(yōu)美,音調和諧,節(jié)奏感強等特點。兒童散文詩的“詩情畫意”和“短小精悍”使它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到了中班后,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愿意欣賞形式優(yōu)美的散文詩,知道作品藝術語言與生活語言的不同,能初步感受到散文詩語言所蘊含的美。散文詩《月亮》中許多生動優(yōu)美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眼前,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生動逼真的情景中感受和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在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礎上能學習用較恰當?shù)膭釉~、動作、繪畫等形式體現(xiàn)詩歌美的方面,并嘗試仿編散文詩,在優(yōu)美的情景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為增加詩歌的意境感受,我精心設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烘托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
《月亮》是一首優(yōu)美動聽、充滿童趣的散文詩,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繪月夜,以幼兒的心靈去體味月亮的歡樂,充滿了美麗的想像。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月亮與小鳥、青蛙、寶寶之間的關系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不但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而且將彼此間的親密關系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作品畫面感增強,想像豐富,韻律和諧,富有童趣。整首詩歌洋溢著快樂開朗的感情,同時這首散文詩中還蘊含了一個科學現(xiàn)象“倒影”,是一篇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的作品。
散文詩不但意境美,而且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較為生動、形象、有趣,充滿了動感。如其中蘊含的一棵、一彎、一個等數(shù)量詞,掛、漂、盛等動詞以及句式“月亮和我好”,使詩歌結構齊整,句式統(tǒng)一,適合中班上學期的幼兒欣賞。
中班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和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的情緒具有易感性、易轉移,藝術的存在非常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和情感情緒特點。因此,他們無不喜愛與他們認識水平相適應的藝術品,如傾聽優(yōu)美的作品,注視鮮艷的色彩和圖像。他們會把周圍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并會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客體,該階段幼兒的想象情感特征在此會充分展現(xiàn),同時也使語言表達更為生動形象,從而獲得自由表現(xiàn)的愉快體驗。通過散文詩的欣賞還可以讓其生成一系列的活動,如,有趣的倒影等。
附:兒童詩《月亮》
每一棵樹梢, 每一灣池塘, 每一個臉盆,
掛一個月亮, 漂一個月亮, 盛一個月亮,
小鳥說: 青蛙說: 寶寶說:
月亮和我好。 月亮和我好。 月亮和我好。
在上述說課稿中,教師首先從這首兒童詩在教材中的地位說起,談到了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從兒童文學的高度強調了這首兒童詩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其次,從幼兒發(fā)展的需要角度,分析了中班年齡段幼兒對這首散文詩的適宜性。總之,教師從教材內容的重要性和幼兒發(fā)展水平的適宜性兩方面闡述了這一教學內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