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胖嘟嘟》教案(通用4篇)
《小豬胖嘟嘟》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閱讀活動《小豬變形記》
活動領域:
語言、社會領域
活動目標:
1.體會小豬的心理變化,明白"做自己最快樂"。
2.能運用"我是了不起的....我會....."的句式講述故事中人物的語言。
3.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幼兒能明白"做自己最快樂"。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了解小豬為什么要變形,體會小豬的心理變化,了解表達小豬的心情。
活動準備:
課件PPT;繪本圖書《小豬變形記》。
活動過程:
一、 介紹繪本,觀察封面,引出情節。
提問:從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故事的名字嗎?
小豬會變成什么?
教師介紹作者--英國"本 科特"。
二、 幼兒了解小豬為什么要變形。
1、 觀察圖書,了解小豬煩悶的心情。
提問:小豬的心情怎樣?
你怎么知道的?
2、猜測小豬變成了誰,原因是什么。
提問:小豬為什么要做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小鳥?
請幼兒模仿小豬變形的樣子和動作。
教師小結:小豬覺得做一只小豬很煩,他想通過學別人找到快樂,他做了許多小動物,后來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三、聽故事,了解小豬變形的過程,體會小豬的心情變化。
1、教師講故事,豐富句式"我是了不起的····我會····"。
2、請幼兒在故事進行中,復述小豬等小動物的語言。
3、運用較適當的詞語來形容小豬失敗的心情。
教師小結:小豬一次一次的嘗試去模仿其他動物,可是結果都失敗了,自己的快樂還是沒有找到。
四、 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揭示故事的結局。
1、請幼兒各抒己見,講述個人的感受,分析問題。
提問:小豬都模仿了誰?結果怎樣?小豬怎樣才能得到快樂?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
2、揭示故事的結局,體會小豬快樂的心情。
小結:小豬總想做別人來尋找自己的快樂,可是得到的卻是失敗、痛苦、難過、傷心,當小豬做自己的時候他才真正感到了快樂幸福。
五、結合幼兒生活,請幼兒談談自己的快樂。
1、 提問:小朋友你們的快樂是什么?快樂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向大家表達傳遞快樂情緒。
2、請幼兒猜猜老師的快樂,鼓勵幼兒和老師做游戲。
3、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開始部分,我沒有直接切入故事,而是讓幼兒觀察圖片后猜測小豬索要變形的動物,運用"小豬為什么要模仿他"啟發幼兒認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自身的特點,為故事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聽故事的欲望;又羞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使氣氛輕松活躍。
緊接著跳進故事中,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在有趣的圖畫和優美的音樂中,教師開始講述故事,此部分側重于語言,讓幼兒能運用故事中的語言表演模仿,體會小豬的心理起伏變化,為后面的分析討論做好鋪墊。同時讓幼兒從視聽感等方面感受繪本故事的優美,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沉思曲中我們開始了回味和思考,"做自己最快樂"其實是一個富有哲理同時又難于言喻的道理。孩子們跟隨主人公一次次的經歷失敗,他們的心中會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拋出"你想對小豬說什么?""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回味,讓幼兒置身事外去理性的分析小豬失敗的原因。教師不對幼兒的看法作出對錯的評判,充分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見解。
最后聯系幼兒生活,回想快樂經驗。生活中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哪一些屬于孩子們自己的呢?最后運用找自己的快樂來點題,讓孩子們回想自己快樂的經驗,學習表達快樂的情緒。
《小豬胖嘟嘟》教案 篇2
活動目標:理解繞口令內容,感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學習正確發音:嘟、咕、嚕、乎;顒訙蕚洌盒∝i手偶;顒又攸c:理解繞口令的內容,感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顒与y點:嘟、咕、嚕、乎做到正確發音。 活動過程: 1. 出示手偶,導入教學。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有趣的動物,看看他是誰?它長得怎么樣?(胖嘟嘟) 2.教師示范朗讀繞口令,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繞口令,名字叫《小豬胖嘟嘟》,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教師慢速朗誦后提問:詩歌里說了小豬什么事? 操作手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小豬的可愛。 提問:小豬長得怎么樣? 小豬是怎么吃東西的? 小豬除了喜歡吃,還喜歡干什么? 小豬可愛 嗎?可愛在哪里?(學習模仿象聲詞:呼嚕嚕、咕嚕嚕) 教師用慢速和快速兩種不同速度朗讀繞口令,引導幼兒感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 提問:老師兩次朗誦這首繞口令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朗讀會更有趣? 小結:繞口令要讀得又快又準才有趣。 幼兒學習朗讀繞口令。 1) 幼兒跟著老師朗讀,直到幼兒比較熟練地跟讀。(教師注意指導幼兒正確發音。) 2) 集體邊拍手邊朗讀,掌握繞口令的節奏。 3) 嘗試加快速度朗讀繞口令。
《小豬胖嘟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圍繞畫面展開想象,懂得遇到困難要勇敢去克服,成功了也不驕傲。
2.能用清楚地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重點:
想象故事情節,懂得遇到困難要勇敢克服,但不要驕傲。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分享交流克服的辦法。
教學準備:
1.故事完整PPT;
2.音樂;
3.大路背景圖:上面有若干"石頭"(石頭背面貼有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的圖片,正面畫上不等數量的地雷);
4.石頭小豬的標簽;
5.乒乓球,標有笑臉和哭臉地投票箱各一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形象,引出故事
。ó嬅妫菏^小豬)提問:它是誰?它和我們平時見到的小豬有什么不一樣?
