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戀物癖”嗎
小孩子有“戀物癖”嗎趙忠心
廣西的一位家長問:
寶寶四歲半,男孩,有“戀物癖”。1歲多時戀毛巾,現在戀他的小枕頭,走到哪抱到哪,臟了也不給大人洗。他說喜歡聞那種味道兒,這是心理問題嗎?如何糾正他的這種不好的習慣?
有的家長,沒有弄清楚心理學上的概念,往往根據道聽途說就很隨意地在孩子身上生搬硬套亂“扣帽子”、“貼標簽”。這反映家長對孩子過于擔心。過度擔心,往往會不自覺地把問題夸大。
現實生活中,的確有“戀物癖”的病癥,或稱“心理障礙”。但它都是出現在大人身上,常常是在青春期才開始出現的;而且是把無生命的物品作為“性活動”的對象引起性興奮。
“戀物癖”一般出現在男性身上,所戀物品大都是女性貼身用物,如內褲、胸罩、裝飾品之類。四歲半孩子的表現,與“戀物癖”風馬牛不相及,家長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小孩子只是對一些物品特別愛戀。小孩子出現這種情形,不必過于擔心。孩子越小就越容易扭轉、糾正。
首先,家長要心態放松,不要過于緊張。家長心里雖然重視孩子的不大正常的表現,但不要特別地關注,不要死死盯住不放。要“內緊外松”,要假裝“漠不關心”,給孩子的感覺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關注,或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家長越是關注,很可能會在無意之中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客觀上促使孩子更加愛戀。
其次,對這么小的孩子講大道理,是不大起作用的。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不大穩定,注意的指向也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容易動搖、遷移。巧妙地運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完全可以逐步轉移到其他更多的物品上。家長要樹立信心。
第三,具體的方法就是先用類似的東西,把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向他方,讓孩子親身感受到,玩別的物品同樣也可以得到樂趣,獲得心理滿足;然后,再用其他的、孩子感興趣的物品,使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指向朝著更為廣泛的方向發展,產生多種興趣。
第四,一定不要訓斥,不要強行剝奪孩子的心愛之物。要慢慢來,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急于求成。因為訓斥、強行剝奪、操之過急,很可能會事與愿違,反而更強化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更加執拗地愛戀某—物品而戀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