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教案(精選4篇)
《滴答滴答》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滴答 滴答》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散文。分別描繪了小雞、小螞蟻、小朋友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雞、小螞蟻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重復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于幼兒記憶和仿編。 孩子們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并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匯,并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說教材:
(一)教學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現狀,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詞,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能對散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二)重點和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散文中優美的語詞”上,
難點是: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三、教法和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學習。其中,我還運用了觀察法、啟發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與方式:
這堂課我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出示小雞、小螞蟻、小朋友的圖片提問:“滴答、滴答,下起了小雨,小雞、小螞蟻、小朋友都在外面玩,他們會用什么方法來躲雨呢?”對于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并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第一的問題是在幼兒第一次聽老師完整地、有表情的朗誦散文后提出的“你喜歡這篇散文嗎?為什么?”,通過展示教學掛圖,把幼兒帶入詩的意境中。這個故事把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瞧,這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雨聲,多美妙啊!
我設計的第二個問題是“散文中有哪些傘?這把傘是誰做的?它為什么要做成* *傘?”這個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我在幼兒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用散文中優美的語句表達,這樣既加深了幼兒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同時有讓幼兒學習了散文中優美的語句.
緊接著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你喜歡散文中的誰?為什么?”。使幼兒在理解散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激發了每個孩子學習詩歌的愿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
第三環節,我安排的是創編活動。啟發幼兒進行拓展學習:小鳥、螞蟻、小朋友都有了傘,可是還有些小動物沒有傘呀,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么東西能當它們的傘?這一環節我采用的是直觀教學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進行自由創編,我再加以適當調整幼兒的語言,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更多的是運用激勵的手法,沒想到在一首短短的四句小詩之后,幼兒們竟又創編出許多優美的詩句,超出我的想象。這正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調動發掘幼兒潛能所至。
第四環節安排的是幼兒最喜愛的游戲活動。我自制了一些可愛的頭飾(一一展示,介紹)。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感受快樂。這是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戲時的歡樂情景。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達到玩中學的目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請幼兒們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自己設計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滴答滴答》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能對散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散文情節。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感受散文優美的語句,理解角色之間關愛之情。(在分析散文時,便從語句、情感這兩方面進行)
能對散文的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這與幼兒平日的經驗有關,為此課前帶領幼兒在雨中嬉戲,并將此遷移到小動身上,體會小動物的避雨方式,為課中的聯想做好鋪墊工作)
活動準備:
1、有過小動物避雨的經驗與聯想。
2、錄音磁帶《滴答、滴答》。
3、背景圖片和可移動的角色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主題。
1、出示小螞蟻、小雞、小朋友的圖片,提問:畫面上的小雞、小螞蟻、小朋友在干什么?
2、“滴答、滴答”出示雨滴,提問“發生了什么事?”
小結:“滴答、滴答”,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小雞、小螞蟻、小朋友真著急呀,誰會來幫助他們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滴答、滴答》。
(此環節我以聲情并茂的雨滴聲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下雨了,誰會幫助小動物們呢?設置了這么個懸念,為幼兒能夠安安心心的欣賞散文埋下了伏筆。)
二、欣賞配樂,感受和理解散文內容及情感。
1、欣賞配樂散文兩遍,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么?誰幫助了小雞、小螞蟻、小朋友躲雨?(根據回答出示角色圖)
2、幼兒再次欣賞散文,提問:散文中有哪些傘?它為什么要做成傘?(鼓勵幼兒用詩歌中優美的語句表達)
3、最后一次配樂欣賞。提問:你喜歡這篇散文嗎?為什么?鼓勵幼兒完整朗誦散文兩遍。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散文的重點是感受詩歌優美的語句及理解角色之間關愛的情感,前者通過多次的反復欣賞及解說,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但后者理解情感是很抽象的,為了讓幼兒也能直觀的感受到,我便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它為什么做成傘?并在幼兒的回答上加以提升,分析出“是為了不淋雨才撐起了傘,它能主動幫助他人,具有愛心”。這樣加以提升后,幼兒便對散文里的情感線索有了清楚的認識,重點部分也就此解決了。)
三、幼兒展開聯想,嘗試用散文中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想像。
1、出示小青蛙、小兔子、小蜜蜂的圖片,“滴答、滴答”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小青蛙、小兔子、小蜜蜂也在外面玩呢?誰會撐起傘來幫助他們嗎?這是一把什么傘?
