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生成性主題活動——家鄉的水果
泮棟楨說:“老師,我也有一個辦法,拿一個網兜就可以了,我爸爸是這么摘杏子的。”
邵杭奕說:“拿一個梯子爬上去摘。”
燦燦說:“要是小猴子在就好了,它來幫我們摘。”
我說:“你們想的這些辦法都很好,我們還是請方彬的爸爸來幫忙吧。”于是我請來了家長來幫忙,家長拿來了很大一塊布,有拿來了很長一根棍子,我和孩子們用手拉著布接在樹下,那位家長就用棍子來敲杏子,杏子一個個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看得可興奮了:“杏子下來了,杏子下來了。”“下杏子雨了。”
3、整理回幼兒園。
4、請幼兒大膽說說摘李子和杏子的感受。
(四)活動反思
外出活動總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和熱情,李子和杏子這兩種水果在萬市是非常常見的水果,幾乎家家都有,這從家長的反饋表中也得到了證實,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摘杏子、李子的經驗,他們知道怎么樣的杏子是熟的,怎么樣的李子是熟的,是可以吃的。他們在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中將這些經驗傳達給了對方,使另外的孩子也獲得了感性的知識。
那棵高的杏子樹并不是我們預設的內容,只是孩子們在活動中無意間發現的,但是他們似乎對從高的樹上摘杏子更感興趣,所以當摘不到杏子時,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想出了各種辦法,當杏子從高高的杏子樹上落下來的時候,孩子們表現的異常興奮,“下杏子雨了。”在回來的路上孩子們還在不停地回味著,“老師,今天我想的辦法好不好?”“老師,我又想了一個辦法,拿一個皮槍把它打下來。”……
針對孩子們在如何才能從高的杏子樹上摘來杏子所表現的積極性,我們又生成了語言創編活動《高高的杏子樹》。
另外,我們將摘來的杏子和李子洗干凈,開設了品嘗區,供幼兒自由品嘗(注:杏子和李子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讓孩子們在實物品嘗中,在互相交流中,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
活動二:續編故事《高高的杏子樹》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2、能在同伴間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三)活動過程及活動實錄
1、欣賞故事,了解故事情節。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后來請孫悟空來幫忙,他的金箍棒能變長變短,孫悟空說了一聲:‘長’,金箍棒就會變長,用長長的金箍棒就可以打杏子了。”
“有一個小孩他有一把皮槍,用皮槍對準杏子來打杏子,杏子就可以下來了。”
“請長頸鹿來幫忙,他的脖子很長……”
“請風爺爺來幫忙,風一吹杏子就會掉下來,上次我們家的杏子也是被風吹下來的……”
……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延伸活動: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續編故事時,有的孩子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他知道用什么有效地辦法辦法才能摘到杏子,所以續編的情節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如用棍子打下來、用網兜、用梯子等,還有的孩子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孫悟空、長頸鹿、大象、風爺爺等等都出現在了故事情節中,雖然續編的故事情節不長,孩子的想法也略顯幼稚。但是這是孩子感興趣的,只要每個孩子能大膽想象,大膽表述,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