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溺愛孩子
《愛得有分寸孩子才優秀》這本書,實而不華的語言、實實在在的育兒經,給更多的媽 媽指引教育孩子時的誤區!前幾天看一則新聞,一個花季少女因為某些原因跳樓了。先不論她是何種原因而跳樓,這樣美好的年齡竟然做出了這么極端的選擇心里該是有多么絕望和無助啊。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過程。學齡前父母忙著給孩子灌輸這樣那樣的早教,也總怕孩子受這樣那樣的傷害而給孩子包辦一切,而忽略了給孩子打好身體基礎,每天多一點好習慣、多一點笑臉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學齡后總是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是不是一百分啊?、,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我們要看到成績后面的問題。
贊成作者關于圈養和散養的觀點。帶孩子三歲之前圈養的是時間會比較多,三歲之后散養的時間會更多,不論圈養和散養,幫助孩子打好身體的“樁基”、養成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這兩點永遠不會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犯錯,不是什么原則性的錯并不需要一本正經的指出來,或者可以一行筆帶過,適當的時候向孩子“示弱”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融洽。
作者教我們正確的對待孩子的問題。給孩子足夠的尊重、用愛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心理、抓住最佳教育契機、允許孩子犯錯誤,是孩子的事,要讓他勇敢的面對,做到不逃避、積極面對、勇于承擔。
這一章我深有感觸,自古以來,婆媳關系永遠是個艱難的話題,隔代教育同樣如此。該不該讓老人帶孩子呢?老人反應慢、溺愛孩子、觀念差別等等這些問題,如果換位思無考一下,或許我們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吧。
在作者講述事例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是不是也有愛的強迫癥呢?有時抓狂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成為“暴力愛”的一份子呢?
當然,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縱然會有很多問題,但終究根源都是愛孩子,而我們不能因為愛孩子而遇到問題的時候無原則的退讓,無原則的去溺愛。孩子的行為、要求有些是可以任其發展和滿足的,有些則是不可退讓的,否則孩子最終只會在所謂愛的這個光環下走向亞健康,有些更嚴重的則會走向極端。
記住了作者的一句話:教養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三分靠方法,七分靠分寸!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非常棒的一本書,準備還看一遍。