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閱讀題答案(精選2篇)
槐花閱讀題答案 篇1
《槐花》是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你會從中閱讀到暖暖的感動。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槐花》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槐花》閱讀原文:自從移家朗潤園,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我一出門向西走,總是清香飄拂,溢滿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滿了綠水的荷塘岸邊,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閃著銀光;花朵綴滿高樹枝頭,開上去,開上去,一直開到高空,讓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皚皚的萬古雪峰。
這種槐樹在北方是非常習見的樹種。我雖然也陶醉于氤氳①的香氣中,但卻從來沒有認真注意過這種花樹——慣了。
有一年,也是在這樣春夏之交的時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參觀北大校園。【A】走到槐花樹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真好看呀!這真是奇跡!”
“什么奇跡呀?”
“你們這樣的花樹。”
“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們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嗎?”
我無言以對,看來辯論下去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可是他的話卻對我起了作用:我認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見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識。【B】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聳入云天的木棉樹時,也曾大為驚詫。碗口大的紅花掛滿枝頭,殷紅如朝陽,燦爛似晚霞,我不禁大為慨嘆:
“真好看呀!簡直神奇極了!”
“什么神奇?”
“這木棉花。”
“這有什么神奇呢?我們這里到處都有。”
【C】陪伴我們的印度朋友滿臉迷惑不解的神氣。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現(xiàn)在到了中國,在洋槐樹下,輪到印度朋友(當然不是同一個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jīng)驗: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是容易解釋的:一定要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客觀地去觀察。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這種習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嗎?
我想自己先試一試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現(xiàn)在再走過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見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視無睹,而是盡情地欣賞。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語,又對我講話。周圍的山石樹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一片生機,融融氤氳。荷塘里的綠水仿佛更綠了;槐樹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籬笆里開的紅花仿佛更紅了。風吹,鳥鳴,都洋溢著無限生氣。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選自《季羨林散文集》,有刪改)
【注】①氤氳(yīnyūn):形容煙或云氣濃郁。
《槐花》閱讀題目: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寫了兩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加以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請選擇它在文中的正確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以前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12.第十六段劃線句中“這種習慣指文中的哪一句話”?(3分)
13.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三段中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氣,抬頭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圓。
14.“一切眼前的東西聯(lián)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達到這種效果?(4分)
《槐花》閱讀答案:10.(6分)印度朋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或:印度朋友看見槐花非常驚訝,引起我對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為慨嘆,印度朋友迷惑不解。(共6分。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11.(3分)B (共3分)
12.(3分)越是看慣了的東西,便越是習焉不察,美丑都難看出。(共3分)
13.(6分)運用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細致生動地寫出了印度朋友聞到槐花清香飄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滿樹繁花時的動作和驚詫的表情。 (共6分。描寫方法2分,表達效果4分。意思對即可)