二、觀察畫面、想象情節
。ㄒ唬┯赂业氖^小豬1.(畫面:小豬在路上散步)提問:小豬往前走將遇到什么?
。ㄒ龑в變褐攸c關注有"困難"二字的路牌)
提問:小豬遇到了什么事?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去做?
。ㄒ龑в變赫f出注意避讓、快跑、堅持、用力氣等各種克服的辦法)小結:面對困難不退縮,努力去戰勝困難這就是勇敢。小豬真勇敢!
。ǘ湴恋氖^小豬
1.(組圖:被小石頭、大石頭砸-被龍卷風吹-被雷劈)
提問:小豬變成了石頭小豬后又遇到了什么事?遇到那么多危險,為什么小豬一點沒事?現在它心里可能會怎么想?
2.(組圖:哈哈大笑-踢到小石頭-滾下山坡-摔回原樣)
提問:小豬為什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
小結:以為自己的本領很大就看不起小困難,這就是驕傲。小豬太驕傲了!
3.完整聽賞故事(音樂)
三、投票評選,凸現主題
1.自主投票(出示投票箱和乒乓球)要求:幼兒每人拿球投一次,喜歡小豬的投進笑臉的箱子,不喜歡的投進哭臉的箱子。
2.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小結:大家喜歡的是小豬的勇敢,不喜歡它的驕傲。所以我們要學習勇敢時候的小豬,后面變驕傲的小豬可要不得。
四、遷移故事,滲透情感
1.(路和石頭背景:后面貼有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難圖片,正面用地雷數量表示困難大。⿴煟涸龠^不久,你們就要上小學了,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就像小豬遇到的石頭一樣。請你們用自己地辦法去克服它。
2.幼兒自己或合作選擇石頭(困難),和朋友商量克服困難的辦法。
3.分享交流自己的辦法。(獎勵石頭小豬標簽)專家點評:(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黃瓊老師)優點:
活動中,教師能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在其引導和啟發下,該班孩子能充分展開想象,敢于表達,敢于質疑,孩子語言發展水平高,語言質量好。教師能很好地尊重和傾聽孩子的反饋,能及時鼓勵孩子自身的想法。在孩子觀察畫面的過程中,也能做到及時突出重點,啟發孩子思考。整個活動,教師節奏上把握比較好。環節設計如"投票"帶有趣味性,體現出設計的巧妙與時代感。最后環節能突出孩子的意識,整個活動都能較好體現出孩子的自主。
改進:
1.互動后的歸納、梳理和概括能力需要加強。面對孩子出現的不同觀點,也要明確給出自己的理由,提高孩子判斷的能力。
2.最后解決困難的環節,可以聯系幼小銜接來說,突出中班的意識,用小學的要求跟孩子互動,提升中班幼兒的能力。
3.在繪本的選取上還需加以改進,這樣可以避免勇敢和莽撞觀念上地沖突。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小豬胖嘟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仔細觀察圖片并講述。
2.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幽默的情感。
3.喜歡模仿故事中的象聲詞。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仔細觀察圖片并講述。
難點:模仿故事中的象聲詞
活動過程:
1.出示“魯尼”和“小豬”,談話導入課題。
分別出示魯尼和小豬,引導幼兒跟他們打招呼。(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與小豬和魯尼打招呼,調動幼兒的興趣。
2.分頁觀察畫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聲詞。
(1)觀察封面上面都有誰,猜猜他們在干什么?
(2)出示第一張圖觀察圖片講述。
提問:為什么小豬說魯尼和他一樣可愛呢?
(3)魯尼和小豬睡覺。
引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睡覺時的樣子,進行能講述。各尼和小豬是怎么睡覺的?(小朋友學一學他們睡覺的樣子)
小結:困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呼嚕呼嚕”睡覺。
。ù谁h節讓幼兒閉上眼睛,師幼輕聲細語地交談,在故事情境中體驗生活樂趣。)
。2)魯尼和小豬吃飯。
引導幼兒學著講述故事,觀察魯尼和小豬吃飯的樣子,并模仿魯尼和小豬是怎樣吃飯的?
小結:原來餓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吃飯是一樣的。
(3)魯尼和小豬喝水。
引導幼兒猜想后說出:魯尼和小豬喝水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小結:渴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咕嘟咕嘟”喝水。
(4)魯尼和小豬生氣。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從哪里看出他們生氣了?模仿生氣時是什么樣子的?生氣好不好?
。5)魯尼和小豬高興。
引導幼兒觀察面面后,分別說出:魯尼與小豬高興時的樣子。學一學他們高興時的樣子。講述故事。
小結:原來是魯尼真的和小豬一樣可愛呢。
3、完整欣賞故事,感受故事情節的愉快和幽默。
觀看課件,在輕松的音樂中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體驗相親相愛在一起的感受。
活動延伸:
魯尼和小豬給我們帶來好聽的故事,我們給他們跳一支《快樂小豬》舞吧。
課后反思:
幼兒在模仿象聲詞中豐富語言內容。故事中將睡覺、吃飯、喝水等生活環節用生動的象聲詞加以表現,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呼嚕呼!、“啊鳴啊鳴”、“咕嘟咕嘟”等象聲詞,豐富他們語言的內容,增強幼兒理解和表達的能力。體驗故事內涵。在討論講述之后,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體驗故事的愉快和幽默,從而為幼兒的完整表達提供模仿表現的機會。
本活動不足之處缺少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情緒。小豬和魯尼為什么生氣?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高興起來?等問題遷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并引導他們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