2、幼兒結伴選一動物,自由討論,展開聯想。
3、個別回答,并鼓勵幼兒用散文中的句式表達。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除了可以讓幼兒說,還可以讓幼兒以畫畫的形式表現。)
《滴答滴答》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能對散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并進行表達。
重點:
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難點:
幼兒學會對散文中的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并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1、小雞、小螞蟻等角色的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教學掛圖《滴答、滴答》,散文錄音《滴答、滴答》,幼兒用書b《滴答、滴答》。
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展開想象:
1、教師出示小雞、小螞蟻和小朋友的圖片。——“滴答、滴答,天空下起了小雨,小雞、小螞蟻和小朋友都在外面玩,他們會用什么方法躲雨呢?”“誰有可能來幫助他們?”
2、幼兒分組討論,集體交流問題的答案。
二、感受和理解散文內容:
1、幼兒欣賞教師有表情的朗誦。——“這篇散文的名稱叫什么?”“你喜歡這篇散文哪個部分的內容?”
2、幼兒再次欣賞散文。——“你覺的散文中的哪些句子很優美、很好聽呢?”
3、教師鼓勵幼兒跟著自己,復述散文中優美的句子。
三、閱讀散文,加深對散文的理解:
1、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圖書,學習用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進行表達。——“散文描寫了哪些傘?這些傘分別是誰做的?它們為什么要做傘?”
2、感受散文中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你最喜歡散文中的誰?為什么?”“讓我們一邊聽散文一邊表演。”(教師鼓勵幼兒輕聲地跟著錄音念散文)
3、幼兒展開聯想,嘗試用散文中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想象。——“滴答、滴答,天空下起了小雨,還有誰會掌起傘來幫助別人呢?那又會是一把怎樣的傘?”
《滴答滴答》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欣賞散文,理解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2. 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詞句,嘗試仿編散文。
活動準備:
小雞、小螞蟻、小朋友圖片。
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活動。
1.出示小雞、小螞蟻、小朋友圖片。
師:今天天氣真好,大家都來到公園里,你們看是誰?
師:突然,滴答、滴答,天空下起了小雨,小雞、小螞蟻和小朋友都在外面玩,他們該怎么辦呀?”
2.交流辦法。
師: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躲雨呢?誰會來幫助他們?
師:你想了什么辦法?
二、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詞。
1.欣賞散文一遍。
(1)師:有一篇散文,它告訴了我們到底誰來幫助了他們,散文的名字叫《滴答滴答》,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教師有表情的朗誦)
(2)提問:
師:散文的名字叫什么,誰來幫助小雞、小螞蟻和小朋友的?(逐一出示母雞、牽牛花和小朋友)
師:母雞是怎么幫助小雞的?(說一說,做一做張開翅膀的動作。
師:小螞蟻誰來幫助它的?怎么幫助它的?(說一說,做一做展開花瓣的動作)
師:大樹是怎么幫助小朋友的?(說一說,做一做伸開翅膀的動作)
師:你喜歡這篇散文嗎?為什么?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找一找散文中你覺得好聽的句子。
2.欣賞散文第二遍。
(1)提問:你覺得哪一句最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散文中有哪些傘?這把傘是誰做的?它為什么要做成傘?(我們用散文中好聽的話說一說)
三、角色對話,感受散文中角色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1. 你喜歡散文中的誰?為什么?
2. 雞媽媽給小雞撐起了一把羽毛傘,她會怎么說呢?小雞又會怎么說?(請幼兒角色對話)
3. 喇叭花為小螞蟻撐起了一把喇叭花傘,她會怎么說?小螞蟻又會怎么說?(角色對話)
4. 大樹媽媽為誰撐起了一把綠葉傘?小朋友會和大樹媽媽說些什么?(猜測、對話)
四、嘗試用散文中的句式仿編散文。
1.幼兒互相討論。
師: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鳥、螞蟻、小朋友都有了傘,還有些小動物沒有傘呀,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誰來撐起傘幫助別人呢,這是一把什么傘?你可以先講給好朋友聽一聽。
2.交流。
(1)師: 滴答滴答,下小雨了,還有誰會撐起傘來幫助別人呢?
(2)鼓勵幼兒運用優美的語句仿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