14.(4分)同客觀存在的東西保持一定的距離,客觀地觀察;對自己看慣了的東西,要用欣賞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五月的槐花》閱讀原文:⑴母親打來電話,告訴我故鄉(xiāng)的槐花又開了。放下電話,輕輕推開窗戶,一股晚風夾雜著城市特有的氣味撲面而來。望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覺心里空蕩蕩的。
⑵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隨便裝點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途。
⑶剛走到村口,遠遠的我便看到了坐在門前老槐樹下的母親。
⑷“媽——”
⑸我的喉嚨里澀澀的,A.母親抬起頭,摘下眼鏡,眼睛里滿是驚喜,隨即放下手中的活,像個孩子似的拉著我的手問長問短。我覺得母親好像又蒼老了許多。我鼻子一酸,淚水差點流了出來。母親好像覺察到了什么,便岔開話題:“云兒,快歇著去,媽去給你打水,洗把臉再說。”母親順手拿起毛巾和臉盆。我分明看到:母親在轉(zhuǎn)身的那一瞬間,迅速地拭去了腮邊兩行濁淚……
⑹捧起冰涼的井水洗完臉后,頓覺輕松了許多。擺脫了平日里繁多的應酬,此時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覺,就勢躺在大沙發(fā)上,竟酣然入睡了。
⑺一覺醒來,母親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臥室。B.屋外,一樹樹槐花開得正艷,滿樹晶瑩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鵝黃的花蕊不時散發(fā)著醉人的清香。
⑻母親顫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著雙腳,舉著一根長長的竹竿,吃力地從樹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殘陽,母親的身影顯得格外瘦弱。不覺中淡淡的花香將我眼睛浸得濕潤……
⑼晚上,母親在悶熱的廚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興沖沖地端給我一碗饞人的槐花飯。我接過這似有千鈞的“佳肴”,狼吞虎咽地吃個精光。母親靜靜地坐在我的對面,滿臉都是燦爛的笑容。
⑽臨睡前,母親從衣柜里拿出嶄新的床單、被褥,鋪好床后,再三囑咐我蓋好被子,鄉(xiāng)下夜里寒氣重。那晚,母親將我的腳丫緊緊的摟在她溫暖的懷抱。溫馨的夢里,我拉著母親的手,坐在開滿槐花的山坡,聽她講《王子與母親》的故事……
⑾第二天,母親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從鎮(zhèn)上買來一瓶槐花蜜,硬是塞進了早已被她塞得滿滿的行囊。接著便又張羅著為我做早點。望著母親忙碌的身影,剎那間我竟覺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殘忍的王子。
⑿臨走時,母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將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嚀,萬囑咐。
⒀坐在返城的客車上,窗外,一樹樹冰清玉潔的槐花一閃而過,我驀然覺得,母親的愛誠如這樸實而又圣潔的槐花,雖然平凡卻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讓我一輩子去細細品味。五月的風拂過臉龐,一縷醉人的幽香潛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淚流滿面……
《五月的槐花》閱讀題目:12.文章以“五月的槐花”為標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 ⑴段結(jié)尾“望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覺心里空蕩蕩的”,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我”為什么“心里空蕩蕩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⑻段“不覺中淡淡的花香將我眼睛浸得濕潤 ”,請簡析“我眼睛濕潤”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請從文中劃線的A、B兩個句子中任選一句,作簡要賞析。(4分)
A.母親抬起頭,摘下眼鏡,眼睛里滿是驚喜,隨即放下手中的活,像個孩子似的拉著我的手問長問短。
B.屋外,一樹樹槐花開得正艷,滿樹晶瑩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鵝黃的花蕊不時散發(fā)著醉人的清香。
我選( )句賞析:
《五月的槐花》閱讀答案:12.既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又是“樸實而又圣潔”母愛的象征。
13.(2分)(1)因為“我”久別故鄉(xiāng),久別母親,電話勾起“我”對故鄉(xiāng)和母親的思念;(2)雖身處繁華都市,“我”仍感到內(nèi)心的孤獨。
14.(1)因為傷感(自責、愧疚也可),為母親的“蒼老”“瘦弱”;(2)因為感動,為母親對“我”的疼愛。
15.A這句話是對母親遇見“我”的那一剎那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用了“抬”“摘”“拉”等一系列動作詞以及“驚喜”的神態(tài),突出母親見到“我”時的驚奇、喜悅與激動的心情,細致傳神地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關愛,為下文母親為“我”做一系列的事做鋪墊。
B這句話是對槐花的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槐花比作水晶,形象生動地寫出花朵多、花色艷、(花瓣亮)、花味香,表達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槐花深切喜愛之情,也為下文寫母親為“我”打槐花、做槐花飯做鋪墊。
槐花閱讀題答案 篇2
《玉淵潭的槐花》是汪曾祺寫的一篇文章。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玉淵潭的槐花》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玉淵潭的槐花》閱讀原文:
玉淵潭的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
