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竹枝詞》閱讀答案(精選2篇)
何景明《竹枝詞》閱讀答案 篇1
《竹枝詞》是何景明寫的一首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關于《竹枝詞》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竹枝詞》閱讀原文十二峰①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②。
青楓江上孤舟客③,不聽猿啼亦斷腸。
【注】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②瞿塘:即瞿塘峽,險峻為三峽之首。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竹枝詞》閱讀題目1.本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簡要概括。(6分)
2.請從抒情的角度對本詩的寫作手法作簡要賞析。(5分)
《竹枝詞》閱讀答案1.本詩描寫了船過高峻險阻的瞿塘峽時荒涼凄清的景象。(3分)表達了作者飄泊異鄉、孤寂傷感的心情。(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給分。)2.全詩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來抒發作者漂泊異鄉的孤寂情懷。(2分)秋草荒蕪、冷煙縈月、猿聲凄厲,荒涼凄清的秋景既凸顯了江峽的陰森恐怖、令人心悸,也寄寓著詩人孤舟過峽的孤旅愁思。(3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給分。)
《竹枝詞》閱讀賞析竹枝詞本為民歌,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的旅思之作。長江三峽凄清冷峻自古聞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作者此時孤舟過峽,眼見秋草荒蕪,寒月當空,冷煙縈繞,峽深流急,令人膽寒心悸。作者在此“實話實說”,倒跳出了前人窠臼。這樣寫來更見出瞿塘峽之險,“斷腸”并非是凄厲的猿聲,而是這陰森恐怖的江峽,江峽之險才是令人“斷腸”的真正原因。
詩人簡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明代文人,終年僅三十九歲。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何景明《竹枝詞》閱讀答案 篇2
竹枝詞,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對社會文化史和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竹枝詞》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竹枝詞》閱讀原文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離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閱讀題目1.你認為這首詩歌最妙的手法是什么?為什么?
《竹枝詞》閱讀答案1.最妙的是雙關的手法。“西邊雨”自然是“無晴”,這個“晴”字與“情”諧音,“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著重點在有晴(情)上,聽到郎的歌聲,感受到其中的情,表現極為委婉巧妙。
《竹枝詞》閱讀賞析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么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后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里愛上了這個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于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于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云:“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