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坑》教案(精選2篇)
《小土坑》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語言是人類交際和拓展生活的工具,是啟迪智慧和靈敏思維的法寶和武器,語言能力是人類智能結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是未來許多能力得以發展,成熟的先決條件,尤其是語言能力與人的思維能力有著最直接和一致的發展關系。因此,語言教育成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對于成長中的幼兒來說,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學習的對象。語言使幼兒實現了與他人的溝通。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
《小土坑》講的是關于小動物的故事,而中班的孩子對小動物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這個故事幼兒很喜歡聽。而且不僅幼兒喜歡聽,里面還隱含了社會和科學兩方面的內容,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故事里的小動物們互相幫助,體現的是友愛互助的美好情操,屬于社會領域的內容;小動物在小土坑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是鏡面成像的原理,屬于科學領域的內容,體現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綜合性。
二、說目標
根據故事內容及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第一是情感目標,通過故事表演感受同伴間友愛互助的情感。這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地促進教學活動朝產生最大成效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內部需求,制定難易程度適中的目標,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才能使他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動機,引起持久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是:通過提出疑惑——觀察分析——解決疑惑,讓幼兒了解水面成像的有趣現象。這也是我的教學難點。
第三是知識目標:通過觀看故事表演,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三、說方法
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了情境表演法、觀察比較法。
1、情境表演法
通過環境創設,觀看大班幼兒的故事表演,給幼兒以視聽結合的感受,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既增強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最后,進行故事表演,讓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感受到同伴間的友愛互助,達到我的情感目標。
2、觀察比較法
首先我請幼兒比較下雨和晴天兩張圖片,觀察小土坑的不同變化;其次,我請幼兒觀察兩組臉盆,一組臉盆裝滿水,一組臉盆沒有水,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發現水面成像的現象,來完成我的能力目標,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以設疑——思考——觀察比較——解疑為活動的主線。
第一部分:觀看表演,提出疑惑。
通過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導入。在大班幼兒表演、教師講述旁白時,我配上輕音樂,渲染活動氣氛。表演結束后直接提出疑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在幼兒的心中設疑,激起幼兒想繼續探索的愿望。
第二部分:傾聽故事,思考疑問。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讓幼兒邊聽,邊看,邊想,理解故事內容,思考疑問。而后教師提問,把幼兒的思索引向深入。
第三部分:觀察比較,解決疑惑。
通過對下雨圖片和晴天圖片,裝滿水的臉盆和沒有水的臉盆的兩次觀察比較,理解水面成像的現象。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探究——討論——解決。
第四部分:故事表演,體驗情感。
幼兒自由結合,通過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中友愛互助的情感體驗,完成情感目標。
五、說反思