來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頓了。一個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兩道土堰,上面架起幾塊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鋪蓋。地上排著油瓶、醬油瓶、醋瓶。一個白鐵桶里已經(jīng)有多半桶蜜。外面一個蜂窩煤爐子上坐著鍋。一個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鍋開了,她往鍋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會兒,面熟了,她把面撈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個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著采蜜,進進出出,飛滿一天。
我跟養(yǎng)蜂人買過兩次蜜,繞玉淵潭散步回來,經(jīng)過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門前的樹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煙,看他收蜜,刮蠟,跟他聊兩句,彼此都熟了。
這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體像是不太好,他做事總是那么從容不迫,慢條斯理的。樣子不像個農(nóng)民,倒有點像一個農(nóng)村小學校長。聽口音,是石家莊一帶的。他到過很多省。哪里有鮮花,就到哪里去。菜花開的地方,玫瑰花開的地方,蘋果花開的地方,棗花開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過冬,廣西,貴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問他是不是棗花蜜最好,他說是荊條花的蜜最好。這很出乎我的意外。荊條是個不起眼的東西,而且我從來沒有見過荊條開花,想不到荊條花蜜卻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應當不錯。他說比一般農(nóng)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費;而且每年要賠幾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顯然是他的老婆。不過他們歲數(shù)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頭。而且,她是四川人,說四川話。我問他:你們是怎么認識的?他說:她是新繁縣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認識了。她說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來了。玉淵潭的槐花閱讀答案
有那么簡單?也許她看中了他的脾氣好,喜歡這樣安靜平和的性格?也許她覺得這種放蜂生活,東南西北到處跑,好耍?這是一種農(nóng)村式的浪漫主義。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灑脫,想咋個就咋個,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慮。他們結(jié)婚已經(jīng)幾年了。丈夫?qū)λ茫龑φ煞蛞埠荏w貼。她覺得她的選擇沒有錯,很滿意,不后悔。我問養(yǎng)蜂人:她回去過沒有?他說:回去過一次,一個人。他讓她帶了兩千塊錢,她買了好些札物送人,風風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沒有看見女人,問養(yǎng)蜂人,她到哪里去了。養(yǎng)蜂人說:到我那大兒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兒子的孩子。他有個大兒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車修配廠當工人。
她抱回來一個四歲多的男孩,帶著他在棚子里住了幾天。她帶他到甘家口商場買衣服,買鞋,買餅干,買冰糖葫蘆。男孩子在床上玩雞啄米,她靠著被窩用勾針給他勾一頂大紅的毛線帽子。她很愛這個孩子。這種愛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討丈夫的歡心,也不是為了和丈夫的兒子一家搞好關系。這是一顆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過了幾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過了兩天,我去玉淵潭散步,養(yǎng)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來,養(yǎng)蜂人的大兒子開來一輛卡車,把棚柱、木板、煤爐、鍋碗和蜂箱裝好,養(yǎng)蜂人兩口子坐上車,卡車開走了。
玉淵潭的槐花落了。
《玉淵潭的槐花》閱讀題目:
19.請簡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并說明其作用。(4分)
20.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養(yǎng)蜂人的性格特征。(4分)
21.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4分)
22.文章以“玉淵潭的槐花盛開”為開頭,以“玉淵潭的槐花落了”為結(jié)尾,這種寫法給你哪些啟示?(6分)
《玉淵潭的槐花》閱讀答案:
19.(1)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紹了放蜂人家里的陳設和做飯、吃飯的情景。(2分)(2)這段文字表現(xiàn)了養(yǎng)蜂人簡陋的家當和簡樸的生活,同時也引出下文對養(yǎng)蜂人一家的介紹。(2分)
20.從全文來看養(yǎng)蜂人有如下性格特征:一是做事沉穩(wěn)從容不迫,安靜平和;(1分)二是勤勞善良,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1分)三是熱愛生活,為人坦誠寬容,充滿愛心。(2分)
21.看似平凡的東西里面卻孕育著不平凡。(3分)就像荊條一樣的普通人家簡樸的生活中卻處處流露著人間的真善美。(1分)(意思對即可,第二點可以靈活)
22.這篇文章的寫法給我如下啟示:一、首尾呼應。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渾然一體。二、借景抒情。借“槐花盛開”表達作者的欣喜,借“槐花落”表達作者的失落與依戀之情。三、“槐花”起了線索作用。(借鑒古詩文比興的寫法)這里的“槐花”象征了樸實的養(yǎng)蜂人。(答出兩個方面即可得6分。不要僅僅列出條目,要有分析說明,形成完整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