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秘密》教學設計(精選2篇)
《紙的秘密》教學設計 篇1
《紙的秘密》 活動反思
紙是幼兒熟悉和喜歡的,幼兒園里各種自制玩具都深受我班幼兒的歡喜,他們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什么紙飛機掉到水池里就壞了?生活中我們還發現:圖書角的新書沒幾天就卷起來,有的被撕破了……
基于以上情況,我們開展了科學系列活動“各種各樣的紙”(活動一:暢談紙 活動二:探索紙的秘密 活動三:愛惜紙張)意在讓幼兒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本教育活動為系列活動二:探索紙的秘密,活動中教師積極為幼兒營造輕松又自主的氛圍,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并進行表達的欲望。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固然探索紙的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說一說,摸一摸,玩一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本活動以兩次玩紙為主線,第一次幼兒自由玩紙,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同伴聽。第二次玩紙使活動的探索目的層層遞進,不同材料的紙船被放入水中,幼兒帶著好奇靜靜的等待,當他們發現有的船沉了,有的還浮在在水面。孩子們吃驚,也困惑,這時教師及時鼓勵幼兒展開沉與不沉的紙船探究紙的材料。從此過程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與材料交互,他們對自己的發現既興奮又欣喜。這種讓幼兒主動參與發現的教學方法,強化了幼兒細致的觀察習慣,也培養了幼兒初步比較能力。
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的為幼兒提供了一系列感性材料,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教師及時指導、提升,整個過程層層遞進,內容由潛入深,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幼兒積極性和探索欲望充分的調動。
《紙的秘密》教學設計 篇2
中班主題活動《紙的秘密》說課稿
廈門市呂嶺幼兒園 林碧羨
一、 說教材
1.教材價值。紙在生活中與幼兒關系密切。學習上需要紙,生活也要用紙。有報紙、蠟光紙、面巾紙等。中班的孩子們有剪、貼、粘、擦紙的生活經驗,且興趣濃厚。但還不能叫出具體名稱,缺少對紙撕、揉、折、吸水等基本特性全面的了解,本活動借助對常見紙的游戲、探究、實驗,使孩子在自己原有用紙經驗上得到提高,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2.目標定位:根據教材價值的分析,我預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常見紙的秘密。
2.了解紙的吸水性的特征。
3.體驗用紙進行實驗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發現常見紙的秘密..
活動的難點:了解紙的吸水性,重難點的突破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分析闡述。
3.材料準備:為使活動目標更好地達成,我需做以下準備
1.3種常見的不同質地的紙:皺紋紙、圖畫紙、報紙;
2.裝有顏料水的航空杯每組三個;小紙人每組一套
3.大圖表、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動我運用了“操作法” “討論法”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操作法:通過操作,探索紙的基本特性和紙的吸水性,幫助幼兒積極主動發現紙的秘密,提高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引導幼兒操作發現紙的秘密。
2.討論法:幼兒通過交流達到共同學習,通過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動中我運用了這一方法,引導幼兒大膽和同伴、老師對發現紙有什么秘密和誰沉得快進行交流討論,使幼兒對紙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說學法
為了讓幼兒的學習具有實效性,主要引導幼兒運用以下方法:
1.多感官參與法:蒙臺梭利提出:人只有在全身心參與,才能更好地學習。活動中,我通過創設系列情景,支持幼兒用玩一玩、說一說、做一做多種感官去實驗探究,探索紙的簡單秘密。
2.嘗試法: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地指導下以及幼兒不斷地嘗試過程中完成的。 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幼兒運用了嘗試學習法,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嘗試實驗紙的不同吸水性。
四、說教學程序
遵循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原則,我將沿著:問題激趣—實驗操作—分享交流—經驗提升—延伸拓展這五個環節,來突破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各個教學環節。
1.問題激趣
本環節以老師無意中將桌子上的水灑了,啟發幼兒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
在肯定孩子提出的方法后,老師出示“報紙、皺紋紙、圖畫紙”三種紙張,讓幼兒認識紙的名稱并猜想哪種紙張擦桌子最快?并提供同樣多的水、同樣大的紙人引導孩子以三個人為一組進行實驗。當孩子拿到這個可愛的紙人時,他們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想把紙人丟進顏料水里,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將以紙人要跳水比賽的游戲口吻,讓紙人先站在杯口做好準備,等到“三”時統一入水。也為了避免實驗過程孩子無所事事的等待,會去玩紙人的情況,我會在實驗的時侯和孩子念念兒歌,并引導他們:我們安靜看看比賽,不能吵到他們。這樣,孩子邊動手邊思考,不僅直觀、輕松地了解了紙有吸水性,不同的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還激發了繼續探索紙的興趣。
3.分享交流
幼兒經過實驗操作,一定很想把自己的所見所得發表出來。我就讓孩子拿著他們實驗的紙人進行交流。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哪種紙人吸水最快?”,我再用幼兒作為實驗的紙人加以小結:皺紋紙吸水最快,再來是報紙,接著是圖畫紙。經過實驗,回歸到開始的問題“哪種紙擦桌子最快,”以解決問題自然突破解決該活動的難點。
難點的突破:1)嘗試操作:幼兒先疑后做,先猜想后實驗2)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紙的吸水情況。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經驗提升
我以“紙能擦桌子上的水,原來紙有吸水的秘密,” 我需要細致地引導,鼓勵引導幼兒說說“你平時玩過紙嗎?怎么玩的?”孩子就會充分回憶、交流自己原有的玩紙經驗,并通過再現孩子平時卷、畫、折、撕的玩紙作品以及老師、孩子的現場操作玩紙,并利用大圖表,幫助幼兒歸納總結:紙有吸水、卷、畫、折、撕、揉的秘密。
重點的達成:經驗的交流分享和老師的整理、利用大圖表的總結提升策略,復習總結了常見紙的有關秘密。
5.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有特殊功用的錫箔紙包食物燒烤、復寫紙的復寫功能、砂紙把操作的木塊表面磨平整等,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紙的興趣。正所謂這個活動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本環節大概要2分鐘。
五、效果預估
(1)可以預見,本次活動幼兒通過解決問題發現秘密,形式適合中班,有利于孩子主動發現、大膽嘗試以及同伴之間的交流分享,預設的目標將得到有效的落實。
(2)但是基于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分析,要求老師在每次操作前的要求要到位,操作后的小結語言精確、及時回應,起到提升作用。才能促進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