本次活動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一)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因為我帶的是大班,這次活動是借班上課,事先我沒有對本班幼兒進行了解,只是憑自己的主觀意愿準備了這次活動。認為這么簡單的故事,里面的對話幼兒聽一遍肯定都會了。于是,在實際操作時我忽略了強調故事內容,把重點都放在幼兒對水面成像現象的理解。因此,到最后請幼兒自由表演故事時,只有個別幾位能干的小朋友勉強表演,大部分幼兒顯得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表演。情感目標和知識目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
。ǘ┬隆毒V要》中指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倍诒敬位顒又校液鲆暳诉@一點,大部分時間都是幼兒在聽我說,出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多,幼兒的主體性體現不夠的現象。我想這也是造成最后一個環節請幼兒說的時候,幼兒不會說的原因之一。
《小土坑》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運用印染和繪畫的方式表現故事小土坑的有趣情節。
2、喜歡印染繪畫,體驗倒影帶來的驚喜。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白紙、炫彩棒、盆子、刷子、清水。
2.經驗準備:圖形組合表現正面直立常見動物造型的經驗;熟悉繪本故事《小土坑》。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土坑》導入。
師:大家還記得《小土坑》的故事嗎?(師出示圖片)看,今天誰來了?——母雞、公雞、大肥豬、小山羊、老黃牛。
二、小土坑
1、繪畫動物
師:今天,4個小動物都來到了小土坑旁邊,它們發現還缺了個小伙伴,是誰呀?(小豬)“別急別急,我來了。”是白豬還是黑豬呀?小白豬我們就用淡一點的顏色。師根據幼兒講述即興繪畫小肥豬。
。ó嬓∝i:小豬胖胖的頭,尖尖的耳朵,圓圓的鼻子,小豬的眼睛小小的,比牛的眼睛小,胖胖的身體,細細的尾巴卷起來。
裝飾小豬:小豬喜歡吃什么水果?那我們把紅紅的蘋果畫在小豬身上,畫上咖啡色的柄。臉、耳朵、身體也打扮得漂亮一點。)
2、有趣的倒影
師:打扮好了嗎?雖然我是最后一個來,但我離小土坑最近。小豬來到小土坑邊,嘩啦啦,下雨了。小雨落下來,小土坑里面積水了(哦,水可不能很多哦,記得沾好了后,刷子要在旁邊舔一舔,不然小土坑要被水沖走了)。哦,小雨下得剛剛好,不多也不少。小豬走過去瞧一瞧,再走近點。會有什么呢?——小手來回用力搓一搓,啊,小豬的倒影出來了。
3、 哇,小豬的倒影真美啊,小土坑邊開出了漂亮的小花朵。
三、幼兒創作討論
師:猜一猜,還有誰會來小土坑邊?周圍會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四、幼兒自由創作,師巡回指導
1.請你選一支自己喜歡的炫彩棒畫一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畫得稍微大一點,不然就看不到小土坑里面的倒影了,當然不能太大,不然超過了小土坑等下就照不到全身了。畫好了身體請你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小土坑邊上畫上漂亮的小花、小草。
2.用刷子蘸好水,在盆子邊沿刮一下,刷滿整個小土坑。
3.將紙對齊重疊,用手用力來回壓一壓。
五、展出作品,講評
1.現在照到的都是小動物的什么?(倒影)
2.你看到了誰?(小貓)
3.師幼游戲驗證。
師:到底是不是?我們問問看。
師幼:“小貓小貓是你嗎?”
師:喵喵喵,是我呀。我到土坑瞧了瞧,不好啦!小貓掉進土坑里啦!
附:
故事《小土坑》
下雨了,下雨了,母雞、公雞回家了,小山羊回家了,老黃牛也回家了。淅瀝淅瀝,小土坑里積水了。
雨停了,雨停了,太陽公公露出了笑咪咪的臉,母雞、公雞又出來找小蟲吃了,大肥豬又出來散步了,小山羊、老黃牛又出來吃草了。
母雞走到土坑邊,往里面一瞧,看見里面有幾只母雞。哎呀,不好了!一制母雞掉到土坑去了,“咕答答,咕答答……”母雞趕快跑去告訴公雞,叫公雞來救土坑里的母雞/
公雞走來一瞧,土坑里哪有母雞呀?只看見一只大公雞。哎呀,不好了!一只公雞掉到土坑里去了。“喔喔喔……”公雞趕快跑去告訴大肥豬,叫大肥豬來搭救土坑里的大公雞。
大肥豬走來一瞧,土坑里哪有公雞呀,只看見一只大肥豬。哎呀,不好了!一頭大肥豬掉到土坑里去了,“奴奴奴……”大肥豬趕快跑去告訴小山羊,叫小山羊來搭救土坑里的大肥豬。
小山羊走來一瞧,土坑里哪有大肥豬呀,只看見一只小山羊,哎呀,不好了!一只小山羊掉到土坑里去了。“咩咩咩……”小山羊趕快跑去告訴老黃牛,叫老黃牛來搭救土坑里的小山羊。
老黃牛走來一瞧,土坑里哪有小山羊,只看見一頭老黃牛。哎呀,不好了!一頭老黃牛掉到土坑里去了。大家快來救救它:“哞哞哞……”
大伙都來了,往土坑里一瞧,不得了,土坑里有一頭老黃牛,一頭大肥豬,一只小山羊,一只公雞,還有一只母雞。那么多動物一齊掉到一個小小的土坑里去了。大家真著急,動奔西跑,去找它們的朋友來搭救它們。
太陽曬呀,曬呀,把土坑里的水曬干了。這時候,老黃牛、小山羊、大肥豬、公雞和母雞把它們的朋友找來了。
它們往里面一瞧,什么也沒有呀!母雞說:“一定是它們自己爬出土坑來了!”
小朋友,你們說說,母雞的話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