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教案(精選2篇)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教案 篇1
設計意圖:在《鳳凰康軒》幼兒教材中班的語言課中,有一個《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的故事活動,在《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中班的孩子正處在語言的爆發期,在故事中,既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有小動物們之間的對話,為了能夠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或其他人進行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能夠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角色表演
3.引導幼兒感受與別人分享的快樂心情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能夠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準備:ppt,大樹頭飾,動物頭飾(啾比,小鳥,青蛙,棕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禮物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禮物的用意,引出主題故事。(談話導入,利用“禮物”引出故事)
1. 你們收到過禮物嗎?什么時候會收到禮物呢?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聽一聽,啾比收到禮物后是怎么做的?
二、教師播放ppt,通過分段閱讀法進行故事講述,引導幼兒感知故事內容
1.分段來講述故事,第一段:pptx----pptx,提問幼兒
1)啾比收到了什么樣的禮物?
2)在回去的路上都碰到了那些小動物,大家對啾比說什么?請幼兒模仿角色說話。
3)啾比是怎么做的?
4)如果是你是啾比,你會怎么做呢?
總結:當我們有了好吃的,好玩的,應該和好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你也快樂,我也快樂。并且在對別人有要求的時候要講禮貌。要說“請你讓我…..”
2.講訴第二段故事: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啾比會和好朋友們分享巧克力禮物嗎?我們大家來一起看一看。pptx----pptx
教師進行提問:
1.冬天到了,下著雪,屋子里面冷冷清清,啾比心里什么感覺?
2.他去干什么了呢?
3.他找到朋友了嗎?朋友都去哪了?他的心中是什么樣的感覺,他決定怎么做?
總結:啾比不能和好朋友分享巧克力了,因為冬天到了,小動物們全部藏起來過冬了,所以他的心里很傷心,他決定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和好朋友在一起分享。
三、通過整體式閱讀, 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學習分角色表演
1..我們都知道了,我們要有禮貌的去和小朋友交流, 有了好的東西要大家一起來分享,我們再來看一遍故事吧~
1) 使用ppt,使用整體式閱讀再次講述故事,
2)在pptx----pptx的時候,提問幼兒
3)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幼兒用“請你讓我…..“來學小動物說一說
4) 那這個時候,啾比應該怎么回答呢?
引導幼兒來學啾比來說一說。
2.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進行分角色的表演
1)老師這里有一些小動物的頭飾,我們來做一個表演活動吧!
2)邀請5位小朋友來進行表演,分別代表啾比,小鳥,青蛙,棕熊和大樹。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請幼兒來進行表演,在對話部分要求幼兒有禮貌的來進行表演。
四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和別人分享后的快樂心情
1.如果你有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你會怎么做呢?
2老師這里有一些玩具,你們想玩嗎?那要對我說什么呢?
3.每一個幼兒來對老師說一句話,引導幼兒有禮貌的來說。
4.玩具不夠了,有的小朋友還沒有玩具,怎么辦呢?
總結:我們應該一起分享來玩玩具,我們帶著玩具一起到外面做游戲吧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教案 篇2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是一個有關分享的繪本故事,故事里描述了小田鼠啾比的阿姨給了它一盒巧克力,啾比一開始并沒有準備和人家分享,后來等到它想和朋友分享的時候,朋友們已經都不在了。大叔爺爺告訴等到天氣暖和的時候朋友們回來的時候再和他們分享吧!啾比明白了以后好東西要及時地跟好朋友分享。孩子們通過故事內容的理解到了好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跟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本次活動從一本簡單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很自然地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的:
一、以課件播放為載體,讓幼兒便于理解
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仍以生動形象的事物吸引為主,活動的課件正是結合了視覺、聽覺兩方面的內容來吸引幼兒主動去學習去理解故事內容。課件中的小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幼兒比較喜歡,加上課件中所加入了故事中其他動物角色的對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在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分心的,都非常地投入。在孩子們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我也在邊上和他們一起看,《指南》中也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所以當孩子們觀看完課件動畫之后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引導他們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整個集體閱讀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去引導他們,只是陪著他們一起看,所以整個閱讀過程孩子們都是在自主閱讀,而且還發現他們能夠與旁邊的小朋友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正是借助了課件這一載體,孩子們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才會更加容易、更加明白。
二、以故事表演為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
《指南》中建議我們教師“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今天的這個故事內容就非常適合進行故事表演。故事中出現的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而且很容易表現。所以我邀請了部分孩子進行了故事表演,因為是語言活動,所以我也提出了一些語言方面的要求:請孩子們模仿故事中各種動物說話的語句和語氣。特別是表演棕熊、小鳥和青蛙的孩子,當“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失落的表情表現得非常好。當表演到“小田鼠”想起來要把巧克力分享給它的朋友時,好朋友們都不見了,這時候的“小田鼠”孤獨寂寞的心情就能夠感受到了。當然孩子們在表演的時候不可能完全照著故事中來,我也特別贊同他們能夠在表演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故事情節。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故事表演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以情感體驗為形式,讓幼兒遷移經驗
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故事表演里的交流與對話正是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鍛煉,而在表演中的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那種失落的情感也在故事表演中很好的感受出來。這種情感的體驗要比我們教師的說教有用有效的多。最后我們還提出了如果你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么做時,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剛才在故事中的經驗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了,知道應該要分享,分享才能讓別人和自己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